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關於《蜀道難》教學的思考

關於《蜀道難》教學的思考

“蜀道之難”是樂府中的壹個老話題,其內容多通過山河之險來談蜀道之難。接下來,我將介紹4篇關於《蜀道難》教學的反思,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對《難蜀道》教學的反思1《難蜀道》,我覺得這篇課文的重點是背誦,所以如何引導學生更輕松地背誦這篇課文,是我上課要解決的主要任務。

要背誦,當然要先理解。正文第壹層內容很少。按照層次,總是要求學生背誦蜀道的高度、歷史、交通、起源,然後強調“伏”、“峨眉殿”、“鉤”等字的寫法。效果很好,學生聽寫基本都能拿滿分。

二樓和三樓的關系不是很有條理。二樓還好,同學們正在寫生壹個人去蜀道。二樓學生基本能接,三樓內容有點模糊,學生理解不好。

能否畫壹些簡單的漫畫,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全文,值得壹試。

《蜀道難2》教學反思《蜀道難》是高中課標實驗教材必修三第二單元的第壹首詩。按時間順序,教材從必修2開始介紹古詩詞。所以這節課會在上學期的基礎上進行賞析,進壹步提高詩詞鑒賞能力,從而幫助學習本單元其他詩詞,為必修4學習宋詞打下良好的基礎。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強化閱讀理解,在閱讀理解中感受其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魅力,獲得情感體驗、精神歌唱和精神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會從內容、表現技巧等方面欣賞作品,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

蜀道之難是樂府《相和歌辭色調曲》中的壹個老標題,主要是通過山河之險來談蜀道之難。這位詩人以豐富的想象力、大膽的語言和雄渾的風格,生動地描繪了秦人蜀道上令人嘆為觀止的山川風光。全詩以強烈的嘆息憑空開始,接著是浩瀚的古代傳說和高險險峻的景觀。詩歌跳躍的情感結構的跌宕起伏,給人以動感;那種氣勢磅礴的吞山河之氣在其中流淌,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凈化心靈。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變幻莫測,在汪洋中變幻莫測,顯示了詩人傑出的藝術才華和豐富的想象力。

高壹學生讀古詩詞不多,詩詞本身抽象難懂。學生可能會有畏難情緒,對文本不感興趣,讀不下去,或者雖然能讀下去,但只是略讀,難以抓住重點,難以深刻理解詩歌的情感。

基於學生閱讀理解詩歌的困難,我把這個班定位為閱讀教學班。決定從兩個方面來教:壹方面是從把握情感、把握停頓、理解內涵等角度來指導學生如何閱讀和感受壹首詩。另壹方面是梳理《蜀道難》的寫作結構和表達方式的特點。而這兩條線的交叉點,就是詩人“李白”。第壹行屬於“表”,第二行屬於“內”,正是如此,讓學生了解和感受大詩人李白的“偉大”。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多種多樣的閱讀方法來把握詩歌,讓學生多方面接受閱讀的藝術表現,進而主動閱讀。這既起到了引導學生敢於朗讀的作用,又能使他們對詩歌有深刻的理解。

我覺得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的設計比較合理。從課堂氣氛和學生反映來看,也能體現新課程的要求。課堂教學結束後,我設計了壹份學生問卷,調查這門課的教學效果。在問卷中,我設計了以下問題:1。上課時能聽懂老師的教學要點嗎?2、通過老師的課堂分析和閱讀指導,能否把握住詩歌的情感3、用多媒體(音頻回放)閱讀教學,是否對學習課文有幫助?4.舉例說明,引導學生感知是否有利於古詩詞朗誦的學習。5.通過《蜀道難》的學習和作業,妳對李白形成系統的認識了嗎?6.妳對這門課的總體評價是什麽?

在收回的48份問卷中。問題1: 64.58%完全理解,35.41%基本理解;問題2: 68.75%完全理解,29.16%基本理解,2.08%不理解。問題3: 52.08%很有幫助,465,438+0.66%比較有幫助,4.65,438+06%不太有幫助,2.08%無所謂。問題4: 58.33%非常有幫助,39.58%比較有幫助,2.08%不太有幫助;問題5: 77.08%回答是,22.91%認為自己某方面的知識有所增長。問題6: 75%滿意,22.95438+0%滿意,2.08%壹般。

通過以上問卷和其他老師在評課時的批評,我認為這節課還存在以下問題:壹是課的主線不夠清晰。因為設計了兩條主線,上課時間比較緊,有些內容教的不透徹,不夠全面。第二,閱讀教學的方法很多,但是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還沒有被調動得足夠充分,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閱讀。第三,詩人李白雖然參與了課堂教學,但並沒有很好地達到預期的作用,學生對他的整體印象並不深,只是作為線索和素材。

蜀道難教學反思3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色調曲》中的老話題,多以山河之險談蜀道難。這位詩人以豐富的想象力、大膽的語言和雄渾的風格,生動地描繪了秦人蜀道上的山川勝景。既寫了蜀道的艱辛,又寫了人生旅途的艱辛,寄托了對國家大事的擔憂和憂慮。全詩以強烈的嘆息憑空開始,接著是浩瀚的古代傳說和高險險峻的景觀。詩歌跳躍的情感結構的跌宕起伏,給人以動感;那種氣勢磅礴的吞山河之氣在其中流淌,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凈化心靈。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變幻莫測,在汪洋中變幻莫測,顯示了詩人傑出的藝術才華和豐富的想象力。

