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瑟的灰黃色大漠風,或者大漠的原野,搖搖欲墜的城墻,荒蕪的墳墓,無論是孤獨的行人,迷茫的雁,還是眼神憂傷,耳朵疲憊的野獸等等。,塑造出壹組組陰郁、蒼涼、陰郁的詩意意象。詩人用各種簡單、自然、常見的意象來象征土地和人民的苦難,以及抗日戰爭的艱辛。如詩中“萬裏黃河,洶湧濁浪,向廣大北方傾瀉災難與不幸。”這裏的黃河已經完全失去了母親河的溫暖,那是壹頭兇猛的野獸在撕咬北方的土地和人民,那是戰爭的快速燃燒。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1938年2月,戰火如雷逼近黃河。艾青在古潼關寫了這首《北》,同年4月發表在《七月》雜誌封面。艾青在詩集《北方》的序言中說:“我愛樸素,這種愛好使我的感情無遮蓋,我以這種無遮蓋的情感為樂。很長壹段時間,我都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詩。”這短短幾個字的真摯告白,對於理解這首長詩乃至艾青壹生的詩歌,都是壹個極其重要的提醒。《北》這首詩最顯著的藝術特點是樸實無華,不掩飾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