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誌摩
出版社:當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年3月-01(本書不僅供讀者欣賞,也為研究者提供參考資料。)
徐誌摩(1896—1931),原名紀森,後改名為莫芷。浙江江海寧縣石霞鎮人。出生於封建色彩濃厚的資產階級富裕家庭。1900進入佳電,1907進入開智學校,1910進入杭府中學。1965438+2005年秋進入上海滬江大學,同年年底到天津北洋大學。1965438+2006年秋進入北京大學。1918年夏天赴美,在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和社會學,畢業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政治學。1920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同年,我跨過大西洋,來到劍橋大學學習政治。我的興趣逐漸轉向文學,開始寫詩。1922年3月與在德國留學的妻子張幼儀離婚。65438+10月回國。他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敏敏大學擔任教授,先後參加了“新月社”和“現代批評”派,成為這些社團的主要成員。這期間,他在《晨報副刊》、《小說月報》、《文學旬刊》、《努力周報》、《現代評論》、《鄧雪》等京滬報刊上發表詩文,頗有影響。北京晨報副刊兼詩歌雜誌主編。1926秋與陸小曼結婚後,移居上海,先後在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南京中央大學任教。1927年春,他與胡適等人組織了“新月書店”,次年春,他創辦了《新月》月刊,任主編。後來,他編輯了《詩歌》雜誌。從1924到1928,我去過日本、英國、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還有新加坡和印度。1931年1年1年1年65438+9年,我從南京飛北平,途中遇霧,碰到濟南附近的黨家莊山,飛機失事,人死。36歲的時候。徐誌摩的作品有詩集《誌摩詩集》、《寒夜》、《老虎集》、《流浪》。散文集有《落葉》、《自我解剖》、《巴黎的鱗片》和《秋天》。書信和日記包括《愛眉》和《誌摩日記》。長篇小說集《輪盤賭》,劇本《邊坤剛》(與陸小曼合著),譯作《沃蒂的孩子》,曼斯菲爾德短篇小說集《瑪麗·瑪麗》(與沈興仁合著)《德·迪·德》等。此外,還有詩歌和各種形式的散文未被收集,散見於報刊雜誌。
徐誌摩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資產階級詩人和作家。他的生命短暫,只有36年;文學生涯也短,只有10年。然而,他是20世紀20年代初至30年代初文壇上的活躍人物。他的思想和藝術典型地反映了中國資產階級的思潮和藝術趣味,他的創作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
鄭與藝術風格。茅盾曾對徐誌摩的壹生作出過很高的評價,指出他是中國資產階級的代表詩人,“壹個開山的詩人,也是中國資產階級的最後壹個詩人”,所以“誌摩的後繼者都沒能並駕齊驅”。半個世紀後,茅盾評價說:“我認為徐誌摩在五四以後的詩人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他是中國資產階級的代表詩人,值得我們關註和研究。”作為詩人,徐誌摩無論評價如何不同,都是被人們認可的,但作為散文作家,據說“尚待證實”。事實上,早在二三十年代,徐誌摩的散文家地位不僅被“確認”,而且被視為壹種散文體裁的代表。作品被選入《中國新文學》系列叢書、散文集和部分散文、隨筆。他的散文引起了研究者的普遍關註。徐誌摩在世時,有人說:“他的詩和散文,有壹種中國文學上從未有過的風格。”"在散文和詩歌方面,中國沒有類似的人."他去世後,許多人在悼念文章中談論他的散文。“新月社”的人和他的學生,當然都極力稱贊他,說:“他寫文章寫得那麽酣暢淋漓,讀者都張不開嘴,只有點頭、微笑、跪拜!”有人稱贊他是“文采絢爛、字字珠璣的散文作家,近代無第二。”徐誌摩的朋友也對他的散文贊不絕口,有的說他“散文成就不小”;甚至有人認為散文比詩歌更成功,他的“散文本來就是詩歌的擴展”;有人稱贊他的散文“像夏雲的層疊和春天的潺潺!他的文章確實有他獨特的風格,他不能不在散文中占有壹席之地。誠然,這樣的高贊有些近乎諂媚,不完全科學。也許是因為同壹個派系的交情,師生戀或者朋友關系,有所偏愛,所以贊美的比較多。然而,徐誌摩的藝術成就和獨特風格成為中國現代散文發展史上壹個流派的代表也是事實。在這壹點上,連當時的左翼作家都對他的散文給予了應有的評價。
“它是詩歌的壹種形式”;指出他“在散文方面做了很多”,肯定了他在散文發展史上的“貢獻”。然而,多年來,對徐誌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詩歌方面,很少有人關註他的散文。詩歌和散文,對於徐誌摩來說,就像鳥的兩只翅膀,車的兩個輪子。沒有壹個,就不是徐誌摩,所以研究不能偏廢。
本書精選了徐誌摩的30多篇散文。如《泰山日出》《我所知的劍橋》《誌摩書信選》《我的彼得》等都是佳作。此外,還有編者在掌握大量翔實資料的基礎上撰寫的原創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