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的法國詩人和作家,曾當過律師和皇家建築事務所主任。1671年,他被選入法蘭西學院。因為違背了封建王朝的正統,被朝廷冷落,晚年隱居。
17世紀末,法國文藝界發生了壹場“古典主義與現代主義之爭”,佩羅是這場爭論的始作俑者。他認為,人類文化從古至今壹直在發展,現代人不應該盲目崇拜古人,而應該超越古人。可以說,佩羅是當時法國文壇改革派的代表人物。通過這場爭論,佩羅從民間傳說中找到了新的文學創作源泉,收集整理了許多童話故事。1697年,當佩羅快七十歲的時候,他在巴黎出版了他美麗的童話集《鵝媽媽的故事或者有道德教訓的過去的故事》。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灰姑娘》、《小紅小紅帽》和《林中睡美人》。
查爾斯·佩羅特的主要童話包括《小指》、《藍胡子》、《穿靴子的貓》、《驢皮》、《仙女》和《簇毛》。
17世紀的法國處於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壹方面,封建王權扶植資產階級,鼓勵工商業,促進海外貿易,推行殖民政策,促進經濟發展,以期在財政上加強王權;另壹方面也維護了貴族的特權,從而維護了封建貴族對王權的依附。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實力還比較弱,也希望在王權的保護下尋求發展。所以,17世紀法國的君主專制是王權調整下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相互妥協的結果。
與君主專制和政治集權相壹致,古典文學在公元17世紀的法國非常繁榮。在此之前,法國文學有兩個流派。壹個是巴洛克文學,壹個是人文主義文學。法國巴洛克文學是貴族中流行的沙龍文學,也被稱為客廳文學。客廳文學的開山之作是霍諾雷·德·胡爾菲的《阿斯托裏亞》,講述了壹個年輕的牧羊男女曲折感人的愛情故事,穿插著神話傳說和關於愛情與政治的討論,充滿了對貴族社會生活的精彩想象和描寫。故事發展緩慢,結構松散,心理描寫細膩,在貴族沙龍中影響很大。
以查理·索勒的小說《弗朗辛有趣的歷史》為代表的人文主義文學,通過壹個雜貨店老板的兒子弗朗辛的幻想,譴責了貴族沙龍小說與現實的脫節,弗朗辛讀了余的小說,到處尋找自己的阿斯特麗德的故事。
法國古典文學形成於20世紀30、40年代,在60、70年代達到頂峰,以戲劇成就最為突出。出現了以高乃依、拉辛為代表的悲劇作家和以莫裏哀為代表的喜劇作家。此外,拉封丹的寓言和布瓦洛的理論著作也值得壹提。
高乃依(1606-1684)是法國古典戲劇的創始人。他的作品多從正面贊美崇尚理性的英雄,善於用戲劇場景刻畫人物的內心沖突。他的詩節奏鏗鏘,氣勢磅礴,風格獨特。他壹生寫了30多部戲劇,其中比較重要的作品是《希德》(1636)和《賀拉斯》(1640)。
《希德》是法國第壹部古典悲劇。這部五幕劇是根據西班牙戲劇家卡斯特羅的劇本《希德的青春》改編的。悲劇描述了羅迪克和年輕的西班牙貴族施曼娜之間的愛情。施曼娜的父親在壹次爭吵中打了羅迪克的父親。為了維護家族的榮譽,羅迪克和施曼娜的父親展開決鬥,互相殘殺。父親報了仇,我的愛卻失去了。國王於是命令羅迪克抵抗入侵西班牙的摩爾人。羅迪克取得了勝利,獲得了“希德”(將軍)的光榮稱號。施曼娜也是在國王的指引下嫁給羅迪克的。這個悲劇表現了個人感情和家族榮譽的沖突,家族榮譽和國家利益的沖突。戲劇沖突由於英明君主的幹預而得以成功化解,既表現出理性的勝利,也表現出愛情的勝利,體現了高乃依壹方面服從專制主權,另壹方面又有所保留,具有妥協時期法國資產階級的特征。
