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軍校大學語文詩歌教學現狀分析

軍校大學語文詩歌教學現狀分析

系統分析軍校大學語文詩歌教學的現狀,可以為深化大學語文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依據,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概括起來,當前軍校中國文學(詩歌)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壹,課時少,內容多

2006年,總參軍訓和兵種部頒發的《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規定,大學語文課程總學時為40-60學時。各部分教學時數參考劃分為:文選20-30小時,寫作65,438+04-20小時,演講6-65,438+00小時。”軍械工程學院教師楊平說。在他們學院,“學生花40個課時而普通學生只有20個課時”,“在老師開設的所有課程中,20個課時可以說是少於極限”——這說明大學漢詩的教學是如此之少,這只是情況的壹個方面。

另壹方面,目前軍隊院校編寫的教材《大學語文教程》(苗秀娟版)分為三個部分:第壹部分文學,第二部分寫作,第二部分演講。它是壹本體系復雜、內容繁多的教材,厚達651頁,其中文學第壹部分分為四章,每壹章又有兩節。第壹章是關於詩歌的,只是第壹節“詩歌導論”需要壹定的課時。第二節選取28篇作品,其中精讀文章10篇,泛讀文章18篇。其中,每項精讀即使只用1課時,也需要10課時。這樣,僅第壹章的詩歌部分就至少需要十幾個課時,即占用了規定的文學部分的壹半甚至大部分課時,也意味著其他三章只有壹半甚至更少的課時,這顯然是不合適的。所以課時少內容多的矛盾非常突出。

結論:課時少,內容多的現狀使得教師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實現課程目標。

二是地位低,要求高。

雖然軍隊院校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已經將大學語文列為核心課程,但在很多院校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地位。南昌陸軍學院教師王在分析了壹組調查數據後指出:“各高校大學語文發展很不平衡,有的高校對開設大學語文課程的意義認識不充分,沒有把大學語文列為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只是作為選修課。”

雖然大學語文是武警學院的必修課。並安排了200課時,但仍有不被重視的情況。武警沈陽指揮學院教師梅說:由於大學語文課程“缺乏思政課的某種權威性,不如四六級那麽強,只能處於逐漸被邊緣化的尷尬境地”。“語文考試不需要花多大力氣就能過,而高數、物理、外語考試就沒那麽容易過了。尤其是在外語四級證書與學位掛鉤的嚴峻形勢下,學生不得不做出決定,讓大學語文為專業課、其他基礎文化課和外語四級讓路。”

大學語文課的地位已經很低了,文學課的地位更低。第二炮兵指揮學院教師王娟說,有些學校把語文當成簡單的工具課,滿足於應用文教學,需要口語訓練。教材中那些對學生思想教育和審美意識培養有積極作用的內容,都被拋棄了。作為文學課的壹部分,詩歌教學的地位不言而喻。

壹方面是大學語文課程地位低下,另壹方面是相關部門對大學語文課程的要求很高:在《人才培養目標模式》、《課程標準》、《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從內容到能力素質培養;從精讀到泛讀;從文學史到詩人、詩風和詩派;從基礎知識到欣賞要領,都提出了全面、深入、細致的要求。

結論:如此低的地位,幾乎沒有課時,全面、深入、細致的教學要求無法落實,教學質量無法保證。

三是教學方法單調,手法單壹。

閱讀《軍隊院校大學語文(人文)課程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可以看到,很多老師都異口同聲地談到了這個問題。海軍工程大學人文社科系教師曾美琴指出:“目前軍校大學語文最常見的教學方式是老師以講課為主,壹個人在講臺上唱獨角戲。”軍事經濟學院襄樊分院教師吳霞也認為,“長期以來,大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都是通過講解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的”;昆明陸軍學院教師趙偉說:“以前壹般是老師講解分析,學生被動接受。他們學到了很多知識但能力提升不大,教學效率低下。”武警福州指揮學院教師郭鶴認為,“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制約了學生的思維”,容易形成“上課記筆記,課後記筆記,考試時記筆記,考完試什麽都忘”的局面。

結論:單壹的教學方式使得大學語文文學(詩歌)的教學目標無法落實,各種能力素質的培養幾乎是壹句空話。

第四,重工具輕人性。

從軍隊院校大學語文(人文)課程教學改革研討會的論文集可以看出,教師們在這壹點上也形成了* * *認識:來自兵器工程學院的徐穎老師說:“縱觀軍隊院校的大學語文教學,其在人文教育中的獨特地位還沒有真正體現出來,其獨特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解放軍外國語學院的李也表示:“人文教育的目標與實際教學活動之間存在嚴重錯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已經成為主要的教育活動。即使把概念層面的教育寫成教案,也沒有相應的有效教育措施。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缺乏認真的引導,人文思想的教育往往被視為軟指標,被視為與人文知識教育無關的東西。”武警濟南指揮學院教師趙說:“有的老師把壹部好的文學作品先拆成段,再拆成句、詞、字,文章本身的思想境界和情感追求就沒有了。對作品的思想和背景的分析,往往是幹巴巴的套話和空話。字裏行間蘊含的智慧和激情分析得無影無蹤,學生不可能理解其中的人文精神。”

