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關於東方節日和西方節日。

關於東方節日和西方節日。

東方節日:

大年初壹;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農歷重陽節;農歷火把節;三月街;奧寶匯;《那達慕公約》;潑水節;斯諾登節;id al-Fitr;宰牲節;國際婦女節;植樹節;國際勞動節;青年節;母親節;國際兒童節;中國* * *生產黨成立紀念日;中國的情人節;建軍節;教師節;國慶,大年三十。

西方節日:

除了壹些東方的國際節日,還有新年。情人節;耶穌受難日;復活節;愚人節;母親節;父親節;勞動節;萬聖節;感恩節;聖誕節。

重要性:它展現了壹個國家、壹個民族獨特的文化傳統,體現了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65438+10月1

元旦

猶太歷中七月的第壹天;

伊斯蘭歷第壹個月的第壹天;

公歷,陽歷或陽歷。它的命名是為了紀念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采用這種歷法。

根據陽歷或公歷,新年從1(1年1月)開始。在新年這壹天,人們辭舊迎新。

04年2月65438日

情人節

聖瓦倫丁節是英美等國非常重要的節日,時間是每年2月的14。

關於情人節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解釋,但現在大部分都無法考證。其中,比較流行的壹種是:它紀念羅馬基督教殉道者聖?為了情人節。相傳在14年2月被斬首前,他用自己執著的愛的魔力讓自己失明的女兒重見光明。

值得註意的是,情人節不僅是年輕人的節日,也是大眾的節日。在情人節,不僅情侶互贈卡片和禮物,人們還會給父母、長輩和其他自己尊敬和喜愛的人贈送禮物和卡片。

復活節前的星期五

耶穌受難日(耶穌受難日)

三月12

復活節

復活節是基督耶穌復活的重要節日。對基督徒來說,復活節僅次於聖誕節。

公元325年,尼西亞會議決定將21年3月後第壹個滿月後的第壹個星期天定為復活節,以紀念基督教創始人耶穌的復活。所以每年復活節的具體日期是不確定的。因為復活節總是在星期天,所以它的英語表達可以是Easter/Easter Day或Easter Sunday。復活節後的壹周被稱為復活節周,在此期間,基督徒每天祈禱。

復活節前40天,有壹個大齋節叫四旬齋,從聖灰星期三到復活節前壹天,持續40天。這主要是為了紀念耶穌在曠野禁食或悔改40天。大齋節為信徒提供了壹個懺悔、禁食、克己、悔改的機會,並要求他們清理過去壹年的惡行和罪惡。

根據基督教的習俗,在復活節的前壹天,基督教徒舉行夜間祈禱。那天晚上,教堂裏所有的燈都熄滅了,這意味著世界壹片黑暗。當午夜鐘聲響起時,牧師手持點燃的蠟燭(象征基督之光)走進教堂,點燃所有信徒手中的蠟燭。很快,整個教堂被許多蠟燭照亮,祈禱結束了。

復活節會舉行宗教儀式和活動,比如“聖餐”,人們見面的第壹句話就是“主復活了”。然後人們互贈復活節彩蛋,孩子們吃兔子糖,講兔子故事。根據西方國家的習俗,雞蛋和兔子是復活節的典型象征和吉祥物。

復活節後的星期壹。

復活節星期壹(復活節星期壹)

4月1。

愚人節(所有的愚人節)

愚人節是壹個特殊的節日。時間是每年的4月1(4月1st)。按照西方國家的習俗,在愚人節那天,人們可以隨意撒謊和愚弄別人。欺騙程度越高,就越受尊重。在愚人節被愚弄的人被稱為愚人節傻瓜。按照他們的習慣,當壹個人成功愚弄別人的時候,他會笑著說,然後被愚弄的人會恍然大悟,和他壹起大笑。

愚人節活動活躍了氣氛,放松了大腦,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壹些樂趣,這並不是壹件壞事。但是開玩笑還是忽悠人要有分寸,適可而止。不要只追求騙術的高明,而不顧別人的寬容,也就是說,不要把自己暫時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

母親節

母親節是英美等國為表達對母親的敬意而設立的節日。日期是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

母親節起源於65438年至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據說當時美國費城有個小地方。人們彼此不太友好,經常打架。當時,壹位名叫賈維斯夫人的女士想要改變這種狀況,於是她發起了壹個所謂的“母親友誼日”。母親節那天,我去拜訪了別人的媽媽,勸她們重新和好。她於1905年5月9日去世,她的女兒安娜·賈維斯小姐繼承了她的事業,繼續努力,決定建立壹個紀念母親的節日。於是她開始給當時有影響力的人寫信,提出自己的建議。在她的努力下,費城在5月1908第壹次慶祝了母親節。

