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何其芳簡介

何其芳簡介

何其芳(1912—1977),男,原名何,生於四川萬縣(今重慶萬州)壹個舊式家庭。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和文學評論家。曾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現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65438年至093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在全國各地任教,創辦刊物工作,發表大量詩歌和政論文章,對國民黨的消極抗戰表示極大憤慨。其早期作品《漢源集》《夜歌》《預言》《夜歌》《白天的歌》等,深受讀者喜愛。我還寫過《秋天》,被選作中學課本。

65438年至0938年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國* * *生產黨,為革命文藝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建國後擔任第壹、二、三屆政協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秘書處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學評論》主編。 他是壹位在整個20世紀中葉的大時代、大變革中成就斐然的詩人。

何其芳小時候酷愛中國的古詩和小說。65438年至0929年赴上海就讀於中國公學預備學校,讀了大量新詩。1931—1935就讀於北京大學哲學系。

何其芳大學期間在《現代》等雜誌上發表過詩歌和散文。1936年出版卞、李廣田詩集《漢元集》,1937年出版散文集《華》並獲《大公報》文學金獎。大學畢業後,何其芳先後在天津南開中學和山東萊陽鄉村師範學校任教。

抗日戰爭爆發後,何其芳回到家鄉四川教書,同時繼續寫詩、散文、隨筆。1938年北上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任教,後任陸毅文學系主任。

新中國成立後,主要從事文學研究和批評,長期參與文藝界的領導工作。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文學研究所所長。

詩歌是何其芳喜愛和使用的第壹種文體。他自稱剛開始寫作時“整天夢見壹些美好溫柔的東西”,他早期的作品清晰地展現了壹個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人格。他不滿醜陋的現實,不知道出路在哪裏;他渴望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但缺乏熱情的追求。於是更多的漂泊在鄉愁、憧憬和夢想中,留下的只有孤獨和惆悵。

何其芳對藝術形式的完美表現出執著的追求。在詩歌方面,他在創作之初就十分註重完整的形式、嚴謹的節奏、和諧的韻律,註重表現詩歌的形象和意境。所以他的詩明顯是精致華麗的。在散文創作上,他聲稱“我的工作是為抒情散文找到壹個新的園地”。他善於結合詩歌的特點,寫出豐富纏綿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神奇的色彩和圖案,使他的散文別具壹格。

到了抗戰初期,特別是延安以後,思想藝術風格的變化才真正明顯起來。此時的他逐漸離開夢想,直面現實,詩歌風格趨於簡單明了。

《何其芳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六卷本,收錄了何其芳的大部分創作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