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洞穴壁畫中的時間節奏中回蕩,
但是!是啊!
妳知道那些樂器被封在天妃或菩薩手裏是什麽嗎?
妳手裏拿的是什麽?洗衣板?或者...
▲這些“古代神器”不禁讓人好奇。音樂和莫高窟產生了哪些奇妙的震動?他們手裏拿著什麽?
莫高窟在元代經歷了多達十個朝代。歷經千年歷史,還剩下492個洞穴!與樂器相關的多達240個!
▲現在就讓小藝帶妳看看莫高窟壁畫中的“神器”吧!
1
“琵琶”
初唐第220窟南壁
彈撥樂器中,琵琶最具代表性!僅莫高窟的繪畫數量就多達700幅。在小型樂器組,大型經濟樂隊,甚至沒有鼓都可以找到。
外形上,它的* * *音箱是梨形的。頸部呈彎曲或直的形狀。有四根弦,弦的兩端有山口和縛手。面板裝飾有手柄和鳳眼。仔細看,會發現飛天、天宮、藥叉、菩薩等樂師橫抱琵琶的畫面,散落在洞內的各個角落。
2
“五弦”
北周第428窟中央柱
五弦琵琶也叫五弦直頸琵琶。只看圖片誤以為是琵琶,對吳弦其實起源於印度,經絲綢之路天山北麓傳入中國。
樂器的形制和演奏方法與上面的四弦琵琶比較接近。唐代曾壹度流行,進入宋代後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四弦琵琶。
可惜這種樂器在我國並沒有傳承下來。目前世界上唯壹的真品,即珍珠母紫檀五弦琴,留在了日本的正倉。作為鎮館之寶,每壹次展覽都會吸引世界各地的文物愛好者和歷史研究者不遠千裏前來參觀展覽。
藏於正倉院的珍珠母紫檀五弦琵琶
三
“阮賢”
西魏第285窟南壁
阮鹹屬於琵琶等等。這個詞出現在唐朝。晉代竹林七賢之壹阮賢,因善彈此樂器而得名。
在形狀上,* * *音箱是壹個正圓形。頸長,四弦,十二列。它和五弦琵琶有著非常相似的命運。唐朝以後逐漸失去了主流地位,後來被宋代的月琴所取代。然而,敦煌壁畫卻留下了許多它的身影。有的琴身飾有花紋,色彩較重,有的形似花瓣。
唐初第220窟北壁
超級好看!阮賢的顏值絕對不輸,辨識度也極高
復原花邊阮
四
“優雅”
唐代第225窟南壁
優雅是外來的樂器。這方面在敦煌壁畫中也有體現:數量僅次於琵琶,約200件。
早期的琴弦很少,但到了唐代,有了精美的邊框花紋和華麗的裝飾掛件,琴弦的數量也就多了起來。盡管如此,進入宋朝後,還是註定衰落。而它的輝煌歷史只能定格在敦煌壁畫裏。
五
“秦”
北周299窟頂南坡
圖片上的飛天不是拿著洗衣板。七弦十三徽的形制確立於我國漢晉時期,壹直流傳至今。《詩經》中也有“窈窕淑女,琴瑟之友”的詩句,古琴的孤獨從誕生之日起就註定了。
六
“鄭”
初唐第220窟南壁
與古琴相比,古箏的樸實是在適應歷史的過程中形成的。
原來五弦。
,
到唐代逐漸增多
,
形成十二弦與十三弦箏並存的格局。
。現代箏的弦數規則
和…壹樣多
26
根
,
甚至可以實現自由調制。
。
接下來就從下面這幅中唐154窟北壁的《感恩經》說起吧。
中唐154窟北壁
七
“盛”
上圖,第壹排的兩位音樂家。左邊演奏的是笙。
這是壹種竹笛樂器,由蘆管、桶和吹口組成。彈簧管長短不壹,盛鬥呈圓形,吹口呈茶壺嘴狀。右邊演奏的是鈸。它的形狀非常接近單簧管。如果不仔細區分,很容易混淆。與笛身相比,略短略細。壹端有哨子,手指位置在上面。
▲單簧管和長笛
第二排,左右樂手分別演奏單簧管和長笛。在管樂器中,笛子的地位和琵琶壹樣,始終聯系在近千年的歷史脈絡中。從敦煌畫的橫笛來看,笛身規格、挖洞數量、吹奏方法都不統壹。有趣的是,在唐代的大型繪畫中,笛子的地位似乎不可替代。作為樂隊中不可或缺的高音樂器,有時甚至要用好幾首。通常長笛的對面是單簧管。它的笛子有很長的主體和吹口。演奏時,手向下握住笛子。
▲排簫
在第三排,左邊的音樂家吹長笛。它是壹種竹編管樂器。在敦煌壁畫中,有各種各樣的形狀。管子的粗細、長度、數量和樣式都不壹樣。另外兩個樂手分別打拍子和鈸。由此可見唐代大型宮廷樂舞的繁榮。
▲角度
另外,還有角。壹種相對原始的樂器。經常出現在兩軍交戰的影像中,主要用於號召軍隊,鼓舞士氣。因為音色太粗糙單壹。所以不適合樂隊。
八
“林”
晚唐156窟南壁
嘿。早在周朝,它就在“八音”的分類中被列入“土”樂器的範疇。這件樂器是敦煌唯壹的壹件。圖中樂手雙手抱頭,音孔數量不詳。
海螺(蝸牛)
九
“法國蝸牛”
這種演奏樂器很難辨認。不要以為菩薩在啃桃子或者大瓜子。海螺。也被稱為蝸牛或貝類。《妙法蓮華經》中有這樣的記載“佛欲講大法,雨大,吹螺螄。”可見它具有樂器和佛器的“雙重身份”。
西魏第249窟南壁
隨著唐代西方國家的雲集,外國樂器在中國的使用在此時達到了壹個歷史高峰。尤其是印度系的打擊樂器。而這些腰鼓、羯鼓、達拉鼓也在莫高窟留下了歷史印記。
10
“鼓”
中唐154窟北壁
▲腰鼓
上圖換了樂隊,前兩個樂手在打腰鼓。鼓的形狀就像兩個碗對接在壹起。鼓皮的兩端用繩子系住。演奏時可用雙手敲打鼓面,或斜掛於胸前,用兩把錘子敲擊。第三個音樂家演奏了羯鼓。鼓身是直的,兩端用繩子牽連。演奏時,放在膝蓋上,用鼓槌敲打。
▲回答蠟鼓
同樣,鼓面兩端有繩束,有蠟鼓。鼓的形狀是平而圓的。鼓面的直徑略大於鼓身的直徑。
古琦
唐代124窟北壁
▲檐鼓
中唐112窟南壁
敦化壁畫留給我們的是精美的書畫鑒賞,以及高度發達的樂器。但是,很大壹部分樂器的制作甚至原始實物早已失傳,我們的藝術家也在探索。
現在我們可以猜測敦煌壁畫上的樂器了。
但是我再也聽不到他們了。
如何實現不僅僅是樂器造型?
如何突破壹些樂器在制作材料和技法上的局限,
來適應現代的表演?
如何從修復樂器走向復興音樂?
要回答這壹系列問題,似乎要從歷史研究、樂器制作、音樂創作乃至樂器演奏等方面去思考。
所以敦煌音樂既有真的,也有虛的。真實在於精美的壁畫,虛幻在於其難以捉摸又重現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