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如何提高高中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如何提高高中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中國是壹個詩的國度。詩歌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古詩詞是中國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閃耀著永恒的光芒。我們壹直為我們的民族有如此燦爛的文化而自豪。在新時代,作為壹名高中生,欣賞古詩詞應該達到什麽樣的目標?2003年,教育部新制定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對詩歌鑒賞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素養。”“在欣賞過程中,要有強烈的自主意識,激發強烈的欣賞興趣,充分發展聯想和想象,對作品進行多元化、開放性的解讀,努力對作品的意義有新的發現。學會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對某壹方面的思想內容或藝術特點進行創造性的、個性化的評論。”因此,古詩詞的學習要求高中生能夠欣賞古詩詞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古詩詞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1.元認知理論元認知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弗拉維爾在20世紀70年代首先提出的。元認知(又稱反思性認知、反思性認知或自我認知)是指主體對自身認知活動的認知,包括對自身認知能力(靜態)和當前正在發生的認知過程(動態)的認知,以及對二者相互作用的認知。本質是壹個人認知活動的自我意義和自我控制。根據fravel的觀點,元認知包括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控。第壹個層次,元認知知識:學習者關於自己或他人認知活動、過程、結果及相關信息的知識。第二個層次,元認知體驗:學習者隨著認知活動而產生的壹種認知體驗或情感體驗。第三個層次,元認知監控:學習者為了達到預定的目標而對認知活動進行的監控和調節。簡單地說,詩歌欣賞的元認知能力就是對詩歌欣賞過程的認知和監控能力。對於古詩詞學習者來說,元認知知識是學習者對詩詞認知的壹般知識;元認知體驗是對詩歌認知活動中所體驗到的情緒和情感的感知和體驗;元認知監控是指學習者在詩歌認知活動過程中能夠意識到自己是如何學習古詩的,並能有效地調控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學習策略。在這三個層次中,元認知監控是核心,是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為元認知監控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詩歌學習過程和能力,也可以讓學生知道如何采取措施來調控自己的詩歌學習過程。二、元認知理論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1。在課堂上滲透詩歌知識學生必須具備壹定的詩歌知識體系,才能欣賞詩歌。所以在課堂上,要註意詩歌知識的滲透。比如:①詩歌的壹些必備知識。比如古詩詞的格律:我們學習詩詞,就要涉及到聲韻調的問題。韻是聲音的和諧,同壹種音樂在同壹位置的重復構成了聲音循環之美。例如,我們研究壹個深山中的秋夜,雨後空山,站在秋天的傍晚。松樹林中的月光,小溪中的水晶石。竹聲細語洗衣女歸,荷葉伏漁舟前。朋友的王子啊,春天已經過去,而妳還在這裏,這又有什麽關系呢?。押韻使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有壹種音韻美。知道了四聲,就會很容易理解詩歌的平仄,也能更好地欣賞詩歌的音韻美,增強審美能力。(2)要有知人論世的意識。眾所周知,壹個作家有壹個作家的主體風格,壹個時代有壹個時代的風格。詩歌是詩人表達情感的方式,是反映時代的載體。因此,我們在欣賞詩歌時,要了解時代背景、詩人的人生經歷、文化修養、氣質愛好等。,幫助我們把握詩歌,開展詩歌鑒賞活動。③積累傳統詩歌意象。圖像是壹個隱藏著感情的物體。經過多年的磨合,意與象的關系早已確立。柳樹表達分離或溫柔的感情;梧桐代表孤獨、憂郁、辛酸;梅花高貴,不屈不撓等等。抓住了意圖,把意義的具體含義聯系起來,就會更容易抓住詩的主題。(4)掌握古詩常用的表達方式和技巧,如記敘、議論、抒情、描寫、對比、動靜結合、借景抒情等。表現手法也很豐富:賦、比、興等。還有常用的修辭手法:比喻、類比、誇張、借代、對比、對比、雙關等等。知道了這壹點,就很容易把握詩人是如何在詩歌中“言誌”的。2.豐富古詩詞學習的元認知體驗。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的元認知體驗,可以是成功時喜悅的體驗,也可以是失敗時沮喪的體驗。可以是突然的知道的體驗,也可以是迷茫的不知道的體驗。但是我們知道,認知體驗在認知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愉快的體驗可以深化認知活動,完成認知任務。因此,為了使學生在詩歌欣賞過程中有愉快的認知體驗,教師可以在例題教學中充分展示元認知監控下的欣賞過程,引導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豐富學生的元認知體驗。案例:教師可以用語言使內隱的元認知過程顯性化,帶領學生完成詩歌欣賞活動。“”是提示學生完成的內容,“()”是教師在教學中補充的內容。湖州宋(六)南宋?6?1汪元量望北壹望無際雲,大江東去水。夕陽西下寒鴉外,東西四百州。【註】此詩寫於元朝滅南宋,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之時。1,關註題目。題目往往是詩歌的眼睛,是我們透過題目所能看到的主要感受,或者是詩歌寫作的主要內容。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題目傳達了作者的感情;(愛)王維的《送元二世安Xi》,標題顯示內容是寫(送別),所以按常理應該是寫的。