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永明文學對裝飾和休閑娛樂的重視直接影響了宮體詩的發展方向,宮體詩在題材處理和寫實技巧的追求上具有娛樂性的特點,而《春江花月夜》則能脫離以往的刻板印象,擺脫宮體詩的束縛,在詩歌意境的創造上有了長足的進步。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是初唐向盛唐過渡時期的重要詩人。他在四傑的基礎上,進壹步改造宮體詩,完成了“初唐體”的開創,使詩風更加成熟,開辟了詩歌達到盛唐頂峰的道路。
論《春江花月夜》的藝術特色和貢獻
主體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寫的清代商人抒情詩& # 8226;吳升的歌。創造者是誰?眾說紛紜。或者是陳後主做的;或者楊迪皇帝做了什麽。據郭懋謙《樂府詩》記載,除張外,還有兩首、諸葛應壹首、壹首、文壹首。它們要麽結構狹窄,要麽內容過於豐富,遠不如張的《春江花月夜》。
20世紀初,首先對張的《春江花月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張的《春江花月夜》在西州風格中獨樹壹幟,為大家所用,是壹座“宏偉的宮殿”。
春江花月夜的形式美
“這首詩構思精巧,五行結構,以明月為中心。”它們或散或合,相互重疊,形成生動的詩意意象,描繪了江邊月色花的動人景象。這首詩的形式緊緊圍繞主題的選擇和組成。
這首詩的前十六句是關於月色的。前八句,從題目開始,描寫春江上波濤連潮,壹輪明月隨潮升的壯觀景象。詩人用大膽的筆觸描繪了眼前高懸的明月、浩瀚的宇宙、流動的河流、朦朧的月光的壯麗景色。後八句,從情景到情感,以豐富的想象力追溯歷史的長河,並從江月之問,提出“人生代代不息,江月年年只相似”的人生哲學。它揭示了詩人對無限宇宙和有限生命的感受。中間四句轉自《平船明月樓》,寫的是漂泊女子的離別和相思之情。後十六句翻譯成月夜戀人間的相思,心境由轟轟烈烈變為纏綿悱惻。這壹段分為兩小段。前八句說想家的女人思念遠方的人。作者運用化整為零的手法,通過描寫月夜思鄉女子對遊子的思念,表達了詩人思念親人的溫暖情懷。這首詩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這位善於思考的女性的形態和內心活動。以月亮為抒情媒介,寫月亮在思念妻子的幕布中滾動,月亮在鐵砧上拂動。我願明月照親人,雁不盡,魚龍千跳,渲染著從春到秋,從日到夜思念妻子遠親的急切。從《昨夜》下面的八句話,寫了遊子對故鄉親人的思念,寫了他昨夜入眠,寫了春天直到月落西落才準歸家,揭示了遊子日夜思鄉的內心痛苦。四句結尾,月沈沈,故鄉遠。從個人的痛苦中,我想到無數和我壹樣的流浪者。他們的思想像白月光落在河上壹樣影響著人們的感情,使這首詩在結尾達到了壹個更高的境界。
這首詩多采用排比對仗,如:“幾時江邊見月,月初照人?”我不知道江月在等誰,但我看到長江在送水。”“昨夜夢見閑池落花,窮春未歸。春天河水沒了,河池落月,落回西天。"
排比表現為重疊的變化,對偶表現為工整的變化,使詩歌轉向情感。
春江花月夜的韻律美
全詩三十六句,四個壹韻,* * *九韻。以庚韻平仄開始,依次為越韻平仄、真韻平仄、紙韻平仄、幽韻平仄、灰韻平仄、文韻平仄、馬韻平仄,以韻平仄結束。
詩人把陽韻(有N,ng)和陰韻(無N,ng)混在壹起,高低聲調交替,順序為鏗鏘(庚,嶽,真)-含蓄(低)-柔化(尤,灰)-鏗鏘(文,馬)-含蓄。
全詩隨韻的變化而變化,平調的運用交錯進行,唱三嘆,呼來喚去,既重復又連綿不絕,具有強烈而優美的音樂節奏感。這種發音和韻味的變化,很符合詩歌的跌宕起伏。可以說聲情並茂,文情並茂,優美柔美,飽含深情,富有民歌韻味,藝術成就很高,藝術感染力很強。
