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與三千年江南望族的壹種溝通方式——吳興沈氏家訓簡介

與三千年江南望族的壹種溝通方式——吳興沈氏家訓簡介

目錄

第壹,家族溯源

第二,家訓的建立

第三,家訓稀疏

第四,家訓的啟示

介紹

?國家的家庭是國家存在的最典型的組織形式。世界上有很多富貴人家,都是家訓家風精神代代相傳的。這些“心法”就像基因壹樣,融進了每個家庭的血液,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家庭文化。比如瑞典首富瓦倫堡家族,至高無上的猶太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

?傳統中國也是,“家國壹體”,“家”是縮小的“國”,“國”是放大的“家”。中國特有的姓氏文化,構建了中國不壹樣的家庭文化,其中家訓、家風極為重要。家族文化,如《鳥誡》、顏之推《顏氏家訓》、錢柳《錢氏家訓》、曾國藩《曾國藩家訓》等,都是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壹部分。

第壹,家族溯源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不斷發展中,吳興和沈氏可謂是典型代表。根據《新唐書》、《宰相譜系表》、《元和氏編》等相關資料,沈氏出自姬姓,為黃帝後裔。這個家族延續至今,人才輩出。《浙江人簡誌》記載的南朝五代只有46人,武康縣有19人,其中除了姚察,全部是沈。道光《武康縣誌》卷十三《爵秩》中記載的姓沈的人數甚至達到了117,以至於出現了“滿武,半朝康”的民歌,而且這個家族在建國後依然興盛。筆者認為,這個家族的興盛與其家訓、家風密切相關。

根據同宗第101代孫先生撰寫的《沈氏遷徙路徑簡述》壹文可知,“沈”原是壹個古老的國名,是後裔最早的屬國。周初,死後,年輕的成王即位,(文王的第四子)為攝政王。三獄不服,勾結吳庚(之子),聯合東方夷人造反,為周公旦所滅。姬仔(文王第10號兒子)是周公推薦給周天子的庶子。後來,成王封其叔姬在申州,又稱雍州。吉仔也叫計然仔。我還寫了冉。在古代,冉和沈的發音相同。春秋時期,申國被蔡國所滅。繼載之後,子逃往楚國,其後人以原國姓申氏。此外,還有糜姓、晉姓、夷姓等不同版本,但大多稱姬姓為姬公之後裔。

關於德清沈氏的來歷,可以從東漢光武帝的時候說起。祖先是沈容(?—58),本名衛青,祖籍安徽。東漢初,為光祿勛、九江人,遷濟陽郡。東漢建武中(56-57年)時,相傳賊梁音、光武帝劉秀甲曾立下大功,但不服辭官,遷居會稽郡武城縣余蔔鄉,結為眷屬。後來,他宣稱自己善於等死,並於永平元年(58)葬於家鄉的金峨山。晉宋齊梁以來,不重的東西都出自於此。其後裔在沈氏逐漸成為壹個大家族,“沈”也成為“德清第壹姓”。

二、家訓的創設

?沈氏家族因為歷史悠久,繁衍廣泛,其家訓版本各異,筆者目前看到的至少有兩種。如浙江金華市靳東區付村鎮山下頭村沈氏家訓,是後人總結提煉其先祖沈約修身思想及相關警句而制定的。家訓以傳統儒家思想為基礎,內容既合理又實用,貫穿於家庭生活的各個層面。即“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尊重朋友,內外親民,與鄉民和睦,勤儉節約,不旅遊,不鋪張浪費,關愛孤寡,培育人才,尊師重道,禁止仆從,努力工作。”另外,創立於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的《沈氏家訓》有二十篇。相對於這個有著三千年歷史的家族來說,家訓建立的較晚,但並不代表之前沒有類似的家訓,只是在乾隆五十四年時變得更加完善和系統。以下是具體內容:

沈氏家訓

第壹條:犧牲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伺候親戚壹定不孝。

第三,天空很明顯,妳壹定不能錯過。

第四條,車身必須修理。

第五條。家政壹定要節儉。

第六條。尊重和自卑是分不開的。

第七條。選老師不要馬虎。

第八條,教子不得松懈。

第九條,養女必須經過訓練。

第十條選個搭配很有必要。

第十壹條。交朋友是必不可少的。

第十二條,誌傑貴於忠厚。

第十三,誌不可賤。

第十四條。鄰裏之間肯定不太平。

第十五,糧食要先運。

第十六條。貧窮是必須的。

第十七條。當官是必不可少的。

第十八條。耐心是必不可少的。

第十九條,奢侈的休閑應該受到懲罰。

第二十條。賭博是必不可少的。

這20條家訓,從祭祖、孝道開始,到修身、持家、教育、交友、誠信、為官等等,可謂涵蓋了壹個家庭的方方面面。這些家訓不僅是壹個家庭的行為準則,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民族的家訓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意義。所以2015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向全國推廣學習《申時家訓》。

