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炎:出生於1984和2001年,被魯迅文學院評選為“中國青年作家十大小說”。2002年2月獲第四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壹等獎。2002年,小說《錦瑟》被《萌芽》雜誌評為2002年最受歡迎的小說之壹。2003年6月5438+10月,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了小說集《馬爾馬拉之花》。
顧湘:出生於1980,被評為“萌芽小說第壹人”,出道於1993,在1999發表小說《安全出口》、《點擊1999》。前幾天,我把在俄羅斯留學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成了壹本書《東鄉記》,正在熱賣。
春樹:出生於1982。作品:計劃愛妳,仰望北鬥,北京娃娃,半天樂,2條命。
張悅然:6月出生,1982,165438。作品:向日葵迷失在1890,遠離櫻桃,妳來回顧我的悲傷嗎,紅鞋,十戀,水仙已被鯉魚走了。
姜,出生於1985年,19歲時活躍於文壇。起點文學網、91文學網、茶天香網首席專欄作家,曾在網絡和雜誌上發表近百萬字的小說,以其殘酷的風格和超越時代的理性引起各方廣泛關註,被譽為小紅英。他出版了許多小說,如《在球場之間》、《仙女日誌》、《走開》、《我得了流感》、《粉色緊身胸衣的時代》等。現在她是壹家女性時尚雜誌的編輯。
周嘉寧1982出生於七月。作品:《仙女的眼睛》、《流浪歌手的情人》、《夏天是崩潰的》、《去南方》。
蘇德:1981九月出生。作品:救贖,鐵軌上的愛情。
吳(筆名吳)、潘武義、朱思毅(筆名朱)、黃牧秋(筆名紅花雞木)、(筆名清水無魚)、毛、、、黃璐等。文學前輩們親切地稱他們的八位後輩作家為“八朵金花”。
比如吳的暢銷書《後宮甄嬛傳》,號稱“戰爭與美女的小說版”,發行量50萬冊。武玉定居新浪博客,連載《上海》、《別哭》、《夜上海》等小說,成為全國美女博客大賽“最佳才藝獎”獲得者。代表作《上海,別哭》將搬上銀幕。黃牧秋2003年開始寫都市小說故事,當年在《南風》雜誌獲得新人獎。潘五壹最早在《收獲》雜誌發表小說《群居的甲蟲》,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說《去年逃跑的貓》,多部詩歌和散文被翻譯到國外。迄今為止,朱思怡已經出版了三部小說和近20萬字的各種文學作品...
他們的人物形象也各有所長,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吳、等人從新興的網絡文學中吸收了更多的營養;潘武夷和朱思毅植根於當代主流文學的土壤;毛、黃璐等人的題材源於校園,充滿了青春的陽光和年輕人的思考;良幣堅持維護古代文學的傳統。再比如潘武夷詩歌的跳躍,朱小說敘事主體的分解,吳和錢的優雅語言,黃璐和黃牧秋編織故事的能力,的悲劇意識,都是值得壹提的。
事實上,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如今活躍在文壇上的湖州少年作家遠不止八位,而且大部分是女性。比如湖州女孩潘雅君(網名“江南清秋月”),其小說《孤註壹擲愛清朝》已在茶袖添香網站上連載熱賣,連續五個月排名第壹,被多家出版社看中。比如工科博士生張欣,15歲開始發表作品,很多武俠小說散見於《名俠與偵探》等雜誌。在《新民晚報》、《文匯報》發表詩歌、小說、散文等作品逾百萬字。他還翻譯出版了泰格·伍茲的傳記。粗略估計,80後女作家有20多個。他們的作品“風格多樣,想象奇特,意境深遠”,格調高雅,非常適合年輕人的閱讀習慣。
“揚州李逸夢見了蘇州,夢見了水格頭上的華僑。我的江南女子就是這樣從詩中來,從畫中飄來,在盛唐吹起了風,在宋代滋養了細雨,在明清遮蔽了滿月。”這是法國漢學家路易·蒙博為自己寫的墓誌銘。
的確,擅長詩詞歌賦的江南女子,清麗細膩,更似雲夢,令人浮想聯翩。而當這個沾染了詩意的夢突然以井噴的形式出現在我們面前時,就不得不引起註意了。
湖州的“80後”女作家群體迅速引起了中國作協前輩們的關註。大多數人認為這是壹顆罕見的種子,預示著浙江文學乃至整個中國文學未來的希望。文學名人雲集的“八朵金花”作品座談會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召開的。據悉,為進壹步發掘和培養新生代作家,湖州在包裝推出這壹群體品牌的同時,還將出臺相關政策,為他們的創作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