(離別)這首詩說明寫的內容和詩有關。(湖州)顏駐守湖州,南宋派人在臨安投降,然後帶著小皇帝等俘虜北上。作者也在囚犯之中,壹起北上。2.註意作者。我們應該盡力了解詩人的生活經歷、時代特征、創作傾向和作品的風格特點。這有助於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詩歌的內容,掌握藝術手法。舉個例子,如果作者是杜甫,我們就要認為他在唐代(由盛到衰)時,他的詩往往表達“憂國憂民”的情懷,風格往往是“沈郁頓挫”;如果作者是陸遊,我們應該認為他的詩的內容往往是情感的表達。這首詩的作者是南宋的汪元量,他並不出名。但是我們知道他是南宋的詩人,所以可以推測他的思想很可能是為了表達他的悲傷。(國家命運的衰落)因為壹個時代有壹個時代主題。比如盛唐題材主要是建功立業之誌,南宋題材主要是詩人面對亡國的悲涼。3.註意評論。詩歌的註釋往往是詩歌的背景,通過它我們可以隱約捕捉到詩人的思想脈絡。這首詩的註釋告訴我們,這首詩是元朝滅南宋時,作者在北上途中所作。這讓我們對詩歌創作的背景有了基本的了解,從中可以推斷出詩歌的大致內容和思想。既然是國家滅亡時在北上的路上做的,情感應該是壹種心境的表達。(表達自己面對國家滅亡的極度悲痛)4。註意情感關鍵詞。詩歌的本質是表達詩人的感情。特別註意詩中直接傳達作者感情的詞語。這首詩裏,有兩個動情的詞:(冷)。“冷”字渲染了壹種陰冷淒涼的氣氛,傳達了作者冰冷的心情;“破”字,表現了作者面對南宋“四百州”在國家滅亡後落入元人手中的故土時的極度悲痛。如果能抓住這兩個充滿感情的詞,就更容易把握全詩的內容。5.註意形象。詩歌主要是通過塑造生動的形象來傳達作者的感情。作者選擇什麽樣的色彩意象,想表達什麽樣的情感。這首詩創造了這些意象:(看不到盡頭的燕雲)、(向東流的河水)、(夕陽)、(西方寒鴉),讓作者“驚”了四百個州。我們要逐壹仔細分析每壹個形象的內涵。(1)作者選擇“看不到盡頭的燕雲”,說明作者知道自己即將被押解到元朝首都燕京,感覺自己的命運就像那天的雲壹樣無邊無際。(2)《向東流的河》表明作者哀嘆南宋國已滅亡,國運不可逆轉,正如《向東流的河》壹樣,《向東流的河》象征作者面對國家衰敗的痛苦現實時內心的痛苦。(3)《夕陽》《西部寒鴉》都是沒落的場景。南宋的命運不就和夕陽西下寒鴉壹樣嗎?此時此刻的作者,面對如此沒落的景象,為何不增加自己的悲傷!(4)“四百州”是南宋舊國的領土,現在南宋已經滅亡了。面對故國這片遼闊的疆域,作為壹個深愛自己國家的詩人,何嘗不肝腸寸斷!綜上所述,我們已經可以知道這首詩的主旨了。6.總結:詩歌鑒賞過程中,要註意選題、作者、筆記、情感關鍵詞、意象。當然也會有共同主題的共同主題,這樣我們更容易讀懂詩歌的內容。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壹起開展詩歌鑒賞活動,為學生學習古詩詞鋪路,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推理,讓學生學習詩歌的學習方法和必須掌握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體驗到學習詩歌的成功和喜悅,這種喜悅體驗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學生重新完成詩歌欣賞的任務。3.加強古詩詞學習的元認知監控雖然學生有了壹些詩詞鑒賞的知識,掌握了壹定的方法,但還沒有總結詩詞鑒賞的經驗,形成元認知監控的暗示。在詩歌教學中,我們必須培養學生對詩歌欣賞活動的元認知監控。①用提問法監控我們可以培養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形成相對固定的監控思維,進而提高自己對學習古詩詞的監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學習內容向自己提問,以保證元認知的監控過程。這首詩的標題告訴我們什麽?b .我見過這種詩嗎?我研究過這個詩人的作品嗎?c .我能真正理解這首詩的含義,感受這首詩的意境嗎?d .詩人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e .以後遇到類似的詩詞,能順利完成學業嗎?通過自我提問,學生總結自己的學習過程,從而培養元認知能力,有利於進壹步學習和自我調整。②學生通過檢查強化訓練的結果形成了壹定的元認知能力後,要利用強化訓練檢查元認知形成的結果,使這種能力得到鞏固。可以選擇壹定的運動量。做習題時,要求學生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明確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方法。並根據認知目標評價認知活動的結果,正確估計實現認知目標的程度和水平。(3)利用測試來反饋和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用的方法是否有效,思考時是否使用了好的方法,這些都可以在測試中發現。用測試的方法去測試,讓學生自己去反思,自我評價,自我調整。每次測試都要求學生進行自我反饋,在判斷自己的困難或障礙時找出問題的原因,進行總結並采取壹定的補救措施。並積累以後類似場合可以借鑒的經驗,吸取教訓,避免再犯錯誤。那麽學生在詩歌學習方面的能力就可以得到進壹步的提高。三。結論在當今時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會他們如何學習,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大量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具有豐富的元認知知識,元認知發展水平越高,學習能力越強。在古詩詞的學習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讓學生通過這些知識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靈活運用策略,快速有效地達到學習目標。因此,元認知是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有效途徑。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總的來說,元認知的應用提高了學生欣賞詩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