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文學回憶錄1989-1994 (7)

文學回憶錄1989-1994 (7)

壹,建安文學

(壹)建安人物

建安體,又稱建安體、漢魏體或魏晉體,是指中國漢代(196 -220)建安時期作品中的豪放、悲涼、渾厚、明朗的風格。

三曹、建安七子等詩人繼承了東漢《詩經》和樂府優秀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壹方面,他們在詩歌中真實地描寫了漢末的大動蕩、大分裂,表現了對民生疾苦的關註;同時,他在詩中表達了要在世界上建立豐功偉績的抱負。他的詩大多情感基調慷慨悲涼,語言簡練蒼勁,自然流暢。

(2)代表

1.三個曹操:曹操、曹丕、曹植

2.建安七子:指東漢末年獻帝建安時期的七位文學家——孔融、陳琳、王燦、徐幹、阮瑀、楊穎、劉真。

建安七子中,除了孔融和曹操,其余六人全部歸順曹操門簾。

二,魏晉文學

(壹)魏晉時期

魏晉時期(220-420)是指東漢王朝滅亡後,從三國到晉朝的時期,通常稱為魏晉南北朝前期(公元220-589年)。

魏晉中的“魏”是指三國北方政權曹魏,“晉”是指司馬氏家族建立的晉朝。此時北方正處於蕪湖十六國時期。

五湖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的壹個大分裂時期。蕪湖十六國時期代表的是西晉滅亡到北魏統壹華北的時期,南部是東晉。這壹時期始於公元304年李雄和劉淵分別在蜀國、漢和趙在中原建立國家,止於公元439年北魏拓跋燾(太祖)滅北涼。這壹時期,中國的江南和荊襄地區被東晉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地區則建立了20多個國家。其中、、後趙、、北涼、西涼、、南涼、、後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後秦實力較強,合稱為十六國。“五湖”即匈奴、鮮卑、頡頏(匈奴的壹支)、羌、狄。

魏晉時期,國家政權更叠頻繁,思想自由開放。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文學、思想、藝術、書法、音樂都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人們對人物的評價從道德風度轉變為外貌,進而發展為精神氣質,文化史上稱之為魏晉風流或魏晉風度。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亂,這壹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尤其受到影響,具體表現為玄學的興起、佛教的傳入、道教的興盛以及波斯和希臘文化的傳入。

(二)魏晉風度

魏晉風度是指魏晉時期名士的行為風格,直爽、坦誠。飲酒、吃藥、暢談、縱情山水,是魏晉名士普遍提倡的生活方式。以魏晉風度為起點,儒道互補的士大夫精神奠定了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基礎,影響深遠。

《世說新語》可以說是魏晉時期的壹部集中記錄。

《世說新語》是南宋時期由劉義慶組織的壹批人編纂的壹部書,又名《世說》。其內容主要記錄了東漢末年至晉宋時期壹些名人的言行和軼事。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也是最早的壹部文言小說集。

(3)代表

1.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指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七位名人——阮籍、嵇康、單濤、劉玲、阮賢、湘繡、王戎。他經常在當時山陽縣(今修武壹帶)的竹林下聚眾飲酒、唱歌,生活不拘小節,清靜無為。

七人都是當時玄學的代表,但思想傾向不同。

——嵇康、阮籍、劉玲、阮鹹等歷來主張研究老莊,“越有名越自然”

——單濤和王戎則不同,他們擅長老莊並與儒家思想相融合。

——湘繡主張佛道與自然的融合。

這七個人在政治態度上有明顯的差異。

——嵇康、阮籍、劉玲等。是魏的官員,但他們不合作的司馬集團,這是在權力,並已成為壹個替代品。嵇康被殺後,阮籍裝瘋,避世。

——項修在嵇康被殺後被迫辭職。

——阮賢入晉時任三水侍郎,不受器重。

——單濤起初是“隱身”的,但40歲那年,他做官了,投靠了司馬師。歷任尚書、侍中、司徒等吏部大員,成為司馬師政權的高官。

——王戎,壹個吝嗇的人,名利雙收。入晉後,長期擔任侍郎、吏部尚書、司徒雷登。他在晉武帝和晉惠帝在位時為官,在八王之亂中依然安享清閑,沒有丟掉官位。

2.陶淵明

東晉劉宋文學家、田園詩人陶淵明,又名錢,自號五六先生,私娶“靜姐”。

時代:東晉->南北朝

作品:《陶淵明集》(後人編輯)

第三,中世紀歐洲文學

(壹)中世紀(中世紀)

根據西方傳統,歐洲歷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古典時代、中世紀和現代。關於中世紀的開始時間有兩種理論:

