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人民文學的歷史演變

人民文學的歷史演變

2004年6月25日是《人民文學》創刊55周年。55年裏,除了6月1966到2月1975這壹段時間,壹共出版了542期。其中1949 10 10月25日(首次發布)至1966 5月12日(5月刊),發布198;1976 65438+10月20日(重新發行)至2004年65438+10月3日(第65438號+10月),出版344期。

1949 10 10月1,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19年7月2日至6月2日,中國文藝工作者全國代表大會(第壹次文藝代表大會)在北平召開。

總的來說,這次代表大會被認為是中國當代文學的開端。大會通過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章程》,正式成立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作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下屬協會之壹,中華全國文學作家聯合會隨後於7月在北平正式成立,茅盾任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

1953年9月,中華全國作家協會更名為中國作家協會。作協主辦或創辦的兩個最重要的機關報是《文藝報》和《人民文學》。《文藝報》創刊於9月,1949。它先是由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直接主持,後委托中國作家協會代管,直至正式成為作家協會的直屬刊物。《人民文學》自成立以來(1949 10.25),壹直是全國作協的直屬機關刊物。《人民文學》與以文學政策、文學思想、理論批評為主的《文學報》的主要區別在於,《人民文學》是國家最高的文學刊物,主要刊登各類文學作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活躍在民族和民主革命歷史時期的作家們投身於建設社會主義的鬥爭。他們描寫“新人物新世界”的名作和文藝領袖的重要文章,大多發表在《人民文學》上。茅盾、葉聖陶、胡喬木、周揚的文學批評促進了新文學的健康發展。由、、、、劉、、和榮創作的短篇小說,由夏衍和老舍創作的戲劇,由蒼柯佳、艾青、何其芳和李季創作的詩歌,或展示革命鬥爭歷史和捍衛勝利成果的壯麗圖畫,或歌頌勞動人民開始掌握自己命運的時代變革。其中,丁玲的《涼漠導演》、路翎的《窪地上的戰鬥》、秦兆陽的《鄉土筆記》、康卓的《春種秋收》等短篇小說、張天翼的兒童文學《羅的故事》、老舍的《從三藩市到天津》、巴金的《住在》等,這壹時期文壇湧現出壹批伴隨新中國成長起來的新作家。他們的第壹部或著名作品大多發表在《人民文學》上。劉紹棠、柏華、王願堅、李準、林斤瀾、劉真、肖平、王蒙、瑪拉沁夫、陳登科、文傑、邵燕祥、李英、鞏留、柯巖等的作品。或煥發著新生命的活力,或蘊含著對歷史和未來的反思,顯示了建國後第壹代青年作家詩人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潛力。

從65438年到0956年,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指引下,文壇壹度呈現出壹派繁榮景象。《人民文學》及時發表了壹些尖銳觸及時代弊端、大膽探索的創新作品,促進了文學思想的活躍和解放,推動了文學創作的進壹步發展。劉的報告文學《在橋址上》、《本報內幕》、王蒙的短篇小說《組織部新青年》勇敢地揭露社會矛盾,努力沖擊舊思想,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同時,王的《雪夜》、蕭平的《雪中三家》、羅的《父女》、的《上海姑娘》、孫犁的《鐵木前傳》、的《雨》、李國文的《改選》、宗璞的《紅豆》等題材和風格新穎的小說,都曾令人耳目壹新。

1957秋以後,“左”思潮逐漸發展,創作道路越走越窄,人民文學也深受影響。然而,經過錘煉而日漸成熟的作家們,依然執著於現實主義的藝術追求。趙樹理的《鍛煉》、王願堅的《普通勞動者》、茹誌娟的《百合花》、周立波的《山的那邊》、馬風的《我的第壹個上級》、冰心的《回國前》、李準的《李雙雙傳》、巴金的《司令的心》等短篇小說和周立波的小說。陳等人的電影劇本《魯迅傳》、曹禺的歷史劇《簡丹篇》、侯的相聲《陰陽五行》都具有很高的認知價值和審美價值。

1961年後,文學政策有所調整,文學園地呈現出新的繁榮景象。《人民文學》突出了這壹時期的創作特點,發表的作品題材風格廣泛;小說如陶淵明的《陳香河挽歌》、汪曾祺的《羊舍壹夜》、西戎的《賴姐姐》、的《長流水》、報告文學如徐遲的《祁連山下》、黃宗英的《扛旗的》,等等。以及秦牧的《土地》、楊朔的《茶花賦》、劉的《》等散文創作。1962年5月,應《人民文學》的要求,毛澤東首次出版了他的舊作《詞六首》。