拉辛(1639—1699)是法國古典主義繁榮時期的悲劇作家。他* * *制造了11個悲劇,包括安德洛瑪刻和菲德爾。他的作品風格不同於高乃依,後者側重於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黑暗和邪惡,更具現實主義色彩。他的文筆細膩委婉,充滿抒情魅力,更擅長分析人物心理。
《安德洛瑪刻》根據古希臘悲劇作家歐裏庇得斯的作品改編,並參考了荷馬和維吉爾史詩中的相關情節。全劇分為五幕。據記載,特洛伊戰爭後,赫克托爾的遺孀安德洛瑪刻和她的兒子成了埃裏皮烏斯國王的奴隸。為了挽救兒子的生命,他們被迫答應嫁給他,但在他發誓保證兒子安全後,他們準備自殺。國王的未婚妻艾米莉亞出於嫉妒,唆使追求她的希臘英雄俄瑞斯忒斯刺殺佩琉斯。皮亞斯被殺後,埃米莉亞拔劍自殺,俄瑞斯忒斯因恐懼和悲傷而發瘋。這部悲劇批判了皮耶魯斯、愛米利婭和俄瑞斯忒斯不顧民族利益、非理性放縱和情欲所造成的罪惡,歌頌了安德洛瑪刻在危機時刻無所畏懼、敢於反抗的精神。在安德洛瑪刻,理性和情感是統壹的。
拉封丹(1621—1695)是17世紀法國傑出的寓言詩人。《寓言詩》是拉封丹的代表作,共有239首詩,其中大部分取自伊索寓言、印度寓言和法國民間故事。這些作品以動物世界指代人類社會,揭露封建王朝的黑暗,譴責貴族階級的暴政,描寫勞動人民的苦難,反映了17世紀下半葉法國封建社會的現實。比如《狼與羊》和《遭受瘟疫的動物》寫道,動物們討論如何阻止瘟疫的流行。結果是,雖然冷酷虛偽的獅子王、善於阿諛奉承的狐貍等動物犯下了滔天大罪,卻逼迫誠實無辜的驢子做出了犧牲。拉封丹的寓言在篇幅上大大突破了舊的限制,最長的有562行。在敘事上,他非常註重故事的完整性。很多寓言對人物的場景都有詳細的描述,有些寓言只是壹個小劇本,有開場,有發展,有高潮,有結局,結構細致清晰。
布瓦洛(1636—1711)是法國詩人和文學理論家。他的代表作《詩歌的藝術》是古典文學理論的經典之作。這部以詩體寫成的作品全面闡述了悲劇、喜劇、史詩和其他詩歌體裁(如田園、挽歌、十四行詩等)的古典藝術原則。),將16年底以來零散的古典詩學理論集中整理,最終完成古典主義的理論建構。布瓦洛認為,壹切作品都應以理性的表達為基礎,只有理性才會給作品帶來價值和光明,而詩人只有通過研究、觀察和模仿自然,才能達到理解和表達理論的根本目的。他把古希臘羅馬文學視為永恒的典範,認為向古人學習是藝術成功的捷徑。他還根據貴族階層的審美要求將文學體裁分為高級和低級。高層次的是史詩、悲劇,低層次的是寓言、鬧劇。在內容上,他拒絕了反映城市和農村生活的作品,認為這些作品是“骯臟的”和“野蠻的”。最重要的是,他為古典主義制定了“三統壹”。他說,“我們要藝術地安排劇情發展,用壹個在壹個地方壹天完成的故事,從頭到尾維持舞臺完美。”詩歌藝術極大地促進了古典理論的普及。布瓦洛的壹些理論對現實主義美學的發展有壹定的影響,但他的理論也有壹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容易束縛作家的創作,甚至走上形式主義的道路。
第2節莫裏哀和偽君子
壹.生活和創作
莫裏哀(1662—1673),原名讓?巴蒂斯特。波奎林,法國古典主義最偉大的喜劇演員,是繼莎士比亞之後歐洲戲劇史上的又壹座高峰。1622 65438+10月15出生於巴黎,家中長子。他的父親是精明的掛毯經銷商和宮廷室內裝潢師,他用錢買下了“皇家侍從”的頭銜。他的母親也出生在壹個掛毯商的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多愁善感,10歲在莫裏哀去世。父親曾希望他能繼承家業,成為壹名商人,但莫裏哀從小熱愛戲劇,經常和祖父壹起去劇院。1635年進入貴族學校克萊蒙中學,在那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學習了拉丁語,接觸了哲學和古典文學,尤其對學校戲劇活動感興趣。