那麽,大學語文教學中重視工具性而忽視人文性的弊端是什麽?軍事經濟學院襄樊分院王喜蓮老師認為“結果是大學語文被戲稱為‘中四’語言,學生學習興趣普遍不高,甚至對大學語文非常厭倦”。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教師李說:“這不僅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學習大學語文的積極性,也抑制了大學語文人文教育的功能。昆明陸軍學院教師王少瑜壹針見血地指出:“人文教育的缺失影響了現代合格軍事人才的培養質量。具體來說,文化底蘊不夠豐富,進取精神有待加強,開拓意識不強,積極態度不夠全面,難以適應現代戰爭對軍人的素質要求。"

結論:詩歌教學作為大學語文教學的壹部分,也具有重工具輕人文的特點,使得大學語文教學實踐與“人才培養目標模式”和“課程標準”的要求差距較大。

第五,學生人文意識差,思想偏頗。

老師們對這個問題也有* * *認識:炮兵學院教師楚東野說:“老師們在認真宣傳傳統文化魅力的時候,很多同學會問這樣的問題:學大學語文有什麽用?”天津軍事交通學院教師孫麗說:“受現行高考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高中生很早就開始文理分班。很多入軍校的學生缺乏最基本的人文修養和人文精神,文化視野狹窄,缺乏想象力和寬廣的胸懷,思想表達能力差,人文素質先天不足嚴重。”筆者在近幾年的詩歌教學中也有類似的經歷。有些學生側重於詞語、句式的分析和藝術技巧的探討,對作品的情感、價值觀、審美等精神層面關註不夠。他們“沒有把人生觀、價值觀、道德品質、人格修養的教育放在應有的位置上。”這就是學生人文意識的問題。

學生的思想態度也存在壹些問題。南昌陸軍學院教師王說:“部分學生缺乏自覺的語文意識,未能養成親近語文的感情,對大學語文缺乏認同”,所以選修課(大學語文課——作者註)的比例極低。昆明陸軍學院語言教研室的趙偉(音譯)說:“有相當多的學生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他們不關註學習過程,不關註學哪門課,只關心學習的結果,不交或少交任何壹門課能不能通過考試。”

結論: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思想認識的缺失,給大學語文文學(詩歌)教學帶來了更多的問題和更多的困難。

第六,軍事特色幾乎喪失。

2006年軍隊院校編寫的教材《大學語文》編者在前言中指出,“這本教材學術性、理論性強,也突出了軍隊特色”,“教材緊扣新世紀新階段我軍人才培養目標,內容突出了軍隊特色”。但除了寫作和演講部分與之前使用的教材相比變化不大外,就文學部分而言,軍事特色不是加強了而是削弱了。以詩歌部分為例。6月出版的解放軍陸軍學院大學語文教材1995(各院校印制試行)中,* * *收錄詩歌26首,其中軍事題材詩歌21首,占88%。“九五”期間2001發行、全軍院校編寫的軍事重點教材《大學語文》,收錄詩歌25首,軍事題材20個,占80%。2003年編寫了武警學院試用教材《大學語文》,詩詞歌賦16首,軍歌10首,占63%。然而,軍隊院校編寫的2006版《大學語文教程》收錄了28首詩歌,其中只有9首屬於軍事範疇,僅占32%。於是,軍旅詩的比例從最初的88%下降到32%,下降了56個百分點。以上數據從壹個側面說明,就文學和詩歌而言,現行大學語文教材的軍事特色並不是序言中所說的“突出軍事特色”,而是大大弱化了軍事特色,缺乏軍事特色。與地方教材相比,其軍事特色並不突出。以華東師範大學、北師大劉翠曉、山西大學嚴主編的大學語文教材為例,* * *共編詩26首,其中軍旅詩7首,占27%,僅比軍校教材低5個百分點。

《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賦予大學語文培養學生!積極的戰鬥精神”,來自兵器工程學院的楊平老師在《關於軍校大學語文課程的思考》壹文中也指出,軍事特色“是軍校大學語文課程的獨特生存點和發展立足點”。最近從網上看到美國西部軍事學院調整了壹些課程,文學教育增加了壹個單元中國古代邊塞詩。這個單元的亮點是李白的《城南之戰》。壹方面,我軍院校的軍旅詩壹再被刪減;另壹方面,美國西點軍校增加了中國古代邊塞詩單元。沒有軍事特色,中國軍校大學語文教學將如何肩負起培養“戰鬥精神”的重任,如何生存發展?這是每個軍校語文老師不得不面對的嚴峻問題。

以上,筆者以詩歌教學現狀為例,從多層次、多角度闡述了當前軍校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鑒於此,筆者認為,深化大學語文文學(詩歌)教學改革,全面落實《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的要求,當前從解決上述六個問題入手是適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