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作文教學

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作文教學

摘要:

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財富,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我對傳統文化融入語文教學做了很多嘗試:在古詩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在綜合學習活動和作文教學中突出傳統文化;在課堂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我們的傳統文化,會讓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語文教學

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充分展示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四大發明、中國畫、昆曲、中國功夫、京劇、皮影戲、古樂等。由2008名演員表演的開場劇《弦歌》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最古老的歡迎貴賓的節日儀式,表達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寓意。

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財富。它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包括睿智的哲學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倫理體系、輝煌的文學藝術成就、獨特的語言文字形式、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等五個方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了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關系:“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壹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征這就要求語文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承擔傳承傳統文化的重任。

我借“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實踐研究”課題的東風,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嘗試,現在就幾個嘗試談談我的感受。

壹,在古詩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

古詩文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凝聚了我們民族太多的思想認識和情感。作為語文教師,要把古詩文作為塑造學生的優秀素材,最大限度地弘揚古詩文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知識,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詩歌教學中,要註意融入詠嘆自然山水的篇章,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在優美的文字和意境中汲取文化的精華。

首先是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再現詩歌的畫面,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比如教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壹株枯藤,壹只幽幽的烏鴉,壹座小橋流水人家,古道上壹匹瘦馬”畫壹幅“流浪圖”,單憑想象是很難讓大多數學生理解的。如果借用多媒體,可以在學生腦海中呈現出古代生活的生動畫面,從而理解詩歌是意象和意境的凝結和升華。這樣,我們不僅可以理解這首詩,還可以進行類比。比如描寫花樹,我們認為“落紅不是無情的事,化為春泥更護花”;壹見柳樹,便唱“碧玉扮作樹,萬縷青絲掛毯垂”;心情好的時候,覺得“晴空壹鶴上雲,引詩到碧霄仙子”。這些生動的體驗,既讓學生感受到古典詩詞的美,又將傳統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是開展多種形式的“走近古詩詞,走進傳統文化”活動,引導學生積累傳統文化,吸收經典營養。比如每天五分鐘的詩歌朗誦,壹個學期,每個人都有展示的機會,每個人都有參與的意識,也是壹種積累;每學期壹次詩歌朗誦比賽;每學期都會有詩歌成果展(做筆記,分類收集,賞析詩歌,背誦心得等。).多為全班或小組合作)。

第三,精心組織文言文教學,註重弘揚民族精神。傳統文化的精髓其實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李白的“且立我濁帆直過淵深海”,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文天祥的“照顧自己的歷史”,清廉的“不被別人吃掉”,還有核船人的高超技藝...在這些優美的篇章中,這些都需要我們教師及時抓住文本中傳統文化的教學契機,引發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優秀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在學生心中生根、傳承。

在文言文教學中,民族文化的精髓並不總是被學生自己所理解。教師要利用文本材料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做好課前預習、課中探究、課後總結延伸,讓學生完成對文本材料的初步感知——整體把握——深度理解的過程。

諸葛亮的“智慧”是每個學生都知道的,但他的高尚情操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分享的。這方面的理解需要老師的指導。下面我以“模型”的教學為例,談談如何通過閱讀教學的三個環節來完成這個過程。

課前預習初步感悟:教學前安排學生分組合作,了解諸葛亮的生平背景、個人生活經歷以及對諸葛亮功過的歷史評價。讓學生對課文中的人物有基本的了解。小組合作的形式既調動了每個學生的參與感,又盡可能擴大了學生的認知範圍。為課堂上對課文內容的討論和探索奠定了基礎。

課堂學習探究的整體把握:在每個學生對諸葛亮的基本情況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之後,課堂學習探究表現出了參與的廣度、深度和獨特的角度。當學生對文本產生興趣時,他們可以克服文言文的語言障礙,詢問諸葛亮向提出三項建議的原因,從而認識到諸葛亮對劉備和蜀的忠誠。

課後總結延伸深度理解:三國中,蜀最弱;諸葛亮是三國中最有名的人。是什麽讓諸葛亮堅持留在蜀中,幫助昏庸的後主“北定中原,復興漢室”?劉備為什麽會有“白帝城托孤”?這時,讓學生用劉備的口吻寫壹篇孤兒寄語,通過寫作讓學生進壹步把握人物高尚的精神境界:報恩知情,有報恩之德;我們必須雄心勃勃地復興漢朝。竭力輔佐先主的劉禪,具有以國家利益為己任的偉大精神,為國捐軀。

以上三個環節,相信能讓學生感受到諸葛亮的人格魅力,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第二,在綜合學習活動和作文教學中突出傳統文化

綜合性學習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現行教材還是校本教材的綜合學習活動,都可以看作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延續和升華,也是我們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用實際行動傳播傳統文化,通過活動彰顯傳統文化的魅力。比如七年級新生壹年壹度的“感恩”主題活動,就是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

在第壹周和第二周,“感恩教師”將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尊師重教的傳統,了解教師的職業特點,引導他們寫師生故事,給老師寫祝福語,讓學生學會感恩,尊重老師,加深感情。

三、身邊,“感恩父母”,追憶父母為我們付出的艱辛,體味父母對我們的深情,給父母寄壹張感恩卡,對父母說壹聲“謝謝”,對父母說壹聲“辛苦了”,給父母送上壹份溫暖的祝福,讓父母收獲壹份幸福的感動。

第五周和第六周,“感恩同學”要求每個同學為自己的同學和班級做壹件好事,並寫下來,讓同學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

第七、八周“感恩社會”,開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教育活動,發現和體驗社會的關懷,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第九、十周“感恩文化”,我們將與其他教研組共同開展講座、比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了解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組織學生開展書畫比賽、電影展映、作文比賽、演講比賽等傳統文化活動。,營造濃厚的人文教育氛圍,讓師生在審美上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從而走進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提升人文道德素質。

總之,要利用好綜合學習活動,最大限度地突出傳統文化的作用。

第三,在課堂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

語文課堂是傳承傳統文化的主陣地,要求學生多角度學習傳統文化,積累知識,提高素養。所以在教學中,我盡量像妳壹樣教授多種形式的傳統文化。

漢語教學與成語的結合。成語經過千百年的篩選,大多承載著社會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很多成語仍然保留了文言文的含義,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文言文知識。傳統成語,不僅學會了字形和使用成語,還增加了作文的文采。他們還可以了解壹些文化常識和文學典故,可以更好地促進名句名篇的背誦。在教學中,我經常整理成語接龍、數字金字塔、師生姓名馬賽克、歷史故事系列等。,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教學內容與傳統文化形式相結合。比如《故鄉教》,沒有“變”字,就無法分析人物,探討文章主題,閏土的變,楊二嫂子的變,我的變。在引導形體變化時,我們介紹了對聯的學習方法。

比如閏土外貌的變化,我給了第壹副對聯:“銀領小英雄”,學生給了第二副對聯:“破氈帽樹皮手似木偶人”。對於楊二的小姨子,學生們劃出了很多底線,比如:“自律,勤勞能幹,叫豆腐美人,刻薄刻薄,壹個市儈貪財,脫了羅盤。”

這種形式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將我們的傳統文化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古人說“腹有詩魂”。經過傳統文化的積澱和熏陶,學生壹定會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我們的傳統文化將會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