第三,家訓稀疏

搜索沈氏家族名人及家訓,筆者將結合實例簡單梳理壹下沈氏家訓。

朱墩沈氏族譜是南朝教育家沈撰寫的《沈氏祖德》碑文,是我國八千多本族譜中的特例。壹般的家譜,即使是卑微的家族,也要請有名望的人來作序。如果家裏沒人,就請不同姓氏、不同名望的地方官或鄉紳來抓刀。有壹個“天下沈氏出春來”的大家族,無論武功和秩大小,沈氏都是壹門,被封為侯爵的沈約,其次是二品官沈叔本。至於將軍、院士、巡撫等無數官員,壹個老師來開宗譜,世代不易,可見沈氏家族對教育的重視。

?也是重視教育的傳統。因此,在乾隆年間的《沈氏家訓》中,第八條“教子不可懈怠”赫然在列。上面寫著:“孩子善惡不分父母嚴,比土匪還嚴,壹下子就比土匪還多。自古以來,他們壹直都是。不容忍,不縱容,不聽女人的話,不喜歡表揚,父子雖不怨善義,卻無法管教!"

可見在“幹兒子”中,沈氏家族的“嚴厲”。“嚴”是為了出人才,“嚴”不僅僅是嚴格,更是傳統社會刻苦學習的精神傳承。

?刻苦讀書的例子,如通宗第五十二子孫子孫子、沈約(441-513),不但是“三朝之臣”,也是齊梁文壇的領袖。這些成績不是從小刻苦學習就能取得的。梁書·沈約的傳記中記載:“如果妳偷偷摸摸,妳會被赦免。我孤獨而貧窮,渴望學習,日日夜夜不知疲倦。母親怕她臨產生病,經常送油滅火。而妳白天讀的,晚上就可以背出來,所以妳可以從群中學習,屬於文。”

再加上沈家教育力求文武雙全,所以沈家有很多中國著名的大臣、武將。如儒家大將沈(621-688)就是壹個突出的例子。沈世紀的人生可謂書劍天下。歷史記載,他隨陳政、陳元光進入福建,任營長,戰功卓著。唐高宗被封為“雍”,宋理宗被封為“侯武德”。他的後裔遍布閩南、粵東、臺灣省及東南亞,人數達數十萬,其中詔安縣孫子近三十萬人,被尊為“沈氏唐之祖”,所以後人也稱他為“沈”或“雍公”。

第九條“養女必須管教”。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不得不謹慎對待這篇文章。古今對女兒的教育不同,要求自然也不同。族譜上是這樣解釋這壹條的:“四德三從,早晚勸導,針線紡績,早晚督責,使性情中立,鞋底勤謹慎微,則日後在別門免於譏笑,其實多福皆因德。”其中“三從四德”已經是封建落後思想,應該摒棄。新時代的女性強調自主、自由、自立,這是時代進步的表現。但所謂“多有福報皆因賢女”還是有壹定道理的,不能全盤否定。據《沈氏族譜》記載,沈氏先後有的沈武花、的瑞珍、的沈妙蓉、的沈四位皇後。如沈武花,歷史記載她,文靜無欲。聰明又識記,涉獵經史,寫得壹手好書。《申厚記》共十卷,可惜已經失傳。此外,沈氏對丈夫的選擇也體現了沈家對女性的教育。比如沈卓,字道元,是個怪胎。建言二年(1128)進士,歷任內廷教授,監制禦史。《女兒秘婚亭》是吳柔生寫的,他從宣城遷到德清新城,生下了袁和錢。武元嘉定七年(1214),中進士,官涉政事;吳倩嘉定十年(1217)狀元,右丞相官至,南宋著名愛國詩人。如今的《陸宅遺風》共四卷。選的女婿都是幹凈過壹段時間的人。這些都是傳統社會女性的傑出代表。

第十二條“誠重於信”,族譜中有解釋:“無論讀書與否,必由誠所定。堅持下去,就會被誘惑,為所欲為,變得機械詭詐,自私自利,傷害他人,無法形容。也就是說,富貴不如學問,善於學問的人善於判斷人的誌向,而不只是庸俗,士先知後文藝,士要三言。”第十七條:“為官必明”,族譜中有解釋:“對君對民,我儒者,關心我的內政,我不努力幫助他們,就盡我所能去關心那些肥到拋下兒女的人,也就是那些目前僥幸錯過法網的人,以及那些沒有被他們舉報的人:然而,我卻不思盡責地治理國家。

