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有沒有關於龍這個文學形象的作品?

有沒有關於龍這個文學形象的作品?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龍是壹個偉大的形象。它被華夏先民奉為“圖騰”,後人自稱“龍的傳人”,並以此為榮。在《漢語大詞典》中,由龍字構成的詞條多達760個,成語289個。在歷代的文學作品中,歌頌龍的力量和精神是壹個經久不衰的主題,出現了許多令人驚嘆的作品。

在古人眼裏,龍的主要功績就是淋陣雨。龍的這種功能來源於中國古代的農業經濟和農耕文化。杜甫在夔州(今奉節)居住期間,當地發生了旱災。人們認為龍在森林裏睡著了,所以他們點燃了火把,放火燒森林。”風吹來巨大的火焰,河漢騰起煙柱。要燒昆侖,光明美好。”(杜甫之火)如此大量的人力物力,可見龍的降雨功能是多麽的深入人心。

然而,更常見的方式是為龍祈福。蘇軾在徐州當太守時,遇到大旱,他帶領當地百姓向龍求雨。巧了,真的下雨了。蘇軾非常高興。他去視察莊稼的長勢,用“浣溪沙”二字寫下了雨後鄉村的繁華景象:“棗花在簌簌的裙裾中飄落,汽車在村南鳴響,牛和衣服在賣黃瓜。路漫漫其修遠兮,日本人渴茶,敲門問野民。”

唐宋時期,以龍為描寫對象的賦體詩很多。內容大多是表現龍的矯健姿態和雨水的貢獻,氣象很廣,如白居易的《黑龍飲渭水賦》。王安石的《龍賦》別具壹格,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

至於龍王的故事,在小說和劇本裏都能找到。李的《傳》寫道救了龍女,壹切都會好的,故事曲折,引人入勝。《封神演義》裏伊娜在海裏搗亂,《西遊記》裏請龍王降雨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