在母親節,孩子們會送給母親母親節卡片、鮮花和母親喜歡的漂亮禮物。同時,爸爸們會在這壹天帶領孩子做家務,讓媽媽們可以休息壹下。

六月的第三個星期天

父親節(父親節)

每年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主要在美國和加拿大。

父親節的由來與20世紀初的美國。據說當時華盛頓州有壹個叫王的人。她年幼喪母,六個兄弟姐妹全由父親撫養。她父親既是父親又是母親的自我犧牲精神極大地感動了她。當她長大後,她積極倡導父親節,並說服當時華盛頓斯波坎的部長級社會做出特殊的服務,向她的父親致敬。後來1916,她的提議得到了木工威爾遜總裁的正式認可。從此,父親節成為美國的傳統節日。

按照習俗,在父親節這天,孩子們通常壹大早就起床為父親做壹頓豐盛的早餐,帶到他的床邊,感謝他的好意。此外,在父親節,孩子們也會給父親送禮物,通常是父親喜歡的衣服和酒。

九月的第壹個星期壹

勞動節(勞動節)

這個的由來不言而喻。

65438+10月31

萬聖節(萬聖節)

根據基督教習俗,每年6月165438+10月1日慶祝萬聖節,這是紀念所有聖徒的日子。萬聖節是萬聖節的前壹天,也就是65438+10月31。在中世紀的英國,萬聖節被稱為萬聖節。眾所周知,“eve”的英文是Eve,所以萬聖節從萬聖節+eve變成了萬聖節。

在英國,萬聖節可以說是鬼節。因為大部分活動都和“鬼”有關。每到萬聖節的晚上,人們就圍坐在火堆旁,講壹些關於鬼魂的故事,有時會讓在場的壹些孩子聽起來很害怕。有人把蘿蔔或甜菜頭挖空做成壹個奇形怪狀的頭狀東西,在上面刻上嘴巴和眼睛,放上點燃的蠟燭,看起來怪嚇人的,然後掛在樹枝上或門上。據說這樣可以趕走妖怪。

在美國,人們制作“傑克燈”或“南瓜燈”。孩子們穿著奇怪的服裝,戴著面具,扮成鬼,提著南瓜燈,從壹家走到另壹家,在大門口喊著:“是請客還是惡作劇?”這時候如果主人不請客,這些調皮的孩子真的會搗蛋,有的會在主人的門把手上塗肥皂或者在玻璃上灑肥皂水;有的幹脆拆了主人的門;還有人順手拿走了主人留在門口的日用品。但人們壹般都會歡迎這些天真可愛的小客人,並提前準備好糖果或零錢。當他們聽到孩子們來了,他們立即向他們打招呼,並向孩子們分發糖果或零錢。

10月的第四個星期四

感恩節(感恩節)

感恩節是美國傳統的民間節日。時間是每年10月的第4個星期四165438+。

1.起源

感恩節的起源有壹段有趣但復雜的歷史,它始於英國的宗教史。大約在16世紀中葉,英國教會中出現了改革派。他們主張清除教會中殘余的天主教舊制度和繁瑣的禮儀,廢除教會中華麗的裝飾,反對封建王公貴族的驕奢淫逸,倡導壹種節儉幹凈的簡樸生活,因此被稱為清教徒()。清教徒分為溫和派和激進派。溫和派主張君主立憲,代表大資產階級和上層新貴族的利益。激進派主張* * *和政治制度,堅持政教分離,主張用長老會制度改組議會,代表中小資產階級貴族的利益。後來,他們受到當局的迫害,壹些清教徒被迫逃往國外。9月,1620,102英國清教徒乘坐木船“五月花”號從英國普利茅斯出發。經過近三個月的海上漂泊,他們於當年2月23日抵達美國馬薩諸塞州東南部的普利茅斯港,意外發現附近有壹名印第安人。但那是冬天,壹個陌生人,白手起家,缺衣少食,疾病侵襲。到第壹個冬天結束時,只有50人幸存。幸運的是,第二年春天,這些幸存的移民得到了當地印第安人的熱情幫助。善良的印第安人給他們種子,教他們打獵,教他們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種植農作物。就這樣,在印第安人的幫助和移民的努力下,終於迎來了1621的大豐收。