筆者認為沈石後人的上述兩種精神尤為明顯,也是整個家譜的精神支柱。因此,《申時家訓》被中紀委網站推薦,並向全國推廣。沈氏家族中,從漢代的沈容、石楠記載的沈,到明代的沈從儒,再到清代的沈祖廓、沈天祥,再到近代的開國大將,無壹不是“忠民”之士的傑出代表。

《全良文》卷四十記載了50歲的孫沈的《沈氏祖德碑》對沈容的贊美:“他族有賢長,名士有之,而他們向顯耀,而他們大壹統,或領民登高,或以身作則,或驕橫跋扈,或孝順家人,或忠君報國。沈氏之盛,無非是言過其實。”又曰:“陳曰:‘東漢舊臣沈容,為沈國人。他好天下,智勇雙全,敢入虎穴,言之鑿鑿。壹箭不加,逆格面,毛舍之錫,用於連續工作;是國難,冠遠,留舊宅為佛寺,棄印。不為身入,不為名退。如果妳忠誠幹凈,妳將是國家之光。沈氏積德,惟有能傳誦,他可名為善侯。他住的寺廟叫懷德寺。喔!容祖之德,歷久彌新。我的妻子,在利益和財富的當口,看不透,不曾嘗試,投靠貧窮,死而無名,就看容祖兒為什麽作惡。是知夜香在天人之德,而示其子孫,賜封號為皇後。”

沈的壹句“皆因德”可謂是沈氏家訓的真諦。古人說“德載物”,無德之人無福消受,不能長久。

此外,第十壹條“交友不審”在族譜中解釋為“擇善而從之,不善者改之,否則失身,土匪違犯朝廷法令,對父母兄弟有危險者,擇友不慎!鄰裏無法調和。”第十四條“鄰裏不能和睦相處”,在族譜中解釋為“出入為友,疾病健康互相照應,互相幫助。古代有壹句很明確的格言,我們在同壹個地方,不要因小失大,不要因小失大,不要因小失大。為父為兄的勸誡兒女,為子的勸誡父為兄。幾次,村裏有仁風,鄰裏更有愛心。”這些都是族譜中的重要內容,這裏可以從大文豪蘇軾《文選》中討論的壹個小故事來說明。《蘇軾文集》中有壹篇《劉寧之與沈》寫道:《南史》:劉寧之為他人所認,賜之。這個人後來丟的東西,他還回去了,不肯拿回來。沈也被鄰居認出來了,笑著說:“是大清嗎?”馬上給。歸還妳鄰居失去的東西。石琳說:“難道不是妳的錯嗎?”微笑接受吧。雖然這是壹件小事,但人的行為舉止像壹個學者是很自然的,而不像壹個凝人。

大意是名人劉寧之穿過的鞋子被認出來了,於是他把鞋子送給了那個人,那個人後來找到了他以前丟失的鞋子並歸還了,但劉寧之拒絕再來領取。大名鼎鼎的沈,他的鞋子也被鄰居認出來了,笑著說:“這是妳的鞋子嗎?”馬上給了鄰居。鄰居也找到了他丟失的鞋子並歸還了。石琳說:“這不是妳的鞋嗎?”只是笑著接過鞋子。其實區別就在“笑”這個字上,因為“笑”和“不笑”表現出來的情緒和舉止截然不同。從這篇短篇小說中,可以說生動地表現了沈氏宗族人廣交朋友、與人為善的性格特點。這個家訓也非常符合其家風中所倡導的“和合之風”,可謂知行合壹。

第四,家訓的啟示

崔邦德在《我的本源之路》壹文中說:“宇宙萬物以人為本,人在哪裏,家也是聚集地。家庭是壹個國家乃至世界最基本的結構。家族的興起和延續,不僅代表著壹方的興盛,也是國家富強的基石,更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橋梁。”?由此可見,壹個家族的興衰對社會有著重要的影響。總結沈氏家族的這20條家訓,在祭祀祖先和孝道、選擇合適的父母、居家好鄰居、保持正直和做操、結交官員等內容上都有明確的規範。有些條目在新時代“格格不入”,但大部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壹致的,精神目標是高度壹致的。所以,今天再講家訓,再樹家風,再傳美德,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應該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