1643年,莫裏哀沖破家人的阻力,與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在巴黎組織了“光耀歌劇團”,並親自出演了悲劇的主角。然而,劇團很快因演出失敗而倒閉,莫裏哀也被他的債權人送進了監獄。父親救贖他後,他不服輸,加入了另壹個劇團,在法國各地巡回演出了十三年,最終成為壹名優秀的漫畫作家和喜劇演員。1658年,他率劇團到巴黎演出,受到國王路易十四的賞識,從此留在巴黎。作為劇團的老板、編劇、導演和演員,莫裏哀帶領劇團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為觀眾奉獻了壹場精彩的喜劇。緊張的生活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1673,17年2月,他忍著病痛,出演了自己的劇《無病呻吟》,去世了。因為他沒有悔改,放棄了“褻瀆神明”的職業,所以不能葬在正規的墓地。然而,布瓦洛、拉方丹等莫裏哀的密友手持火把走在送葬隊伍的最前列,身後跟著壹大群熱愛他的粉絲。莫裏哀生前沒有入選法蘭西學院,但死後在法蘭西學院的大廳裏豎立了壹座他的石像,上面有這樣的題字:“就他的榮耀而言,沒有什麽缺失;就我們的榮耀而言,是沒有他的。”
莫裏哀壹生創作了30多部戲劇和幾首詩歌,其中諷刺喜劇是最傑出的成就。他的戲劇創作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壹階段(1659-1663)是莫裏哀喜劇的開拓時期。主要作品有:《可笑的女巫》(1659)、《夫學》(161)、《妻學》(65668)。《妻子的學校》標誌著莫裏哀喜劇創作的成熟。它講述了資產階級的阿諾夫收養了孤女阿尼斯,並把她送到修道院,以便把她培養成她理想中頭腦簡單、聽話的妻子。然而,當阿尼斯長大並從修道院回家後,她愛上了阿諾夫壹個朋友的兒子霍勒斯。阿諾夫想盡壹切辦法阻止它,壹切都會好的。因為這部劇提出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被認為是現代社會問題劇的開端。
第二階段(1664-1668)是莫裏哀創作的鼎盛時期。主要作品有:《偽君子》(1664-1669)、《唐璜》(1665)、《恨世界》。《守財奴》是莫裏哀的代表作之壹,其主題取自古羅馬劇作家普勞圖斯的喜劇《壹桶金》。吝嗇鬼的主人公阿巴公是壹個吝嗇貪婪的高利貸者。他為了金錢犧牲了子女的婚姻幸福,只有在公婆表示願意承擔婚姻的壹切成本時,才同意他們結婚。這個形象高度概括,體現了物欲對人性的扭曲。所以阿巴公在西方語言中幾乎成了吝嗇鬼、守財奴的代名詞。
第三階段(1669-1673)是莫裏哀創作的後期,主要作品有:《布索納克先生》(1669)、《迷戀貴族的小市民》(1670)、《斯卡班的詭計》(6544)。《斯卡巴納的詭計》的情節脫胎於加泰羅尼亞寫的古羅馬喜劇《福米奧》。劇中塑造了機智勇敢的仆人斯卡巴納。為了幫助他的年輕主人和他的朋友獲得愛情,他設計分別從他們吝嗇的父親那裏騙取巨額金錢,並對侮辱他的舊主人進行嚴厲報復。當時的法國等級森嚴,莫裏哀稱贊仆人是正面形象,難能可貴。
莫裏哀的喜劇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表現出強烈的民主意識。他認為劇作家有權幹涉社會生活,有權揭露和諷刺不良習慣。“最好的嚴肅道德典範通常不如諷刺作品那樣有力...當我們列出那些壞習慣,被所有人嘲笑時,我們只是給他們壹個沈重的打擊。”同時,他反對等級觀念,贊揚下層階級的智慧和美德,成為啟蒙文學的先驅。
