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風吹向何方》這首詩,可以說是徐誌摩的“標簽”之作。詩出來後,文壇只要聽到這種吟誦,就知道公子到了。
全詩共六節,每節前三句相同,余音繞梁。這種刻意經營的旋律組合,渲染了詩中“夢”的氛圍,也給歌者增添了幾分“夢”的味道。熟悉徐誌摩家庭悲劇的人,或許能捕捉到壹些關於這段浪漫史的影子。
但是,它總是模糊的,被壹股不知名方向吹來的強風沖淡了,以至於欣賞者和演唱者壹樣,最終被這種強有力的旋律所陶醉,陶陶感到驚訝。
“我不知道風吹向哪個方向——我在夢中,在夢中的光波中旋轉。”全詩的意境已寫在開頭,但詩人鋪開了六節,仍令讀者困惑。詩人想說什麽?如果有壹千個批評家,就有壹千個徐誌摩。但也許我已經說了該說的話,但不明白還是不明白。
徐誌摩最高的詩歌理想是回歸生命本體。其實早在回國之初,徐誌摩就多次提出這種“回歸自然”的想法。他被壓在生命本體上的各種憂慮、恐懼、猜疑、算計、遺憾所壓抑,以保持此生的真實和純粹。
他要人們張揚生活中的善,壓抑生活中的惡,從而達到人格完美的境界。他想擺脫物的羈絆,遊走於物外,追求生命和宇宙的真理。這樣的夢,絕不是“她的溫柔,我的癡情”或者“她的忘恩負義,我的悲傷”。
這是壹個很大的夢想,壹個很大的理想,雖然最後,它永遠不會悲傷,“在夢的悲傷中心碎。”從這壹點上,我們可以推導出壹個“不知風往哪個方向吹”的積極意義。
因為這首詩,很多人把“新月派”詩人徐誌摩視為“浪漫派”詩人。但是,當讀者真正沈入他的思想核心,* * *他“與生命本體壹起伸展”,“在外太空激發星辰”,讀者就能領略到另壹個徐誌摩的形象,與通常的錯覺完全不同。
我不知道風往哪個方向吹。
作者:徐誌摩
原文:
我不知道有沒有風,
它吹向哪個方向?
我在夢裏,
在夢的光波中。
我不知道有沒有風,
它吹向哪個方向?
我在夢裏,
她的溫柔,我的陶醉。
我不知道有沒有風,
它吹向哪個方向?
我在夢裏,
甜蜜是夢想的光輝。
我不知道有沒有風,
它吹向哪個方向?
我在夢裏,
她的忘恩負義,我的悲傷。
我不知道有沒有風,
它吹向哪個方向?
我在夢裏,
在夢的悲傷中心碎!
我不知道有沒有風,
它吹向哪個方向?
我在夢裏,
朦朧是夢中的光輝。
擴展數據:
不知道風往哪個方向吹;
這首詩寫於1928年,於同年3月10日首次發表於《新月》第壹卷第1期,署名誌摩。
青年時代的徐誌摩壹直在追求理想和美好,但他的愛情始終處於壹種高不可攀的聖潔和高貴之中。壹旦他接觸到現實,他的幻想破滅了,他重新追求他的“愛、自由和美麗”。
1924年,徐誌摩在北京師範大學做了關於秋葉的演講。在他躊躇滿誌,才華橫溢的同時,感情卻跌入谷底。他對林的愛在這期間被林無情地切斷了。
分開四年,與陸小曼的夫妻矛盾讓他再次經歷感情挫折,加上事業上的種種挫折,不得不陷入深深的痛苦和迷茫。這首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的。
不知道風往哪個方向吹;
徐誌摩是現代詩人和散文家。原名張壹,在英國留學時改名為誌摩。新月派的代表詩人。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北京大學。1918去美國讀經濟學,1921去英國留學,成為劍橋大學特長生,學政治經濟學。
在劍橋的兩年深受西方教育和歐美浪漫唯美詩人的影響。新月社成立於1923。北京大學教授從65438到0924。1926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教授。1930從上海和南京辭職。在胡適之的邀請下,他被重新任命為北京大學教授和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
1931年11月19死於飛機失事。代表作有《告別劍橋》、《寒玉夜》等。
我不知道風往哪個方向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