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春,寄詩八首(第二首)。
發現了三四頁舊書,壹排排高高低低,寬窄不壹。自說自話,吃些平常事,但讀山路漫漫。
元和四年(809年)七月,元稹原配妻子魏聰去世,時年27歲。魏聰去世後,詩人寫了許多真摯的悼念詩。《六年春哀》是他六年春在元和寫的系列哀詩之二,原詩八首。
前兩句說的是有壹天清理舊物的時候,發現了幾頁我老婆去世前送我的信紙。信上的字高高低低,參差不齊,間距寬窄,不對稱,只能勉強做到。但這筆跡對詩人來說是熟悉而親切的。
看到的東西,想到的人,自然會喚起詩人對前世的深刻回憶,浮現出亡妻憨厚的面容。這兩句描寫真實,不加修飾,卻在表現善良和悲傷。
三四句話描述“舊書”的內容。信中說,由於生活的困難,常常不可避免地要過“壹起吃飯”和做飯(兩天只吃壹天的飯)的生活。不過這種窮日子過慣了,也算是普通,沒什麽感覺。
我心裏深深思念的是妳,壹個遠行的人。我擔心妳在深山的路上勞累過度,飲食不調整。不要筋疲力盡。信的內容自然遠不止這些,但詩人轉述的這些話,無疑是最令他尷尬的。
在那本舊書裏,我說我會吃飯做飯,我怕我老公為她可憐的生活擔心和不安,所以我輕描淡寫的說那只是“平常事”。雖然這些話平淡而隨意,但它們不僅顯示了她“為了晚餐,我們不得不采摘野菜”的高尚品格,還傳達了她的體貼。
妳們“壹起吃飯”似乎不值壹提,但是遠在深山老林的老公真的很讓人擔心。真正深沈的愛,往往就是這麽簡單無私。
詩人寫這組詩,正是因為得罪了宦官,才被貶為曹江陵參軍,在需要精神支撐的時候,偶爾查查舊書,重溫亡妻在過去艱苦生活中給予他的關懷和體貼,想到現在孤獨無助的處境,他能不感到難過嗎?悼亡詩是壹種以情感為主的詩歌體裁,它以深厚的感情打動人心。
這首題為《悼念》的詩,並沒有直接表達對亡妻的悼念之情。全是敘事,是日常生活中很普通很瑣碎的壹件事:我翻找了幾頁亡妻生前寫的信箋,看到信上寫了壹些關於日常生活的話。故事講完,詩就停了,沒有任何文字來表達感情。
然而,讀者卻從這看似客觀平淡的敘述中感受到了詩人對亡妻難以抑制的深情。關鍵原因在於:詩人描寫的事情雖然瑣碎,但卻相當典型地表現了魏聰的性格和品質,反映了他們夫妻之間的關系,自然無需再多加贅言。
元稹的詩樸實無華,在其他詩中往往夾雜著藝術上的優劣。但就這首詩而言,這種簡約的風格完全符合詩中所表達的內容和感情。悼亡詩在感情的真摯性上比任何壹首詩都要嚴格,可以說沒有半點虛假的余地。
華麗的雕琢往往會傷害到真實,而簡約則是表達真情實感的好形式。特別是當單純和質樸與深情相結合時,這樣的詩其實是在單純中統壹的。魯迅的寫生“秘訣”——“要真誠,要粉飾,少裝腔作勢,不要賣弄”,似乎特別適合悼亡詩。
六年春,寄詩八首(第五首)。
陪客人喝久了,占了便宜就醉了。壹覺醒來,別人哭,我喝醉了總是問錯妳問題!
元稹對亡妻魏聰有著真摯執著的愛。這首《陪客賣愁》讀起來深情感人。第壹句描寫詩人在喪妻之痛中的抑郁之情,終日飲酒借酒消愁。表面上是陪客人,實際上是好心的客人為了解除他深深的憂慮,故意拉他當同伴喝酒。
再說,作為“客人”,在客人面前表現出自己的孩子的感情總是不好的,假裝微笑是必然的。妳怎麽能這麽擔心酒?在這漫長無聊的喝酒中,他喝下了自己的眼淚。“酒成愁,相思成淚”,道出我心中的苦澀。第二句的妙處在於“偶然的突發奇想”這個詞。
這個“興”不能簡單地看成是“幸福”的“興”,而是陰郁樂章中偶然的激情音符,是情感的突然跳動。酒席之上,賓客們竭力開導他,詩人卻為之難過了壹會兒,倒了壹杯酒,使他醉了。可見這個“興”字已經溶進了客人的良苦用心和詩人的傷心淚水。
“偶然”的人不常說自己“醉了”,證明最後壹句“喝了很久”其實喝得很少,不過是借酒澆愁罷了,甚至可以說是“先醉後飲”,可見傷心人是沒有臂膀的。
最後兩句真的是血淚。讀到詩的這個點,愛人能不遮不掩的哭嗎!喝醉後自然要說實話;壹覺醒來看到別人在抽泣,感覺很奇怪。問了才知道,卻忘了我心愛的妻子已經在我的酒醉中離我而去,壹直在呼喚她!悲傷的狀態,苦澀的感覺,令人感動。四行詩是壹首深沈的歌。
這首詩有七首深情的歌:悼念死者,流淚的應該是詩人自己;現在只是不寫自己傷心的眼淚,只寫別人的眼淚,從別人的眼淚裏看到自己的傷心,這是其中壹首深沈的歌。在醉酒中暫時忘記喪妻之痛,寫下永遠不會忘記的悲痛,是第二首深沈的歌。
思念亡妻,壹字不寫,只從醉話寫起;而且不寫醉話,只寫“錯題”二字,這是第三首深歌。《醉翁之意不在酒》找伊,正是看到了《感覺無處追尋》的無限空虛,這是第四首深情的歌。
壹時沖動倒了壹杯,卻引來壹片唏噓,對比手法的巧妙運用達到了強烈感人的效果,是第五首深情的歌。《時不時問妳錯題》再現了夫妻難舍難分、詩人壹刻也離不開愛妻的情景,以及“木定他賣酒金釵”(《傷逝》)的情景就像在眼前,這是第六首深沈的歌。
醉後落魄的樣子,驚覺醒來的狀態,壹句話也隱約可見,是第七首深沈的歌。壹首小詩,如此曲折,委婉動人,極為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