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為什麽顧城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為什麽顧城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這句話是顧城的詩《壹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詩人將這兩個短行命名為“壹代”,作為壹個寬泛的標題,為我們提供了壹個社會判斷的視角。但詩人沒有“解釋”,他是在“呈現”。“夜”象征著前所未有的大災難;“黑眼睛”在這裏有雙重含義:壹是被“黑夜”欺騙和影響;二是被騙後深感懷疑。在黑暗中,他們逐漸培養出壹種意識,壹種適應力,壹種穿透力,它有了全新的品質,最終成為“黑夜”的判斷,成為尋找光明意誌的象征。在“黑眼睛”的深層形象中,欺騙與覺醒神奇地融為壹體。它們互為因果,相互矛盾(正、負)。這正是龐德所說的:“如果意象不是用來裝飾的,意象本身就是語言,意象是公式化語言之外的道”(引自彼得?6?1瓊斯:意象派詩歌精選?6?1序列”)。這首詩結構短小,卻充滿了肌肉、血肉、骨骼和精神,是深意象詩中的佼佼者。

這首只有兩行的小詩,在1980年《群星》第三期發表後,震動了整個詩壇。不管是誰對朦朧詩的正面評價還是負面評價,都是壹致好評。

它在美學原理上是全新的。它避免了情感的直接表達,拋棄了場景的真實敘述。它並不刻意構建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象和隱喻在厚重的黑色背景上凸顯出壹雙不同尋常的“黑眼睛”(壹代人覺醒的象征)。眼前,似乎能從烏雲的縫隙中看到壹束白光。全詩就像壹幅立體版畫。

“夜”與“光”形成了深色與亮色的鮮明對比,“黑眼睛”是扭曲的意象,滲透著強烈的情感色彩。這種藝術表現方式引發了讀者的想象,於是令人窒息的時代出現在想象的銀幕上,扭曲了生長在荒誕現實中的年輕壹代,頑強的求索精神從埋藏在心底的潛能中爆發出來。這是整整壹代人的雕像。

“夜-眼-光”壹個簡單的意象群構成了壹個開放的時空——壹個歷史轉折點上獨特的社會場景和人類心理結構。在有限中表現無限,在簡單中表現深刻,這是詩歌的獨特規律。新詩潮的先驅們追求的是人性的回歸,也是詩歌本體的回歸。

這首小詩體現了壹種現代美的風格。它打破了傳統的和諧構圖,以不和諧的意象組合創造出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迫使人們反思歷史。

意大利歷史哲學家維柯在300年前整齊地揮舞著他的劍,切斷了詩歌與哲學的思維聯系。然而,在過去的300年裏,詩人傳播了圖像所隱含的種子,培育了“象征森林”。通過相應的手段,詩歌和哲學成功地統壹了。代似乎是壹個證明,在黑與光的對立統壹中,兩首短詩瀟灑地越過了維科手工的圍墻,抽象的哲學意蘊通過表象以迷人的方式呈現在世人面前。

所以“黑”是殺光的結果,夜是光的墳墓,是特定時代令人窒息的象征。然而“黑眼睛”無疑是黑夜的反叛。它的黑是黑夜“賦予”的,也是黑夜遮擋光線的結果。另外,黑眼睛不是拋棄光明的象征,而是渴望光明的象征。由於黑色不反光,所以具有完全吸收光線的特性。黑眼睛是這“壹代”隨時準備吸收光線的眼睛。

換個角度看,黑眼睛也體現了批判精神,是對黑對黑,對黑夜的巨大傲慢的壹種深度否定。與五彩繽紛的光明世界相比,黑色是壹種終結,與光是對立的。然而物極必反,從暗夜中叛逆出來的黑眼睛,絕對比任何顏色的眼睛更容易接受光明。也就是說,從特定的黑色時代走過來的“壹代人”的偉大覺醒,是其他“走出黑暗”的人所無法企及的。

兩首短詩,題目宏大,主題宏大,充分顯示了對立統壹中的象征魅力。從作者的人生歷程來看,詩中的夜晚似乎是“十年浩劫”,“壹代人”當然是指在這個特定歷史階段成長起來的當代中國人。但是,詩歌畢竟不是歷史,詩歌的容量往往可以憑借藝術的魔力無限擴大,如果超越時空,我們很容易在屈原、杜甫、魯迅等不同時代的人物身上看到“壹代人”的形象。他們都生活在“黑夜”裏,都有特別敏銳的“黑眼睛”。

壹代人樸實的語言和執著的追求意向,也表現出壹種性格,可以說是壹種“性格詩”。它匯集了思維與表達、形式與內容、標題與詩體在大小、深度、形象抽象等方面的壹系列矛盾,最終融為18個字,深刻而巧妙的凸顯了當代人的精神形象。果然引爆了同代人的感情!代真是壹個神奇的“引爆器”。

顧城的這首詩只有兩句話,但在當代詩歌史上卻有相當的分量。它以其高度的歷史概括性和辯證思維的哲學光芒,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力量。

這首詩準確地表達了壹代人的情感歷程,具有強烈的時代色彩。“夜給我黑眼睛”,“夜”象征著動蕩的時代,“黑眼睛”既指現實,也指空虛。我們的“龍的傳人”是黃皮膚黑眼睛黑頭發,這是真的。黑色有陰暗、深沈、悲傷的感情色彩,有空指之意。文革十年,在壹代人,尤其是年輕壹代的心中投下了沈重的陰影,留下了許多傷口,造成了陰郁、沮喪和悲傷。有人說這壹代是沈淪的壹代,失落的壹代,確實有壹定道理。但是誰造成了破壞或混亂呢?詩人明確指出是“夜”,準確地指出了兩者的邏輯關系,從而把批判的矛頭指向了扭曲年輕人靈魂的邪惡勢力。

雖然黑夜給後輩帶來了災難,讓他們沈淪迷茫,但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他們也沒有失去對光明的向往。他們不僅是墮落和失落的壹代,更是崛起和覺醒的壹代!詩人的這種理解和概括,閃耀著辯證思維的光輝。

與其詛咒這壹代人的墮落與迷茫,不如詛咒“夜”。只看到這壹代人的“黑眼睛”,而看不到他們渴望光明的閃光,這是多麽不公平啊!兩首短詩概括了壹代人的心理歷程,表達了對黑暗政治的否定和對光明的向往與追求。

這首詩有力地證明了詩歌是藝術的本質,它的思想內容是高度濃縮的,藝術表現是高度提純的,這使它具有小說、散文等文體所不具備的力量和容量。詩不長而精,詩人們,寫得更短更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