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
尋章摘抄壹句,蕭月掛玉弓作簾。
年年不見遼海。文章哭訴秋風在哪裏?
哀嘆讀書無用,自暴自棄才情,正是這首絕句的意思。
這首詩的前兩句描述了艱苦的學習生活,其中有壹種淡淡的怨恨感。第壹句就說我的青春是在這種雕蟲小技上度過的。這句話很有詩意,好像有點自卑,挺耐人尋味的。李合香對自己的文學才華頗為自負。他曾把自己比作“韓健”,“說韓健要飛走”(《出城送權,楊景芝》),野心勃勃。然而現實是無情的,這讓他處於壹個“永遠沒有人知道”(芝酒)的境地。“雕蟲”二字是李賀寫的,明顯是氣話。句中“老”字作動詞,有死於紙筆之間的意思,蘊含無限辛酸。
第二句用線描的方式表現了刻苦學習,刻苦寫作的情形:彎殘月,檐前仰視,如簾掛玉弓;天快亮了,我還在孜孜不倦地寫句子,寫文章。在這裏,詩人淒涼苦澀的精神與他以殘月為伴的孤獨悲涼的處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很有啟發性。
為什麽讀書沒用?為什麽天才之學不能為天下所用?三四句蒼勁悲壯的句子,將個人經歷與國家命運聯系起來,揭示了造成內心痛苦的社會根源,表達了被壓抑已久的憂慮和憤怒之情。“三海”是指東北邊境,即湯河北路境內。元和四年(809)至元和七年,這壹帶的割據勢力接連嘩變,全然不顧朝廷法令。唐憲宗多次出兵討伐,令天下疲憊,但藩鎮割據局面依舊。國家多麽困難,人民生活貧困,這是詩人痛哭流涕的原因之壹;因為戰亂不斷,朝廷重用武士,輕視儒生,導致斯文退化,這是詩人痛哭流涕的第二個原因。最後壹句中的“文章”指的是抄寫員,其實就是作者本人。《哭求秋風》不是壹般的悲秋,而是文人感傷時事,哀嘆窮途的悲涼。這和屈原的“悲歸空”沒有關系,是內心感到委屈,內心受到傷害。.....魚修鱗以自別,龍藏其篇”(《九章悲回風》)頗似。昏天黑地,文章不明顯,這才是屈原“哀回風”(按:“回風”指秋風),李賀“哭秋風”的真正原因。
這首詩含蓄深刻,在表達方法上也顯得靈活多變。第壹句既有敘事性又有感傷性,通過壹個“老”字傾吐怨氣,極其難以提煉。第二句描寫風景,即敘事和浪漫。與第壹句相配合,生動地刻畫了詩人勤奮的學習生活和苦悶的內心世界。“玉弓”二字,似暗裏之兵,為《三海》兩句作伏筆,手持彩帶筆,音樂相關,顯文之精妙。第三句只指出時間地點,沒說什麽(戰爭),不言而喻,相當含蓄。三四句若即若離,看似連續,結構十分精巧;詩人以微妙曲折的方式揭示了造成斯文衰落的社會根源,從而深化了主題,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