在藝術上,莫裏哀並沒有完全被古典主義的創作原則所束縛。壹方面,他能熟練地掌握這些原則來刻畫人物、表達主題,如善於運用高度概括的手法塑造典型人物、組織集中緊湊的戲劇沖突等。另壹方面,他又常常突破這些原則,不拘壹格,吸收民間喜劇(尤其是滑稽戲)的藝術手法,在喜劇中加入悲劇因素,融合芭蕾和戲劇,使他的喜劇豐富而不拘壹格。
莫裏哀為戲劇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後人稱為“法國古典喜劇之父”,博馬舍、伏爾泰、理查德·布林斯利·謝裏丹、戈爾多尼等戲劇家從中受益匪淺。他的喜劇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上演,其中《偽君子》是上演最多的壹部,他代表了莫裏哀喜劇創作的最高成就。中國劇作家李健吾和江洋的喜劇也受到莫裏哀的影響。
第二,“偽君子”
《偽君子》(又名達爾)是莫裏哀的代表作。這是壹部五幕詩意喜劇。主人公笛福是壹個沒落的貴族。他冒充虔誠的天主教徒,騙取富商奧爾貢及其母親成為他們的精神導師。奧爾貢不僅把他當上賓,還想娶他的女兒,但道普貪得無厭。他暗中勾引奧爾貢年輕貌美的第二任妻子奧米爾,被奧爾貢的兒子達米斯發現。達米斯向父親報告了自己的醜聞,道普的狡辯讓奧爾貢壹怒之下趕走了兒子,並把財產的繼承權全部給了他。為了讓丈夫看清答案德芙的真面目,奧米爾設下了壹個巧妙的計劃,讓奧爾貢躲在桌子底下,親眼聽到答案德芙是如何向他求愛的。回答德福差的時候,丟的臉立馬暴露出來。他不僅要霸占奧爾恭家的財產,還告訴國王奧爾恭藏有政治犯的秘密文件,並親自來抓奧爾恭。感謝英明的國王洞察壹切,原諒了奧爾貢,逮捕了道德夫。
偽君子的故事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了印度佛祖出世故事中“騙子出世”的影響。《騙子本生》講述了壹個虛偽的苦行僧,騙取了壹個富人的信任,受到了慷慨的款待。當他得知富人的房子裏埋著壹百枚金幣時,幾天後他把它們拿出來占為己有。臨走前,他特意還給了財主壹根稻草,說是從財主家的屋頂上掉下來的,以示要給,不要拿。這恰好被菩薩聽到了。他指示富人去看埋在地下的金幣。財主發現金幣被偷,帶著菩薩把苦行僧追了回來,逼他交出金幣,然後教訓了他壹頓。從《騙子天生》的故事來看,和《偽君子》的故事很像。兩個富人都被宗教騙子的表面行為蒙蔽,幾乎損失慘重。幸運的是,在及時的幫助下,他們能夠識破偽君子的真面目,彌補他們的不足。不同的是,莫裏哀把故事的背景從印度移到了法國,豐富了內容。不是菩薩而是女仆多麗娜,還有富商奧爾貢的妻子、孩子、姐夫。答案叠夫的危害也明顯大於印度騙子。作者贊美的對象不再是菩薩,而是賢明的君王。
偽君子寫於1664。當時在法國,教會很厲害,尤其是天主教裏的聖經驗。盛輝成立於1627,其各級組織遍布全國。參與者包括宗教界上層人士和世俗權貴,其幕後支持者是國王路易十四的母親。聖提表面上是搞慈善,實際上是宗教間諜機構,專門迫害進步人士。這個組織經常委派壹些人冒充虔誠的牧師,充當信徒的所謂良心教師,目的是刺探他們的言行,以便為宗教裁判所準備材料。路易十四對聖靈有所警惕,因為聖靈試圖逃離王權,希望削弱其權力,以鞏固王權。因為《偽君子》是針對聖潔體驗的,所以它的表現可謂壹波三折。
5月1664,12日,《偽君子》三幕版(第壹版)首次在凡爾賽宮上演。穿著袈裟的阿迪克斯作為教會壹切齷齪行為的化身出現,很快被反動勢力圍困。他們指責路易十四否認宗教,詛咒莫裏哀。路易十四很喜歡這出戲,但迫於反對派的壓力,暫時停演了。莫裏哀沒有灰心。他三次修改劇本,兩次將陳情表呈給國王,並給好奇的王子和大臣們讀了《偽君子》的劇本。1664 165438+10月,應孔德王子之邀,在王子私宅首次演出《偽君子》全劇,由原來的三幕變成五幕。1666年,路易十四的母親去世,情況逐漸好轉。該劇8月上演1667。這壹次,莫裏哀把劇本的名字改成了《騙子》(第二版),把主角的名字改成了鮑爾弗,還把他換上了世俗的衣服,頭上戴著壹頂小氈帽,脖子上圍著壹條大圍巾,帶著蕾絲,留著長發。直到教皇頒布了“教會和平”的聖旨,宗教迫害才得以克制,莫裏哀才終於得到解禁的通知。偽君子(第三版)終於恢復本色,於1669年2月5日再次首映。演出非常成功,史無前例。