1.從公元5世紀到15世紀的時期,從西羅馬帝國崩潰到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

2.從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到拜占庭帝國滅亡(公元1453年)的時期。

這壹時期的歐洲沒有壹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封建割據帶來戰亂頻仍,天主教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導致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人民生活在無望的痛苦中。因此,中世紀或中世紀早期在歐美壹般被稱為“黑暗時代”。傳統上,這是歐洲文明史上發展緩慢的時期。

(二)中世紀文學的代表人物

1.聖奧古斯丁:羅馬帝國的天主教思想家,中世紀歐洲基督教神學和教父哲學的重要代表。

奧勒留·奧古斯汀(拉丁文:奧勒留·奧古斯汀,354-430)。羅馬天主教會的正式名稱是希波的奧斯丁(拉丁文:奧古斯汀希波涅西斯;;英語:希波的奧古斯丁)或聖奧古斯丁(英語:聖奧古斯丁?還是?Saint Austin),奧古斯丁的通俗譯本。

他的死被西方歷史學家視為歐洲中世紀的精神開端。

作品:

——懺悔錄:西方歷史上“第壹部”自傳,由《祈禱自傳》撰寫的懺悔故事,描述了奧古斯丁早期回歸信仰時的內心掙紮和蛻變經歷。比較有名的是後世法國盧梭寫的《懺悔錄》。

——上帝之城,論三位壹體,論自由意誌

2.德高望重的比德(672-735):英國歷史之父。

拉丁作品:英國教會的歷史

-拉丁文名稱:Historia Ecclesiastica Gentis Anglorum;

-英文名:English nation教會史?/?英國人民的教會史)

3.長詩

(1)尼伯龍根之歌(德語:尼伯龍根之歌)

著名的中世紀高地德語敘事詩,德語叫《伊利亞特》,講述了古代勃艮第國王的故事,大約寫於1190-1200年。作者不詳。作者結合了許多異教故事和來自五世紀的口頭英雄傳說,創作了這部史詩。

②貝奧武夫(Beowulf,貝奧武夫譯)

它是古英語中記載的最古老的傳說,講述了斯堪的納維亞英雄貝奧武夫的英雄事跡。它是迄今為止在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發現的最古老、最長的完整文學作品,也是歐洲最早的方言史詩。它完成於八世紀前後,與法國的《羅蘭之歌》和德國的《尼伯龍根之歌》並稱為歐洲文學的三大英雄史詩。

poema de mio cid(西班牙語:El Cantar de Mio?id)

西班牙史詩,描寫壹位偉大的騎士希德,因犯罪被逐出王國。為了贏回自己的榮耀,席德自告奮勇加入了對抗摩爾人的戰爭,並最終取得了勝利,光榮回國。是壹部偉大的當代騎士文學史詩。寫作時間壹般認為在1140 ~ 1157之間。

(4)國際開發協會(估計挪威語:埃達)

冰島史詩《伊達》(又名伊達或伊達斯)是中世紀流傳下來的最重要的北歐文學經典,也是古希臘羅馬之外的西方神話來源之壹。它是兩部關於神話傳說的冰島古代文獻集的統稱,分為舊埃達和新埃達。

(5)玫瑰的浪漫

法國中世紀敘事長詩。

(6)羅蘭之歌(拉?香頌·德·羅蘭)

法國11世紀史詩。

4.但丁(意大利語:但丁·阿利格伊切裏號戰列艦,公元1265-1321)

意大利中世紀詩人。

恩格斯是這樣評價的:“封建中世紀的結束和現代資本主義時代的開始是以壹個偉人為標誌的,這個人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壹個詩人,也是新時代的第壹個詩人”。

代表作:《神曲》——描述了但丁在地獄、煉獄和天堂的旅行。

擴展知識:

魏拉的支出(叠戈·委拉茲開斯,譯貝拉斯克斯)

貝拉斯克斯(1599—1660)是十七世紀巴洛克時期的西班牙畫家和現實主義者。他的歷史神話和宗教習俗的作品幾乎沒有文藝復興或巴洛克時代的“精神”,取而代之的是普通人的自然情態,他的繪畫既不贊美也不譴責社會生活。他對現實主義的理解是,他只把自己看到的東西如實地畫在畫布上。

《宮娥》是他後期的壹部重要作品,描寫了宮廷中的日常生活。小公主瑪格麗特被描繪得莊嚴而童真,占據了畫面的中心。壹個宮女跪了下來,給了她壹個水杯。畫面左邊是正在作畫的畫家本人。

擴展書目:

《世說新語》

懺悔

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