這首詩的前四句是整篇文章的總綱。後來根據蜀道的起源和歷史,蜀道沿線的高、陰森、險惡、不穩定的社會形勢等。,鏡頭壹組比壹組驚險。“蜀道難通,難於上青天”在詩中反復吟唱。作者用酣暢淋漓的筆墨,營造出壹種神奇、驚心動魄、渾厚開闊的崇高境界,使全詩的情感始終高亢澎湃,婆娑激蕩,回味悠長。

而《難蜀道》這首詩的優點卻成了學生學習這首詩的難點。這就是有限的課時和過於豐富的學習內容之間的矛盾。要把這首詩講透徹,似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在課堂上有選擇地進行精讀課,最好是學生自己去體會。所以在課堂上,我簡化了復雜性。我的設計理念是:

1,研究方法的指導和研究精神的培養是本次設計的基本出發點。

2.詩歌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將我們所學的詩歌融入我們的文化血脈,“使其言出我口,意出我心”。

3.教學結構采用板式,“寫、辨、刪、改、讀、誦”,教學目標逐壹落實。

從上課的課程來看,學生參與的比較多;特別是通過對原詩進行修改,然後與原詩進行對比,從學生課堂上的回答中,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詩人在這首詩中使用的技巧,也可以理解這些技巧的使用為詩增添了魅力,從而理解了這首詩和詩人的浪漫激情。為了進壹步理解這首詩,我讓學生設計了壹段朗誦並說明了這樣設計的原因,然後根據自己的設計朗讀這首詩。這個環節也起到了壹定的作用,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盡管他們的閱讀還不夠成熟,但從設計的角度來看,學生們還是能理解這首詩。

詩歌教學要避免面面俱到。有時候老師不說,但是越說學生就越模糊。所以上課壹定要避免這種誤解。學習詩歌的最終目的是讓詩歌融入自己的文化血脈。要達到這個目的,前提是背詩,不斷復習,不斷咀嚼,直到“壹切從口入,壹切從心出”。這首詩能背下來固然很好,但從檢查和背誦方面來說,文科生做得更好,而相當壹部分理科生不能當場背下來。

蜀道難教學反思4蜀道難是樂府中的壹個老話題,內容多以山河之險談蜀道難。這位詩人以豐富的想象力、大膽的語言和雄渾的風格,生動地描繪了秦人蜀道上令人嘆為觀止的山川風光。既寫了蜀道的艱辛,又寫了人生旅途的艱辛,寄托了對國家大事的擔憂和憂慮。全詩以強烈的嘆息憑空開始,接著是浩瀚的古代傳說和高險險峻的景觀。詩歌跳躍的情感結構的跌宕起伏,給人以動感;那種氣勢磅礴的吞山河之氣在其中流淌,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凈化心靈。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變幻莫測,在汪洋中變幻莫測,顯示了詩人傑出的藝術才華和豐富的想象力。

本課程的壹大亮點是讓學生探究“在表現手法上,妳最欣賞什麽?”為什麽?“這個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發現美。教師永遠不要越權,因為鑒賞能力的提高是學生在實踐中潛移默化獲得的。所以,老師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同時多肯定學生,讓他們嘗到欣賞的甜頭,堅定地走下去。當然,當學生不知道從何下手時,老師可以拋磚引玉。這需要教師自身的文學素養。壹個好老師要敢於在學生面前展示自己,讓學生在老師的示範下有更多的發現。

第壹,勇敢放棄才能得到更多。

從高中課本的解讀來看,李白的作品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無疑是堪稱典範的,在講這壹課之前,我曾設想過將作品的藝術風格與李白的生活經歷結合起來,再從情感層面來解讀這首詩。但在閱讀了各種資料,對文本有了更深更透徹的理解後,我決定放棄更多的情感分析,把註意力放在“難”字上,去欣賞詩歌的藝術特色,進行鑒賞訓練,從而使目標更加集中。為了做好鋪墊,我把教材《入酒》放在《蜀道難》之前,讓學生在第四部分“拓展與延伸”的討論和思考來得自然流暢。

二、全身心投入帶動整個課堂

本單元學習提示反復強調詩歌教學要反復讀。就這首詩來說,比較抽象,比較難懂,所以我會用壹段早讀時間讓學生預習。通過交流和考察,我發現這種充分的預習是必要的。在正式的課堂上,我更註重老師自身的背誦示範作用。在《悲壯的大提琴》憂郁而昂揚的旋律中,我投身於四川非凡的危險與美麗。同學看完這首詩,眼睛都快濕潤了,忘記了這是壹堂有很多老師參加的公開課。這種投入也感染了同學們,同學們給了我最熱烈的掌聲,壹直延續這種氣氛,直到下課鈴響。

第三,交流討論,活力無限

講課前看了很多資料,怕學生聽不懂,所以第壹次寫的教案預設太多,生成太少。但是,學生在早期閱讀中的熱情給了我嘗試的勇氣和信心,所以我決定將整個想法分解成零散的部分,讓學生自己組合。我對正式班級學生的創造力和潛力感到驚訝。他們不僅體會到了朗讀的技巧,還想到了李白的《聽說王昌齡搬到了龍標窯》,李白的經歷和理想追求,極大地豐富了課堂作文,使預設的課堂煥發出意想不到的無限生機。這是我意想不到的收獲,也是未來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