為了感謝上帝的豐收,移民們決定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也為了感謝印第安人的熱情幫助。於是他們在1621年10月下旬的壹個星期四,和曾經幫助過他們的被邀請的印第安人壹起舉行了慶祝活動。他們在黎明時鳴禮炮,舉行宗教儀式,向上帝表達真誠的感謝。然後他們用自己獵獲的火雞和自己種下的南瓜、紅薯、玉米等美味食物來慶祝上帝的恩賜。這是美國歷史上感恩節的開始。1789美國第壹任總統華盛頓正式宣布10月26日為感恩節。然而,直到1941,國會才通過決議,將每年6月的第四個星期四作為全國統壹慶祝感恩節的日子。

65438+2月25日

聖誕節(聖誕節)

65438+每年的2月25日,是基督教創始人的生日,也是基督徒最大的節日——聖誕節。根據基督教教義,耶穌是上帝之子,為拯救世界而來到人間。因此,聖誕節也被稱為“耶穌聖誕節”和“耶穌誕生日”。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正月是壹月,古人稱夜為“宵”,十五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所以正月十五叫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根據中國的民間傳統,在春回的節日晚上,月亮高高地掛在天上,地上有壹萬個燈籠,所以人們可以看燈籠,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圓。

元宵節起源於漢代,相傳是漢文帝年間為紀念平陸而設。漢惠帝劉英死後,呂後篡權,呂氏家族把持朝政。呂後死後,周波、陳平等人消除了呂後的影響,建立了劉恒作為中國皇帝。因為平息朱祿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晚上,文帝都要微服出宮,與百姓同樂,以作紀念。正月十五被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

“太乙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舉行。司馬遷把元宵節列為太初歷法中的壹個主要節日。

我國有元宵節吃元宵的民俗。根據民間傳說,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正月十五,楚昭王過長江,看見江面上有漂浮物,是外白內紅的甜食。楚昭王問孔子,孔子說“這浮萍果也是主復興之兆。”元宵就像春節的年糕和端午節的粽子壹樣,是壹種節日食品。吃元宵像滿月壹樣象征著家人團聚,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祝願。元宵在南方被稱為“湯圓”、“紫苑”、“漂浮的紫苑”、“水原”。它是用糯米做的,實心的或帶餡的。餡料有豆沙、糖、山楂等。,可以煮,可以炸,可以蒸,可以炸。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源於道教的“三元論”。正月十五是上元節,七月十五是中元節,十月十五是夏媛節。掌管上、中、下三要素的三官分別是天、地、人,天官高興,元宵節就要點燈籠。元宵節燃燈放火燒是漢代以來的習俗,到了唐代更受重視。元宵節點燈籠已經成為壹種習俗。唐代大詩人陸曾在《十五夜觀燈》中描寫元宵節點燈的盛況,說“當星星落下時,就像月亮掛在建築物上。”元宵節燒燈籠的習俗代代相傳,燈籠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有鏡面燈籠、鳳凰燈籠、琉璃燈籠等等。除了燒燈籠,元宵節還會燃放煙花。

“燈謎”又稱“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加的壹項活動,出現於宋代。南宋時,都城臨安每到元宵節都會做燈謎,猜燈謎的人也很多。當初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上,貼在五顏六色的燈籠上讓人猜。由於謎語具有啟發性和趣味性,在傳播過程中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

除了慶祝元宵節,還有宗教活動。即“走萬病”又稱“烤萬病”、“祛萬病”的參與者多為女性。他們結伴而行或靠墻而行,或過橋走過郊區,目的是驅病消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在許多地方,節日期間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跳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清明節

春分後十五,鬥指丁,因清明,萬物清凈明,蓋時萬物清凈明,故名。“在壹年的24個節氣中,人們特別關註農歷四月五日的清明節。

清明節掃墓祭祀的習俗是從漢代沿襲下來的。以後的民間普及持續了兩千年。這壹天,家家戶戶孝順的兒孫們都會去郊外祭祖墳,割墳,給墳添土,打掃修整好。在現代,孝順的兒子和孫子不壹定會遵守清明節這壹天來清明節掃墓。有的會在節前幾天祭奠,有的會在節後幾天祭奠,但壹般來說,也就是清明節掃墓而已。

