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的作者沈李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在中唐擔任宰相。沈李小時候生活貧困,對下層勞動人民的生活有壹定的理解和同情,所以能夠創作出《同情農民》等關心民生疾苦的作品。
作品欣賞
在《為農之仁》中,作者將豐收的景象與農民辛苦勞作卻兩手空空甚至餓死的景象進行了對比,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農民悲慘的生存狀況。
全詩運用了虛實結合、虛實對比的手法。語言通俗簡潔,音節流暢活潑,大大增強了詩的表現力。
前兩句用“壹粒谷子”和“壹萬粒種子”對比,具體生動地描述了豐收景象,贊美了農民的勞動。
第三句繼續深化,向讀者展示了壹幅世界各地肥沃土地的畫卷,反映了富饒而富有成果的景象,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第四句突然轉折,“農民還是餓死了”和前三句構成了巨大的轉折,詩的主題變得凝重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