節奏之美體現在欣賞詩歌的魅力上。所謂韻好,別致,意味深長。所謂的味道,走在簡單的閑適裏,有著深遠的,說不完的味道。朗朗上口的節奏與腦海中的形象緊密相連。“魅力”二字浮於靈魂深處,詩人與讀者共同到達“* * *”。在朗誦中,隨著平仄抑揚頓挫,感受到裊裊搖曳的神韻,令人神往。
《春江花月夜》節奏悠揚,含蓄雋永,猶如壹首夢幻的夜曲,讓人浮想聯翩。可以感受到,在自然優美的旋律下,詩人深沈熱烈的內心在脈動。含義深廣,情調悠揚。
讀這首詩時,隨著詩的節奏,人們仿佛進入了壹幅美麗、柔和、寧靜、動情、纏綿的春花月夜的畫卷。
如果說聽音樂是美的享受,那麽如果我們欣賞“春日將花月夜”的節奏,就會發現詩中有音樂。這種藝術通感能激發讀者主動接受這首詩的美。白居易在《畫竹歌》中說:“仰視時,不可似畫,而聽時,則疑之。”我們在欣賞這首詩的時候,和白居易的理解差不多。詩中的音樂仿佛縈繞在壹個空靈迷茫的夜晚,吸引著讀者去探尋美的真諦。
春江花月夜的情感美
全詩分為上下兩部分,從開頭到“但見長江送水”為第壹部分,表示月色下的江邊花林景色以及詩人的聯想和感慨。前八句緊扣題意,圍繞“春”、“河”、“花”、“月”、“夜”等詞展開,編織出壹幅色彩斑斕的畫卷;後八句由“江月”改為“人生”,由景物描寫改為抒情。天地澄明的宇宙,仿佛使人進入壹個純凈的世界,自然引起世人的思考和沈思:“誰先見河邊月,明月幾時照人?”詩人在思想上躍進,但又緊密聯系生活,探索人生的哲理和奧秘。“人生代代無窮,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生命稍縱即逝,而人的存在是長久的,人的存在和明月的存在是相輔相成的。詩人從大自然美麗的景色中感受到壹種安慰。雖然對生活有短暫的傷感,但並不頹廢,也不絕望,這壹切都源於對生活的熱愛。
第二部,從《壹片白雲悠悠行》到結尾,是寫春晚的送別愁和他在月夜思念妻子時的不恨,重點寫妻子在閨房中的深情。第二部還是從風景入手,從“白雲”入手,著重描寫人物心理。對離開人的思鄉之情主要是由“月亮”來襯托的,月光引起的感情深深地困擾著她。明月縈繞,柔美的光輝讓她有所觸動,壹個“滾”壹個“劃”生動地表現了對女性思考的惆悵與迷茫。月色照在遠處的戀人身上,看著月色無法相知,只好靠明月來送走思念,壹場癡情的幻想,纏綿的情懷,憂傷。後四句是遊子的思鄉之情,深深的孤獨和無限的思念,表達了對人間悲歡離合的思念和感悟。
《春江花月夜》感情豐富,“‘愛’字概括了全詩。”詩人對宇宙人生探索的熱愛,對流浪女性的熱愛,都寫得很美,很感人。
《春江花月夜》的藝術美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獨特範疇。
宗白華先生指出:意境是“中國文化史上最中心的和對世界有貢獻的方面。”
意境主要是指藝術家運用意境,在主客交融、物我相忘的基礎上,引導接受者達到壹種超越現實時空、充滿本體意義的境界。
全詩以春、河、花、月、夜為背景,以月為主體。正月旖旎,高月皎潔,斜月迷離,落月纏綿。“月”是詩中壹個情景兼容的東西。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就像壹條生命的紐帶。它貫穿跌宕起伏,觸景生情,詩意隨著月亮的生滅而波動。月亮壹夜之間經歷了升、高掛、西斜、落山的過程。在月光下,河流、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雲、小船、高樓、鏡臺、大雁、魚龍潛水、不眠的女人、漂泊的遊子,構成了壹個完整的詩意意象,展現了壹幅充滿哲理和人生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色調清淡而豐富,用水墨勾勒,從黑白互補、虛實共存中展現出華麗的藝術效果,猶如壹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映襯出江邊月色的優美意境。
