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朓北樓,又名謝公樓,唐代改為蝶衣樓,建於南齊謝朓任宣城(今安徽宣城)知府時。謝朓,字軒輝,六朝南齊重要詩人,與南宋詩人謝靈運並稱為大榭、小謝。摘要:李白在宣州謝樓送別派的中說:“大作家的骨頭都是妳的畫筆,在天堂的學校裏,我是從小在妳身邊長大的謝。”可見他對的詩歌推崇備至,深受其詩風的影響。天寶十三年(754年)中秋節後,李白又從金陵來到宣城,登上北樓,寫下了這五律。全詩描寫了宣城謝朓樓周圍的美景,同時表現了他對謝朓的深深懷念。
宣城位於安徽南部,以名山大川著稱,所以以“江城”和“山夜”開頭,指出宣城依山傍水的地理特點。“在風景如畫的江城,山看夜晴空”,為我們展現了壹幅明媚的畫卷:秋天的壹個傍晚,我們登上宣城北樓,向外眺望。晴空萬裏,遠山上,壹抹斜陽照在眼前的江城上,宛如壹幅美麗的山水畫!詩人開門見山,總結了開頭看到的風景,立刻抓住了人們的心。嚴羽《蒼施瑯話》雲:“太白寄壹句,直入主題。”指的就是這種表達方式。
接下來,他用“鏡”和“虹”突出了“如畫的江城”,具體表現了雙橋流水的美景。萬溪、巨溪兩條小溪,清澈明亮,像壹面鏡子,在城市間流轉;宛溪上的鳳凰橋和沮溪上的濟川橋(隋文帝年間修建的壹座拱橋)像兩條美麗的彩虹橫跨在河上。在陽光下,它們像畫壹樣。。
第三部分寫地面上的風景。“壹株寒橘柚,壹株秋老梧桐”生動地描繪了人們的廚煙在秋日的天空升起,廚煙掩蓋下的橘柚樹有了幾分寒意,梧桐也已經染上了黃色的秋色,呈現出衰老的姿態。在這裏,隨著詩人視線的轉移,景物也發生了變化,感情也隨著景物而動。“冷”和“老”這兩個字點出了涼爽的秋景,讓人覺得秋光在變老。既寫了秋景,又透露出詩人略帶涼意的心境,完整而有層次。
最後兩句更是動情直白。“誰去北樓,清風中謝公”,詩人站在謝朓的樓上,深深的孤獨感被激起。誰能理解我此時在北樓,迎著秋風,思念謝朓的心情?謝朓被蕭耀光陷害,死在獄中;李白也離開了長安和宣城,四處遊蕩,因為被人陷害,在政治上壹事無成。壹種深深的孤獨感和挫敗感溢出在紙上,覆蓋了全文。他深受感動,情不自禁。最後對聯的修辭語氣更突出地表現了作者的苦悶和不平,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李白在長安被權貴排擠,壹直失意。他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只能珍惜風景,懷念古人,向自然傾吐心聲。當他再次來到宣城,獨自壹人在謝朓看著樓上的清風,被眼前的景象所感動。相似的經歷讓詩人更加懷念謝朓,但誰能理解他此時此刻的心情?全詩有景有情,因景而生,隨景而變,與景融為壹體,鑄造了全詩壹種清涼的意境。
在風景如畫的小河裏(1),群山在夜晚看起來很清晰。
兩個水夾子鏡子(2),雙橋瀑布彩虹(3)。
人是寒橘柚④,秋老梧桐。
誰讀北樓⑤,清風懷謝公⑥。
給…作註解
(1)江城:壹般指水邊的城市,這裏指宣城。唐代江南方言稱“江”,不分大水小水。
(2)二水:宛西、莒西。萬溪河上有鳳凰橋,巨溪河上有濟川橋。明鏡:是指拱橋橋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形成的圓圈,像壹面明亮的鏡子。
(3)雙橋:指隋文帝年間修建的鳳凰橋和濟川橋。彩虹:指水中的橋影。
(4)人煙:人家裏做飯產生的煙。
(5)北樓:即謝朓樓,建於南朝齊朝謝朓任宣城知府時,故位於陵陽山頂。
(6)謝公:謝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