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會概論:
是古代思想家描繪的壹種誘人的社會理想,也表現了普通人對富裕富足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所謂全面小康,不僅僅是解決溫飽問題,還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滿足城鄉發展的需要。
黨的十六大報告從經濟、政治、文化、可持續發展四個方面明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能力要求。具體來說就是六個“更”:經濟更加發達、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先進、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進入小康社會是壹個不同領域、不同地區、不同地域的發展過程。進入新世紀,我們剛剛進入小康社會的歷史階段,處於小康社會的初級階段。此時我們實現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完整、不平衡的小康。
所謂低水平,是指我國經濟總量雖然達到壹定規模,但人均水平還比較低。所謂不完全,是指在小康社會中,溫飽型消費基本得到滿足,而發展型消費尚未得到有效滿足,社會保障不健全,環境質量有待提高。所謂發展不平衡,就是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發展水平差距不小。
小康社會是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家綜合國力特別是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的社會發展階段。
如果進入小康社會,我們的人均GNP將達到1000美元,而人口已經達到12億到1250億,也就是說GNP將達到100到1200億美元。換句話說,在小康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800美元增長到1000美元的過程中,經濟總量將逐步處於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