詩人為傳統題材註入新的含義,融合了詩、畫、哲學。他們以春江月夜的描寫,贊美大自然的美妙景色,謳歌人間的純愛,拓展對流浪女性的同情,將對人生哲學的追求與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壹種情、景、理交融的優美深遠的意境。
這種意境的創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山水書寫中運用了鮮明、生動、傳神、貼切的詞語。全詩刻意渲染“春江”和“明月”的主題。在對河流的描寫中,春江、河流、河邊、河月、河、河池、河樹等被不斷地使用,使春江看起來如仙境壹般。對明月的描寫主要集中在對月光的描寫上。對月亮的描寫有“明月”“明月”“孤月”“江月”“樓上月”“月光”“落月”等。它描繪了月亮的不同顏色、形狀和內容。我們可以通過“觀”來感受這些美好的意象,然後通過“味”來重建它們,最後通過“悟”來實現它們的思想意境。
對於中國的古詩詞來說,虛、空、遠的意境始終是他創作的核心目標。在有限的自然景觀中,《春江花月夜》勾勒出壹幅美麗的畫卷,用無聲的載體托起了這無限的生命。其意境追求自然,與生活相聯系。
不難發現,這種意境會引發人們對這首詩的進壹步思考。“他表現出青少年時期第壹次展望人生時感受到的那種如煙般的憂郁和悲傷。”“是在走向成熟的青春期對生命和宇宙的‘自我意識’:對廣闊世界、自然美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惜,對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無奈悲傷、憂郁和留戀。”
《春江花月夜》對詩歌藝術的貢獻
在明朝以前,沒有人真正重視它。長期以來,它被列為初唐四傑之壹,隨後隨著地位的提高而受到人們的重視。這首詩超越了以往造型山川古樸的山水詩,當時感到悲涼的哲理詩,抒發兒女離別之情的愛情詩。
現代學者聞壹多先生對這首詩給予了非常熱情和高度的評價。他說:“如果說是暴風雨後寧靜而明亮的夜晚,張就是暴風雨後更寧靜而明亮的月夜。……"
“這是詩中之詩,峰上之峰。從這裏回過頭來看,連都是壹個過程,不用說,和他的配角王更是壹個過程。至於百年梁陳隋,唐朝四代朝廷留下的最黑暗的罪惡,不就是用壹首《春江花月夜》之類的宮體詩洗刷掉的嗎?往前贖罪宮體詩百年之罪,如此往後,他還分工合作,與另壹高峰陳子昂合作,為盛唐掃清道路。——張的功績不可估量。”
《春江花月夜》格調優美,抒情纏綿,打破了六朝以來宮廷詩的空靈庸俗,開拓了詩歌的崇高意境。詩歌的內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的統壹。它奠定了融景物、敘事和抒情為壹體的詩歌的基礎。特別是提供了詩歌意境創造的成功經驗,對詩歌的傳承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春江花月夜》詩的格式為後人寫抒情詩開辟了壹條創作道路,對後世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曹雪芹在他的代表作《紅樓夢》中,刻畫了林黛玉的性格,表現了她對他人的依賴,對自己的經歷和孤獨的生活體驗的感嘆,沒有什麽比那些詩更能傾訴她心中的悲傷和痛苦:《葬花詩》、《桃花行》等。戴望舒在《雨夜物語》壹章中寫道“秋花蕭瑟,秋草黃,秋光長,秋夜長……”很感人,很感人,讓人落淚。可見《春江花月夜》對後世的影響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