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對生活都有不同的認知和理解:
1,悲傷不是悲傷,詩歌的悲傷也表現出不同的力量,把其中的情感實現了,變成了對抗生活的悲傷力量。
2.把悲傷寫成詩歌,詩歌表達的悲傷也被用來征服生活中的悲傷,這是壹種輪回。
3.用詩歌表達的悲傷來抵抗和征服生活的孤獨。
註:本名周,卒於2065年2月6日(1921)-2065年5月29日下午2時48分,享年94歲。河南省臺灣省著名詩人,是臺灣省第壹位“國文學獎”獲得者。出生於河南淅川。原就讀於開封師範學校和萬象村師範學校,但因家境和戰亂,輟學。1948年,他去武漢讀書失敗,沒有命參軍,後隨軍退守臺灣省。1952開始發表詩歌,加入藍星詩社,4月自費出版詩集《孤獨的國度》1959,銷量不佳。1965年7月,詩集《浣青草》出版,引起詩壇關註。周夢蝶是詩壇少有的蝸牛派。他已經寫作了半個世紀,但他珍惜每壹個字。迄今為止,他只出版了五本詩集:《孤獨的國度》、《復活的草》、《十三朵白菊花》、《約會》和《有壹個鳥或人》(只有壹本詩集《時刻》已在中國大陸正式出版)。他的壹生都獻給了詩歌,詩歌與他的人生密不可分,這顆未被玷汙的明珠也因此獲得了首屆“國家文藝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