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冰心為什麽要在《談人生》中單獨比較人生?作者如何將它們與生活聯系起來?

冰心為什麽要在《談人生》中單獨比較人生?作者如何將它們與生活聯系起來?

我不敢說生活是什麽,我只能說生活是什麽樣子。

人生就像壹條向東流的河流。他匯聚了許多小溪,合成了壹股強大的洪濤,奔了下去,享受著壹路上發生在他身上的壹切;有時候,遇到陡峭的巖石,他就興奮地沖上去,直到沖下這個危險的懸崖。有時,在壹次細沙平整後,他看到岸邊紅色的桃花,他快樂而羞澀地度過這段浪漫的旅程。此時,他只想休息和睡覺,但前進的力量仍然催促著他前進...終於有壹天,他遠遠地看到了大海,啊!他已經到了隊形的盡頭,大海莊嚴地伸出手臂接納了他,他不假思索地流入了他的懷抱。他融化了,歸化了,說不出的快樂,也沒有悲傷!也許有壹天,他會從海上的雨裏升起,向西飛去,形成壹條河,沖下兩岸的石墻,尋找岸邊的桃花。

但是,我不敢說來世,我也不敢相信!

生命就像壹棵小樹,從地下聚集了大量的生命力,在冰雪之下舒展,在初春的濕土裏勇敢而快樂地破殼而出。當他遇到奢靡的春天,他可能會開滿樹的花,蜜蜂和蝴蝶在他身邊飛舞,鳥兒在他手指上盡情歌唱;他長到了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像罩子壹樣的濃蔭,遮蔽樹下的花草;他結出無數果實,以示大地無盡的甜蜜和花朵的驕傲。不是結果的快樂,而是成功後的寧靜和喜悅!終於有壹天,他無力地在空中起舞,在樹根下呻吟。大地莊嚴地伸出手臂接納了他,他默默地投入了她的懷抱。他已經融化了,歸化了,不喜不悲!也許有壹天,他再次從地下堅果中爆發出來。並長成壹棵小樹,然後穿過厚厚的覆蓋層,然後聽黃鸝的歌唱。

但是,我不敢說來世,也不敢相信。

宇宙是壹個大生命,我們是宇宙大氣中的壹口氣。河水流入大海,樹葉落地生根。我們是大生命中的壹片葉子,也是大生命中的壹滴。不是每條河都能入海,不流的就成了死湖;不是每壹顆種子都能變成樹,不生長的就會變成空殼!生活並不總是快樂的,也不總是痛苦的。快樂和痛苦是相輔相成的。我們應該在快樂中感謝生活,也應該在痛苦中感謝生活。快樂是令人興奮的,但痛苦難道不是美好的嗎?

作者對人生本質的理解是: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經歷各種磨難,包括痛苦和快樂,痛苦也是壹種快樂;生命存在於運動中,生命的過程就是壹個進步和奮鬥的過程;個體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壹部分,最終會回歸宇宙大生命的母體;生命的體驗壹開始是新鮮的,然後是平靜的,最後回到大生命的母體,無喜無悲...生命的本質和規律在於旺盛的生長和勇敢的前進,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壓制不了;它先是弱小,然後強大強大,最後消亡,其中幸福與痛苦,順遂與曲折相伴。這裏陳述的是作者對生命本質的理解,而不是談論個人對自己生命的理解。

本文以《壹條春江》和《壹棵小樹》為比喻,揭示了人生從成長到壯大再到衰落的過程和壹般規律,以及人生苦樂* * *相同的規律,表達了人生奮鬥的意誌和豁達樂觀的精神。結構上,正文只有壹段,即中間沒有分段,但思路清晰,規則嚴謹,很容易看出寫作水平。以下是對其思想感情、思維方式、語言運用的簡要分析。

“談人生”是壹個很普通的話題,但是在這篇文章的開頭,有壹個騷動,不是說“人生是什麽”,而是說“人生是什麽樣的”。“是什麽”是定義;“喜歡什麽”是壹種文學表達方式,決定了全文的形象性、審美性、隱喻性等特征。總之,開篇的話是警醒眼睛,提示話題。

接下來描述了“壹江春水”的整個生命歷程。人的生命過程中有幾種情況,但這裏所描述的“有時”情況,就事物的性質和發生的狀態而言,並不與人的生命階段壹壹對應,而是顯示了人的生命的豐富性。“他聚集了許多小溪流...千裏之外”,這些句子非常連貫流暢,有氣勢,有力量。有幾個重要的詞,如“快樂勇敢”、“享受”、“憤怒”、“咆哮”,都是感性的,對塑造“泉水”的形象,表達作者的心靈有很大的作用。

然後描述“壹棵小樹”的整個生命歷程。與前壹層不同的是,這些相繼的階段,從“破殼而出”到“成長到最繁盛的中年”,再到“他融而自然化”,勾勒或預示著人類生命的歷程。但在語氣和意義上與上壹層次壹致。前幾個字,“人生就像……站在烈日下!”“在細讀中,我們能感受到生命力量的沖動和奮進,其中“聚集”、“破殼”、“伸出”、“掙脫”等詞語在表達這種意義時起著重要作用;此外,“幸福”、“歌唱”、“舞蹈”、“寧靜與歡樂”等詞語表達的思想感情與上壹級相同。

最後,對全文進行總結,闡明和深化主題。在這個層面上,作者揭示了生命的本質(從卑微和微不足道到成長和進化),點亮音樂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開頭幾個字非同尋常,“宇宙是壹個大生命...大生活中的壹滴”,而且語氣高亢有力,透露出作者的博大思想和寬廣胸懷。“生活並不總是快樂的,也不總是痛苦的。快樂和痛苦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應該感謝生活,在痛苦中,我們也應該感謝生活。“這兩句話是作者用幾十年的人生經驗寫出來的最有思想、最有感情的句子,也是全文的句子。作者提煉出深刻的哲理,表現了他的人生觀、生活態度,以及對社會、宇宙自然、人生的深刻理解。全文有壹種高亢、激昂、哲理的意境,這在結尾更為明顯。

本文兼具感性和理性的特點。就前者而言,“壹江春水”和“壹棵小樹”是比喻性的表達,生動含蓄地描述了它們的進步和成長過程,給人以美的享受。這是本文作為文學小說、詩歌和文學作品的顯著特點。就後者而言,文章揭示了生命的壹般規律,生命過程中苦與樂的辯證法,幸福意義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揭示了宇宙生命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這些都是文章哲學意蘊和理性精神的體現。

除此之外,這篇論文在語言的運用上也很有特色,都是純白的,但是清晰、巧妙、意味深長、富有魅力,上面建議的很多詞語就是例證。文中還有重復句,如“人生如……”和“人生如……”等,不僅成為寫作水平的標誌,還有旋律轉折、反復吟唱的感覺;“大海(大地)莊嚴地伸出它的手臂來接納他,他默默地流入(降落在)她的懷抱。他融化了,歸化了,不喜,不悲!”“可是,我不敢說來世,也不敢相信來世!”這句重復的話莊重而警醒,生動而充滿思想。其中“不喜不悲”是壹種特殊的感受。也許在普通人的感受和想象中,死亡是痛苦和悲傷的,但作者卻超越了這些,達到了壹個非凡人才能達到的思想高度。句子看似普通,實則蘊含著深刻的感情和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