1963秋以後,“左”的思潮再次加劇,人民文學再次受到極大的限制。雖然通過開辟“新花”、“故事會”等欄目,在發現和培養新的文學人才方面取得了壹定的成績,但在1964之後的頁面中,很難列出讓人眼前壹亮的作品。“文革”期間,《人民文學》被迫停刊。1976 10月份重印時,蔣子龍的短篇小說《機電工程署署長的壹天》出版了,但最後還是被壓了下來。人民文學1965

江青反革命集團滅亡後,人民文學獲得了新生。1977年6月至1983年6月,(光偉然)、先後任主編,葛洛、、劉建清任副主編,王蒙、孫莉、、閆文靜、張天翼、、何敬之、、袁瑩、、、、謝冰心、魏任主編。《新民文學》為新時期文學的繁榮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1977 165438+10月,人民文學及時發表了劉的短篇小說《班主任》,率先舉起了恢復和發揚革命現實主義傳統的旗幟。65438年2月,文藝界以人民文學的名義在北京召開文藝工作者座談會,開始撥亂反正、解放思想的鬥爭。1978、1年,人民文學發表了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1979年7、9月,的短篇小說《喬主任走馬上任》、劉的報告文學《怪物之間》相繼發表,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希望大家也能有同感。

為促進短篇小說創作的進壹步完善和發展,從1978到1982,《人民文學》受中國作家協會委托,連續承辦了五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其中《人民文學》出版的作品在獲獎數量上位居第壹。以往獲獎反響較大的作品,如《劉的《班主任》、《喬導演的任職劄記》、許懷中的《西線軼事》等,均出自《人民文學》。獲獎作品中有老作家的新成果,如周立波的《湘江壹夜》、馬風的《婚禮現場》。有中年作家的代表作,如的《腳印》、宗璞的《壹根弦上的夢》、魯的《奉獻》、茹誌鵑的《編錯的故事》、的《回憶》、李國文的《月蝕》、的陳煥生的《進城》、王蒙的《春聲》、劉厚明的。大部分都是新人寫的,比如張承誌的《為什麽騎手唱母親》、何的《向場》、柯雲路的《三千萬》、張抗抗的《夏天》、韓少功的《望西草田》。這些作品擊中了現實的社會問題,傳達了人們的心聲,凝聚了他們對歷史的沈思和對未來的憧憬;或濃墨重彩,激情四射;它高雅深刻,充滿求實創新精神。

在1977 ~ 1980、1981 ~ 1982兩屆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中,人民文學發表的作品,如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劉的《怪物之間》、柯巖的《船長》等此外,《人民文學》還征集和評選了各種體裁的優秀篇章。巴金的《望總理畫像》和丁玲的《杜晚香》深情而真摯。艾青的《光之頌》等詩歌觸動了數百萬讀者的心弦。曹禺的新歷史劇《王昭君》,老舍的遺作《紅旗譜》,韋唯的小說《東方》節選,姚的小說《李自成》,都能給人以高度的藝術享受。1976年《人民文學》第壹期

1983年7月,王蒙出任《人民文學》主編,劉建清、、崔、王為副主編,閆文靜為顧問,組成年輕的新編委會。新壹屆編委會成員包括、茹誌娟、袁瑛、徐遲、徐懷中、、黃宗英、謝、、、葛洛。在《不僅僅為了文學》中,新編委告訴讀者:“我們希望奉獻給讀者壹份賞心悅目的文學刊物,我們希望奉獻給讀者億萬人民的心聲和波瀾壯闊斑駁的時代畫卷”。人民文學正在努力實現這個願望。《人民文學》創刊於1949 65438+10月25日,毛澤東為第壹期題詞:“希望有更多的好作品問世。”第壹任主編茅盾在序言中指出:《人民文學》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各種文學樣式反映新中國的成長,表現和歌頌人民在革命鬥爭和生產建設中的偉大成就,創作出具有豐富思想內容和藝術價值,為人民所喜聞樂見的人民文學,以發揮其教育人民的巨大作用。”同時,《人民文學》也要在“在群眾中培養新的文學力量”和“建立科學的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的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它的歷屆總編輯、副總編輯和編輯委員會都是由有突出貢獻和聲望的作家、詩人、評論家和編輯組成的。從1949到1966,茅盾,艾青,丁玲,邵全林,嚴文井,秦兆陽,葛羅,張天翼,陳,,等。先後擔任主編、副總編。何其芳、趙樹理、周立波、沙汀、袁水排、胡風、吳組緗、艾蕪、魏巍、謝冰心等。

從1956開始,人民文學截至2005年7月共出版551期,除了1966 6-2月停刊。這551期是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見證,它幾乎匯集了中國所有文學精英創造的各種文學成果。許多有重大影響和轟動效應的作品都是由《人民文學》首先發表的。壹批批作家通過《人民文學》走向文壇,引起海內外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