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單鵑的錯誤,聰明的錯誤和癡呆的錯誤

單鵑的錯誤,聰明的錯誤和癡呆的錯誤

單鵑的錯誤,聰明的錯誤和癡呆的錯誤

孟漫教授的口音很接地氣。

聽她的唐詩鑒賞課,很容易跟著進入詩歌中描寫的場景和氛圍。

唐代杜荀鶴的《孟漫怨春宮》詩中,有壹句“知美我不幸”(被美麗的容顏耽誤了很久),並引用蘇軾的詩“我被聰明誤導了”來說明“郎才”和“女貌”在壹定情況下都可能被生活誤導。

聽完課,我忘不了蘇的那首洗兒詩。

所以我查了壹下。

兒童洗滌詩

每個人領養兒子都想變聰明。

我壹輩子都被小聰明誤導了。

我只希望這孩子既愚蠢又誠實,

沒有什麽災難是難以到達部長那裏的。

其實杜甫詩中的錯誤,蘇軾詩中的錯誤,都是在抱怨令人窒息的環境和命運的沈浮。只不過杜荀鶴是以宮女間的思春來訴苦,蘇軾是以新生兒子的洗禮來訴苦。

有意思的是,在蘇軾的詩之後,歷代詩人對“洗兒詩”有的吟誦,有的隱晦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有的則反其道而行之。雖然眾說紛紜,但也是遠方詩人的小聚。“雖沒有絲竹管弦的繁榮,但足以談及其中的親切感”,這是壹件高雅的事情——

明代文學家郎英,在杭州記錄了瞿存齋的壹首詩:

自古文章窮。

智慧不壹定比無知好。

筆端之花,胸中之錦,

賺到四面墻那麽多。

郎英認為,屈家“縱欲,似過東坡”。也就是說,蘇軾的詩更直白,而屈詩更含蓄地表達了同樣的意思。

同在明朝的楊煉刻意反對蘇軾:

東坡願傻,

只是為了小聰明。

慚愧的是我壹生都很愚蠢和粗魯,

生個孩子就算過了東坡。

清朝楚人被俘,搬出少陵(杜甫):

世上有智者和愚者,

為什麽要抓著胳膊不放?

我覺得這樣比較心胸開闊,兒孫自有兒孫,不用太擔心。

明末清初文學家錢寫的《反東坡洗童》詩,和蘇軾壹樣直白,卻反其道而行之:

東坡的養子怕聰明,

我因為癡呆錯過了人生。

我希望生孩子是個巧合,

鉆到天上,突然到官。

相信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