踏青是襯托清明節的副業。掃墓之後,壹家人,無論大小,都在山野盡興,用柳枝折成樹枝,戴在頭上,壹直等到黃昏才回家。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節、五月節、艾節、端午節、重午節、午節、夏節。雖然名字不壹樣,但是各地人的習俗都是壹樣的。端午節是中國兩千多年的老習俗。這壹天,家家戶戶掛鐘造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遊百病,戴香囊,備祭品。

端午節的第壹個意義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戰國時楚國人。生於楚威王武歷正月初七,或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

七夕節;七夕節

在過去,七月七日是人們非常熱鬧的節日。那時候,年輕女性對這壹天最感興趣。他們穿新衣,拜雙星,求聰明。

在宋代,杭州的少年兒童在七夕常常扮演“莫霍羅”的角色,身穿半身花衣,胸前用梓葉、瓜果等人物裝飾。美妝笑語,爭著把臘鴛鴦等水鳥放在湖面上,浮在水面上。女人喜歡把小蜘蛛存放在箱子裏,讓蜘蛛在箱子裏織網。根據網的密度,它被稱為“聰明”。

穿針是七夕上小女孩的節目之壹,據說在漢代就已流行。《荊楚歲時年譜》中說:七月七日是集牛郎織女之夜,是傍晚,其他女子系五彩絲帶,穿七孔針。還有人把“穿”改成“扔”。形式是捧壹碗水,放在七夕夜的星光下。然後把繡花針扔進水裏,讓它浮在水面上。星光下的針影照在碗底,會產生浮影,變化很大。根據它的形狀,可以推測出投針姑娘的針線活是笨拙的還是靈巧的。

還有壹個遊戲節目,七夕之夜七個姑娘在花園裏互相邀約在壹起,各自用毛巾蒙住眼睛,然後仰望天空,面對牛郎織女,根據所見預言終身大事。但是遮住眼睛怎麽能看到天空呢?自然,這不是看雙星,而是閉眼做夢。

神話中的七夕,作為壹個“情人節”,應該也是有意義的。

中秋節

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中間,所以它被稱為中秋節或中秋節。8月15日的月亮比其他月份的滿月更圓更亮,因此也被稱為“月夜”和“八月節”。在中秋節前夕,人們盡力與家人團聚,取雙月之意,8月15日也被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傳統民間節日。早在三朝時期,中國就有“秋暮暮月”的習俗。晚上的月亮是為了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之夜,都要舉行迎寒祭月的活動。在唐朝,中秋節賞月和玩月是相當流行的。在南宋,人們互贈月餅,這意味著團圓。晚上有賞月、遊湖等活動。自明清以來,中秋節的習俗變得更加流行。很多地方形成了燒香、栽中秋樹、點塔燈、放天燈、走月、舞龍等特殊習俗。如今,在月亮下玩耍的習俗遠沒有舊時代盛行。不過,宴飲賞月還是很受歡迎的。人們在求月中飲酒,以慶祝更好的生活,或祝願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與家人共度美好時光。

過去,在江蘇的中秋之夜,婦女們往往會在月亮下外出遊玩,或相互拜訪,或壹起去佛寺,或舉行盛大的文化活動。甚至壹直玩到四點鐘雞叫。這個習俗在當地被稱為“月球漫步”。上海的風俗和江蘇的相似。只是在中秋之夜,女性外出遊玩至少要過三座橋,所以被稱為“走三座橋”。

在古代,有祭祀月亮和拜月的活動。擺壹個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必須切成蓮花形狀。月下,把月亮雕像對著月亮的方向,紅燭高燃。全家輪流拜月,然後主婦切團圓月餅。提前把人裁掉算算全家的人數,家裏的和外地的,都算在壹起,不能多裁或少裁,大小要壹樣。如果家裏有孕婦,要多剪壹個。

在中秋節,拜月並不意味著拜月。這種習俗起源於北宋首都。那天晚上,全城的人,無論貧富老少,都穿上大人的衣服,燒香,表達自己的願望,祈求月神的保佑。相傳古代齊國的醜女無鹽。她年輕時,對拜月教非常虔誠。長大後,她以優越的品德入宮,卻得不到寵愛。八月十五見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來,他立她為皇後,中秋節拜月由此而來。在月亮中間,嫦娥因其美麗而聞名,所以少女拜月希望自己“像嫦娥壹樣,容顏如明月”。

許多地方也形成了許多特殊的中秋節習俗。例如,香港的舞龍、安徽的寶塔、廣州的中秋節、晉江的火燒塔、蘇州石湖的賞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盤和高山族的持球舞。

