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的生活是不由自主的。第壹次嫁給魏忠道,丈夫去世回到了家。匈奴入侵後,被左綁架,嫁給匈奴,育有兩子。十二年後,曹操統壹北方,惋惜舊情,用壹大筆錢贖回了文熙,把他嫁給了董思。此時的文熙,正承受著分離的悲傷,早已失去了青春和美貌,二十出頭的東四自然看不上她。然而,壹年後,董思犯罪,被斬首。文姬為曹操求情,用自己的才華救了丈夫(憑記憶寫了400多篇)。董思獲救後,感激妻子的恩情,於是辭官歸隱,住在洛水附近的山裏。幾年後,曹操去打獵,拜訪。從這個角度來說,文熙的生活應該還是比較幸福的!
“我聽說男人和女人不壹樣。我不給親戚送禮。我求草書筆。真的是草。”就這樣,蔡文姬憑記憶寫了400篇文章,全部正確,滿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顯示了蔡文姬的才華。
古代女性,從小受到三從四德的訓練,很少主動去追求個人幸福。文熙雖是才女,卻不能免俗。她的丈夫不壹定都是她所愛的,但都是上帝的旨意所接受的,* * *的人就應該為丈夫工作。既然結婚了,就應該“竭心而自毀”(悲憤詩)。經歷了1800多年的歷史,我依然能感受到文熙的大度、隱忍和善良。
在中國古代的才女中,她的才華不壹定是最了不起的。我讀悲憤的詩,並不覺得驚艷。我自然比不上薛濤、余、朱,更別說李清照了。不過和他們相比,文熙的生活,雖然經歷了更多的顛沛流離,但總體來說還是幸福的。這固然得益於貴胄(曹操)的幫助,也來自於文熙內心的執著!
蔡文姬作品
蔡文姬傳世作品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被稱為中國詩歌史上第壹部由文人創作的自傳體五言敘事詩。“真情窮自然”,激情酸酸,融會於建安的詩中。
蔡文姬壹生結過三次婚。曾源在被擄掠到南匈奴之前,嫁給了河東的魏家。魏家是河東的壹個貴族家庭,她的丈夫魏忠道是大學裏的傑出學者。夫妻倆很相愛,但並沒有持續多久。不到壹年,魏忠道咯血而死。從未生下壹子半女,魏家認為她殺了丈夫。當時,性格高傲的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離開魏家,回到家鄉。她最後嫁給了董思,生了壹兒壹女。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
關於她的婚姻,丁坤在《才博哀府》中是這樣說的:
“伊拉克大規模的女兒,上帝的青睞的性質;
中國二十八年,鄧林新鮮。
明朝六柱依舊真實,服務於女性歷史的語言;
參加過朝廷的清訓,就能明白雲何。
三月有美月時,重歸蒼穹;
拖動羅丹的輕襯裙,穿崔晉的華麗閃爍。
羨榮隨毛,愁霜已無數;
怎樣才能白頭偕老,安享晚年?"
盛自詡有才學,沒想到壹個多才多藝的女子,命運如此悲慘,婚姻生活如此不幸。蔡文姬壹生坎坷,大致如上。有人認為:蔡文姬受辱,生了胡子,言語多余,但節儉不足,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