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別人的愛國詩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創作風格,有助於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內容。比如辛棄疾,曾經在抗金鬥爭的最前線浴血奮戰,戰死沙場,回到南方後受到投降派的擠壓和打擊。所以他的文字大多是如火如荼地回憶過去的戰鬥生活,或是抒發報國之憤,風格豪放悲涼。2.壹個時代有壹個時代的特點,壹個時代有壹個時代的文學。適當了解壹個時代的風格,也有助於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比如唐朝國力強盛,投身軍隊的知識分子大多英姿颯爽。他們的詩歌,尤其是邊塞詩,雖然描寫了塞外的惡劣環境,也有對故鄉親人的深深思念,但更多的是義憤填膺,決心保家衛國,所以格調高昂,情緒激昂。宋朝就大不壹樣了。積貧積弱,國力衰退的大宋朝,已經失去了唐朝的氣息。在知識分子的筆下,少了英雄氣概,多了悲涼精神,少了雄壯精神,多了家國之憂。3.許多古詩前面都有壹個簡短的“序”。有的解釋創作時間,有的解釋創作原因,有的解釋創作過程,有的解釋創作背景,有的為整部作品奠定情感基調。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也很重要,不可忽視。4.大部分作品的思想感情都不是單壹的,其中可能夾雜著很多非常復雜的情緒,要特別註意。當然,讀者有時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力,進行二次創作。另外,壹個作家的整體創作走向和風格壹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個別作品存在特例,如李清照、辛棄疾等,都是在固有風格之外有自己的創作。回答古詩詞主觀鑒賞題時的“三註意”原則:第壹,註意題型。有些主題本身就具有暗示性,如楊炯的《從軍記》,李白的《訪越記古記》,羅的《送別孟浩然》,杜甫的《政治犯聽蟬記》等。第二,關註作者。壹般考選的詩詞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創作風格的詩詞,如辛棄疾和蘇軾的豪放之詞,柳永和秦觀的婉約之詞,李白的浪漫主義詩詞,王維的“詩中有畫”等等。註意這壹點,對整體升值非常有利。第三,註意筆記。註釋是鑒賞中最值得註意的內容。雖然只是寥寥數語,卻是提問者給妳的暗示。有的介紹寫作背景,暗示妳這首詩的思想內容;有的介紹相關詩詞,是對妳詩詞典故或意境的暗示;有時介紹作者暗示了妳的詩的寫作風格。所以,壹定要認真學習筆記。欣賞古詩詞有三個方面:壹是整體認知,把握“詩眼”,體會感受。古典詩詞中傾訴的情感,可以概括為不外乎親情、鄉情、友情、愛情等。,而這些情緒的宣泄有時會集中在某壹句話甚至某壹個詞上。這個“句”和“詞”是全詩的“詩眼”,往往通過直接表達自己的心意來表現。比如2002年全國卷17,選了李白的絕句《春夜洛杉磯聞笛》,它的“詩眼”就是第四句中的“鄉愁”二字。“誰經不起鄉愁?”用反問句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鄉愁”就是鄉愁的意思,表示想家。第二,感受形象,再創作,品味意義。古典詩詞中的意象也可以稱為“意象”,不限於小說中刻畫的人物。人、物、山水、花鳥蟲魚,都可以稱為“意象”。古典詩歌中的意象往往蘊含著豐富的含義,寄托著復雜的情感,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帶有詩人強烈的主觀色彩。客觀形象與主觀意義同構,形成極具美感的形象。在古典詩詞中紛繁復雜的意象中,有些意象被賦予了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特殊的含義,如:“月亮”可以想家;“明星”可以傳播仇恨;“水”是許多煩惱的隱喻;“梅與菊”具有高尚的品格;“宋”有淩雲之誌;“劉”有溫柔之美,但也有輕佻之嫌。同時,“柳”在唐宋詩詞中被賦予了“送別鄉愁”的特殊含義。如李白《春夜洛磯聞笛》第三句中的“折柳”之意,可與柳永的《楊柳岸曉風殘月》(意為戀人別離之悲)、王維的《客舍青柳色新》(意為友人交換珍寶)聯系起來,這樣“折柳”之意就可解。第三,要認真學習語言,進行詞語的對比,傳達效果。古人註重漢字的提煉,賈島的“推”字、王安石的“青”字就是明證。首先要區分哪個詞是好提煉的,然後要講為什麽好,表達的效果如何。《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香菱曰:“大漠孤直,長河落日圓。”妳想抽多直?太陽天生是圓的:“直”這個字似乎不合理,“圓”這個字似乎太俗了。當我合上書想起來的時候,我好像看到過這壹幕。這兩個妳要再找兩個字,找不到兩個字。“換字法——引入比較對象,突出高低之別,有助於喚醒發散思維,準確表達思想。”細雨中魚出,清風中燕斜”(“斜”換成“飛”?“斜”字不僅有“飛”的動作,還蘊含著“飛”無法用文字表達的形式美。”河裏的鳥越白,藍白色的山在燃燒”(“燃燒”不能換成“紅色”嗎?——“燒”不僅比“紅”更絢爛,還描述了風景即花的動態美。欣賞古典詩詞的語言美是準確的、生動的、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