中秋節的習俗和形式很多,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二十九、二十九很重要,稱為“重陽節”。因為在中國古代,六是陰的數字,九是陽的數字,所以重陽節被稱為“重陽”。

重陽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初。據說在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戴山茱萸,餵以魚餌,飲以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齊慘遭殺害後,宮女賈也被逐出宮外,這壹習俗便流傳到民間。

在古代,人們有在這壹天爬山的習俗,所以重陽節也被稱為“爬山節”。相傳這壹習俗始於東漢。唐代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七律《登高》是壹篇關於崇陽爬山的名篇。爬山沒有統壹的規則,壹般都是爬山,爬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精致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寶塔壹樣,上面放兩只小羊,符合重陽(羊)的意思。有些人甚至在重陽糕上貼上紅色的紙旗,點上蠟燭。這大概就是把“爬”換成了“點燈”“吃餅”,把山茱萸換成了小紅紙旗。

在西方國家,雖然聖誕節是最大的節日,但新年在人們的心目中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元旦晚會是慶祝新年到來的壹項重要活動。西方國家的人們喜歡在歡快的音樂和絢麗的光彩中愉快地度過壹年的最後壹夜。這個時候化妝舞會特別受歡迎。客人們把尊嚴和謹慎藏在面具後面,穿著奇怪。大家都很自由,玩的很開心,和平時的行為很不壹樣。在英國和美國,當午夜鐘聲響起時,參加聚會的人們會手拉著手,唱起著名的蘇格蘭民歌《友誼地久天長》。

西方國家的復活節有各種各樣的習俗。例如,壹些人在復活節焚燒猶大的模擬像。他是壹個背叛耶穌的門徒。在懺悔日,基督徒去教堂贖罪,復活節星期壹是復活節慶祝活動的高潮。在英國倫敦的海德公園,每年的這壹天都會舉行大規模的慶祝遊行。壹些西方國家也在這壹天舉行傳統的“滾彩蛋”活動。復活節前40天被稱為四旬齋。在四旬齋開始的那壹天,基督教徒會舉行儀式。牧師將棕櫚葉的灰燼塗抹在禮拜者的額頭上,基督徒稱之為神聖的灰燼,有節制地警告他們生命短暫,行善譴責人類。節日前的星期天被稱為假日周。在這壹天,基督教會給禮拜者發放褐色符文以紀念耶穌。傳說耶穌於周日抵達耶路撒冷。這壹天,他受到了耶路撒冷市民的熱烈歡迎。人們在耶穌經過的路上展開棕櫚枝,撒上棕櫚葉。

為了感謝上帝的豐收,移民們決定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也為了感謝印第安人的熱情幫助。於是他們在1621年10月下旬的壹個星期四,和曾經幫助過他們的被邀請的印第安人壹起舉行了慶祝活動。他們在黎明時鳴禮炮,舉行宗教儀式,向上帝表達真誠的感謝。然後他們用自己獵獲的火雞和自己種下的南瓜、紅薯、玉米等美味食物來慶祝上帝的恩賜。這是美國歷史上感恩節的開始。

當第壹聲雞鳴響起,或者新年鐘聲敲響,街上鞭炮齊鳴,喧鬧聲此起彼伏。每個人都喜氣洋洋。新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的服裝。首先,給家裏的長輩拜年。在節日期間,孩子們也會得到壓歲錢,吃團圓飯。第二年的第二天和第三天,他們開始走親訪友,互相拜年,祝賀他們新的幸福和財富。

在唐朝,中秋節賞月和玩月是相當流行的。在北宋,8月15日晚上,全城的人,無論貧富老少,都穿上成人的衣服,燒香向拜月表達自己的願望,祈求月神的保佑。在南宋,人們互贈月餅作為團聚的象征。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造佛塔等活動。自明清以來,中秋節的習俗更加流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香、種中秋樹、點塔燈、放天燈、賞月、舞龍等特殊習俗。

如今,在月亮下玩耍的習俗遠沒有舊時代盛行。不過,宴飲賞月還是很受歡迎的。人們在求月中飲酒,以慶祝更好的生活,或祝願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與家人共度美好時光。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的另壹個傳統習俗。粽子,又稱“粟米”、“粽子”。歷史悠久,花樣繁多。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孩子們在端午節戴香囊,據說有避邪驅除瘟疫的意思。其實是用來裝飾內頭的。香囊內含朱砂、雄黃、香藥,用絹布包裹,香氣四溢,再用五色絲線系成壹繩,做成壹串形狀各異,各種精致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