春雨1幼兒園大班語文教案壹、活動目標:
1,讓孩子明白春雨和植物生長的關系。
2.感受和體驗散文所表達的意境美和語言美,感受散文語言的豐富性,豐富詞匯:五彩繽紛,落下,傾瀉,灑落,滴落。
3.激發孩子熱愛大自然的美好。
二、活動準備
壹臺錄音機,音樂磁帶多媒體動畫課件,實驗設備――壹套玻璃瓶和彩色膠片。
三、活動過程
(壹),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用動態課件引導孩子從全視覺的角度觀看春雨的動態和植物顏色的變化,會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
問:妳看到了什麽?小動物們在談論什麽?
(二),完整的欣賞,教師有情感的背誦。
1,沒有課件,讓孩子從整個聽力開始認真聽。
2,利用課件直觀,聽的結合,讓孩子帶著問題充分欣賞。
1),誰在說春雨?他們說春雨是什麽顏色的?
2)春雨是什麽顏色?
(三),引導幼兒討論
1),為什麽春雨落在草地上,草是綠的;灑在桃樹上,桃花會變紅等等。
2)、為什麽春雨無色卻給大地帶來五彩繽紛?
3)顏色是什麽樣的?我還能說什麽呢?(引導孩子用多種語言表達,如;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等等。)豐富孩子的詞匯。
(4)、實驗操作
1,分組操作:給孩子準備四個透明杯子,壹個裝水,另外三個裝綠、紅、黃片。
2、教師示範總結
(5)完整欣賞配樂
問題:聽完這篇短文,妳有什麽感受?
(6)結合課件、音樂、語言,引導幼兒進行動作優美的角色遊戲。
幼兒園大班語文教案《春雨2》的目標;
1.我喜歡描繪自然的優美散文,感受散文的畫面美和意境美。
2.了解春雨和壹些植物的特點。
3.學習散文的抒情語言。學習詞匯:落下,傾瀉,灑落,滴落,五彩繽紛。
活動準備:
1.準備展示散文內容的圖片,以及配有背景音樂和音樂朗誦的錄音帶。
2.春天帶孩子到戶外觀察花草樹木的顏色和形狀。
指導要點:
1.老師壹邊指著圖片壹邊用音樂示範背誦,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感受散文的優美意境。
2.提出問題以引起孩子的思考,幫助他們理解作品的水平。
3.結合作品學習動詞“落”、“倒”、“灑”、“滴”,認識動詞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4.讓孩子安靜地欣賞配樂的朗誦,在小組裏暢所欲言:聽完這篇短文,我仿佛看到了...我學過動詞...我學過句子...5.引導幼兒用顏色畫出青草、柳樹、紅桃花、杏花、黃油菜花、蒲公英。
幼兒園大班語文教案中春雨3活動的設計背景
美麗的春天來了,到處都很美。春雨“沙、沙、沙”地下著,孩子們的眼睛忍不住看著窗外淅淅瀝瀝的春雨,教室裏播放著“雨聲沙沙”的音樂。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感受散文所表達的春天的美好。
2.學會用優美的語言描述春天的景色。
3.模仿散文,用完整的文字表達。
4.願意欣賞散文,感受散文語言的優美和幽默。
5.培養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用優美的語言描述春天的景色。
2.模仿散文,用完整的文字表達。
要準備的活動
1,活動開始前,帶領小朋友欣賞春雨的自然風光。
2、多媒體課件、錄音機。
3.燕子,麻雀,黃鸝頭飾各10。
活動過程
先介紹多媒體課件《春光乍泄》,吸引孩子的註意力。
1,小朋友看課件描繪春景,在“春雨沙沙”的音樂中討論。
2.老師對孩子們描述的內容進行簡要概括,並放大音樂帶領孩子們跟著音樂做節奏,表現出贊美春光的快樂心情。
二、欣賞散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表達春光明媚的快樂心情。
1,老師演示多媒體課件,孩子們再次欣賞散文。
2.幫助孩子理解散文的內容。問:散文叫什麽?散文中有哪些人?他們認為春天是什麽顏色?
3.老師演示課件,孩子們再次欣賞散文。
4、提出問題,幫助孩子進壹步理解散文內容:
春雨是什麽樣的?它是怎麽掉到地上的?
鳥兒在爭論什麽?
③為什麽燕子認為春雨是綠色的?(動詞:墜落,傾瀉)
④為什麽麻雀認為春雨是紅色的?(動詞:灑,滴)
⑤為什麽喬治·w·黃鸝認為春雨是黃色的?(動詞:跌倒)
第三,表演散文。
1,小朋友每人從座位下面拿出壹個頭飾,看是什麽鳥。
2、老師和孩子壹起背誦散文,老師用課件提示,孩子表演。
4.孩子們交換頭飾,再次表演。
第四,模仿散文。
1,小朋友壹起自由抄寫,老師巡回指導。
2.老師示範模仿。
3、請2-3個孩子到小組前面抄寫,給予表揚和鼓勵。
第五,結尾部分。
1,播放錄音:如果是春雨。
2、帶領孩子學習春雨的單詞。
4、節奏《春天在哪裏》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春雨的顏色是壹首美麗的散文詩。活動的目的是讓孩子了解散文詩的基本內容,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學習散文詩中的角色對話,理解“屋檐”和“五彩繽紛”。在這節課上,我“放手”了,雖然課不精彩,但卻是真的!“放手”課堂,真正的‘學生’;真正的老師,真正的班級!孩子們心中的春雨在呼喚我們學會尊重他們。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他們的心理自由,尊重他們的觀察,尊重他們的體驗,尊重他們的審美差異,從而獲得孩子內心的認同,教育才能在他們身上達到預期的效果。聽完燕子、麻雀、黃鸝的討論,我找同學討論:妳覺得春雨是什麽顏色?經過討論,我讓學生們自由發表意見,課堂上真是百花齊放:有人認為春雨是白色的,有人認為是粉色的...還有人說很豐富多彩,學生的回答真的很精彩,有的甚至還編造了和書上類似的句子。上完這堂課,我既高興又慚愧。可喜的是,大膽“放手”後,學生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思維活躍,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同時,我也感到羞愧。和學生在壹起這麽久。怎麽才能發現現在班裏的每個學生都這麽有見地?我幾乎淹沒了所有的潛力人才!我培養有個性有主見的學生。作為壹名年輕教師,我需要壹點個性嗎?我需要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看來所謂的接受新思想只註重表面功夫,舊思想還留在腦子裏。所以,我們的學前教育壹定要允許學生“插嘴”,讓學生自覺參與討論,暢所欲言。課堂教學要多壹點民主,少壹點“紀律”,多壹點活躍,少壹點枯燥。這樣就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師生在課堂教學中處於和諧互動的狀態,從而促進學生的創造性學習,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看著孩子們在課堂上高高舉起的小手,渴望知識的眼神,天真無邪的笑臉,我無比激動。我相信,在課堂上,只要老師給孩子機會,告訴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是他們的權利,解釋很多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很多領域是未知的有待探索,熱情地鼓勵孩子,真正欣賞他們,就能看到他們敞開的心靈之窗,聽到他們內心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