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元宵節的詩意祝福

元宵節的詩意祝福

元宵節的祝福詩如下:

1,歐陽修(宋代),《生岔子元西》:月上柳梢頭,黃昏後。

2、胡璋(唐代)《正月十五夜燈》:三百妻舞袖,壹會兒天上聞言。

3、蘇味道(唐代)《正月十五夜》:吳金忍不住徹夜未眠,玉露崢嶸。

4.李清照(宋)《永遠的幸福夕陽紅熔金》:元宵節,與天氣融為壹體,難道沒有風雨?

5、元好問(宋代)《京都元西》:身著漢服,六街燈火,兒女滿堂。

6.崔野(唐代)《末元夜六首·上篇》:玉漏銀壺不沖,鐵鎖全開。

7.(明代)《元熙二首》:舊園今宵元宵,獨坐滿村。

8.李商隱(唐代)《觀燈》:月光山滿帝都,香車遮通衢。

9.姜夔(宋),《顧有夢》:紅蓮夜誰教老,兩相知若有所思。

10,賀鑄(宋代)《四月漫紫府東風夜放》:五更鐘動歌散,十裏月疏燈。

元宵節介紹:

元宵節,也被稱為上元節、小元宵、元宵或元宵節,在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

正月是農歷正月,古人把“夜”稱為“夜”。正月十五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所以叫“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節”的說法,正月十五也叫“上元節”。自古以來,元宵節的習俗就以看燈這種熱烈喜慶的習俗為主。

元宵節的形成有壹個漫長的過程,它根植於開燈祈福的民俗。根據壹般資料和民間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時期就已受到重視,但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成為全國性民間節日是在漢魏以後。

正月十五燒燈籠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到了唐代,佛教興盛,官員和普通百姓壹般都在正月十五“為佛燃燈”,於是佛教的燈籠遍布民間。自唐代以來,元宵節點燈已經成為壹件合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