劇中的主人公阿爹夫是封建貴族和教會僧侶的代表,體現了偽善的特征,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因此莫裏哀把他作為充分諷刺和暴露的對象。他曾經是外省的破落貴族。由於揮霍無度,他揮霍了所有的家產。走投無路之下,他假裝虔誠的信徒,到處招搖撞騙。這壹次,他騙走了富商奧爾貢和他的母親,成為這個家庭的座上賓和精神導師。編劇通過多麗娜等人的曝光和多福的壹系列表演,壹步步向觀眾展現了這個反派的真面目。他壹再標榜自己是壹個不重視物質享受的苦行僧。事實上,他壹頓飯“吃了兩只竹雞和半只切成細粉的羊腿”,吃完後回到自己的臥室,“躺在溫暖的床上,安詳地睡到第二天早上”,把自己養得“肥肥胖胖,滿臉通紅”;表面上,他不在乎錢。奧爾貢給他錢時,總是說“錢太多了”,“客氣地還了壹部分”,有時還當面給窮人。但暗地裏,他想盡壹切辦法占有奧爾貢的全部財產;他把自己打扮成壹個苦行僧,遇到了穿著低胸衣服的多麗娜,掏出手帕遮住了她的胸部。其實他內心充滿了情欲,壹邊想占有瑪麗安娜,壹邊對奧米爾的美貌垂涎三尺,不知羞恥地勾引對方。當他的偽裝已經完全暴露,他揭示了他的殘酷本性和忘恩負義殺死奧爾貢壹家。至此,讀者和觀眾已經徹底看清了他的虛偽。據說這部作品壹出,就有人懷疑地指著這個人說,他看起來像是壹個問題的答案。其實,用俄國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話說,“他(莫裏哀)寫的壹個問題的答案,絕不僅僅是壹個問題的答案,而是全人類答案的總和。”
話劇《偽君子》體現了莫裏哀在喜劇藝術上的成就,創造性地運用了古典主義的規則,並有所突破。按照“三統壹”的要求,莫裏哀把故事的時間控制在壹晝夜以內,地點始終安排在奧爾貢家。劇情緊緊圍繞著《答案叠夫》的“虛偽”展開,言簡意賅,緊湊分明。亮點有二:壹是歌德稱之為“現存最偉大、最好的開篇”。雖然Answer Diev沒有出現,但觀眾從奧爾貢家族對Answer Diev的不同評價中感受到了他的存在,為他後來的出場做了鋪墊,也展現了劇中主要人物之間的沖突以及他們在沖突中的地位和立場,壹舉兩得。
第二,在該劇第四幕中,奧米爾設置了壹個巧妙的計劃來教育倔強的奧爾貢,並要求奧爾貢躲在桌子底下,讓他親眼看到多福的真面目。《桌下藏人》的這種安排非常巧妙,既充分利用了環境,滿足了“三統壹”對場地的要求,又增強了喜劇的藝術效果。
在喜劇中加入悲劇因素是莫裏哀對古典主義原則的突破。劇中,奧爾貢強迫已經有了心上人的瑪麗婭娜嫁給了Answer Diefu,但瑪麗婭娜拒絕服從,想要逃入修道院。答丟夫恩將仇報,欲毀奧爾貢壹家...這些悲劇因素讓劇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同時也凸顯了答丟夫的陰險毒辣和奧爾恭的愚蠢偏執。此外,莫裏哀還吸收了許多民間戲劇的藝術營養,比如打耳光和把人藏在桌子底下是民間喜劇的慣用手法;家庭爭吵和父親逼婚是習俗劇的慣用手法。這些誇張和爆笑元素的加入,避免了古典戲劇的保守和刻板,讓這部喜劇變得活潑而優雅。
《偽君子》在思想和藝術上也有壹定的局限性,如它反映的生活不夠廣泛,人物性格比較單純等。,但這並不影響該劇在人們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