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操作員?詠梅寫於1年65438+2月。當時正是反華高潮,三年自然災害。此時國內部分人對社會主義前途失去信心,年輕的中華民國處境極其危險。
第二:
毛澤東喜歡雪,雪漫天飛舞,讓世界變得純凈而美麗。
在杭州,這樣的雪景並不常見。無獨有偶,毛澤東1953年底剛到杭時,杭下了壹場幾十年不遇的大雪。
1961年11月,毛澤東再次來到杭。
雖然是冬天,但南方的天氣並不太冷。不知為什麽,詩人毛澤東想到了雪和雪中的梅花。
被古代詩人反復吟誦的梅花,寂寞清高,才情未遇;或者自戀,自憐。
寫梅花不容易,超越梅花更難。
然而,在毛澤東的筆下,他終於以前所未有的風格和時代精神,為梅花創造了壹個空靈、悠遠、溫馨、美好的意境,頓時打開了新的面貌——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盡管懸崖上的冰柱仍懸掛數英裏長。其中有壹朵甜美的花。
喬不爭春,只報春。
花開的時候,她在灌木叢中笑。
這首歌《符?《詠梅》是毛澤東晚年詩歌的代表作。
在詩人毛澤東的心目中,這個美麗的靈魂,美麗,美麗,美麗,美麗,不就是亂世中那些壹直有骨氣有理想的馬克思主義軍人應該有的風采嗎?
梅花與雪的故事還沒有結束。
現在還是冬天。1962年2月26日毛澤東生日,詩人寫下“七律”。《冬雲》表達野心——
像棉花絨毛壹樣,冬天的雲被雪緊緊壓住;現在所有的花都落了,有壹段時間很少有人還在開。
天高寒流急,大地微暖。
獨有英雄驅虎豹,無英雄怕熊。
甚至梅花也歡迎漫天的雪花。難怪蒼蠅會凍死在下面。
政治氣候和自然氣候,在詩人心中,架起了壹座橋梁,很容易聯系起來。
梅花和冰雪,在詩人的心曲裏,仿佛藏著壹根振動的絲弦,壹波壹波地響著。
這首《冬雲》的意境無疑是壹年前的。詠梅的延續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