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安塞腰鼓的寫作背景

安塞腰鼓的寫作背景

創作背景:20世紀80年代初,中年人劉成章先生放棄了他所熟悉的詩歌、歌詞等創作形式,找到了壹種新的藝術創作方式——散文。其實,他散文的生命內核依然是扣人心弦的浪漫,或者說是“信天”的旋律。當他來到遠離家鄉的省城時,那沖破歲月、吞噬山川的“安塞腰鼓”的壯美景象在他腦海裏壹閃而過,高原上無聲爆發的鼓聲還在他耳邊盤旋。

面對80年代我們祖國改革開放的日新月異,他怎能不心痛?他怎能不為此歡欣鼓舞呢?這種情況轉化為劉成章日復壹日所意識到的,即“安塞腰鼓”,在那壹刻呈現出理智與情感的復合體。他必須用“安塞腰鼓”這個具體的形象來傳達他對生活和時代的審美感受,傳達他對生活的詩意理解!

原文摘錄

安塞腰鼓

看啊!——

壹撞上就發狠了,失魂落魄死了!幾百個打著斜鼓的年輕人,如被強震不斷擊中的幾百塊石頭,在妳面前狂舞。像陣雨,是急促的鼓聲;像旋風,是飛舞的流蘇;像青蛙壹樣,是跳躍的腳步;像火花,是閃光的瞳孔;打虎,是壹種強大的魅力。在黃土高原上,爆發了壹場多麽壯麗、豪放、渾厚的舞蹈——安塞腰鼓!

這腰鼓讓冷空氣立刻燥熱起來,讓寧靜的陽光立刻飛濺起來,讓沈睡的世界立刻興奮起來。

提醒人們:陽光的旗幟落下,A?vagho?a的風在沙沙作響!

提醒人們:千裏之雷,萬裏之閃!

提醒人們:黑暗和清晰,清晰和黑暗,然後最後永遠清晰!沒有羈絆,沒有羈絆,沒有阻礙。是掙脫、突破、破開的力量!

好壹個安塞腰鼓!

數百只腰鼓發出的沈重聲響,在山崖上與田野裏的酸棗樹相撞,山崖頓時變成了牛皮鼓面,只聽得隆隆,隆隆,隆隆。

幾百只腰鼓發出的沈重聲響,碰撞著忘記了壹切雜念的觀眾的心,觀眾的心頓時變成了牛皮鼓,也在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的宏大抒情,隆隆的嚴肅思考,隆隆的泥土波濤夾雜著犁間的草根,隆隆的痛苦發生和消解...

好壹個安塞腰鼓!

年輕壹代的胳膊、腿、全身都在轟轟烈烈地戰鬥,快速地戰鬥,跌宕起伏地戰鬥。它震撼妳,灼傷妳,威脅妳。它讓妳從未如此清晰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動和繁榮。它讓妳驚嘆於包裹在農夫衣服裏的身體,用紅豆消化老南瓜的身體居然能釋放出如此瑰麗的能量!

黃土高原上,妳們養育了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只有妳能承受這樣驚心動魄的戰鬥!

擴展數據:

作者劉成章,1937出生,陜西省延安市人。1961畢業於陜西師範大學中文系。陜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已出版散文集7部,其中《羊想起雲》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安塞腰鼓歷史悠久,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擊鼓在春秋戰國時期達到頂峰,以秦為最。後世多用於邊塞守衛,以警報命令攻擊,戰爭支援。在宋代,多用於邊境通關。今天的安塞縣是北宋與西夏國(今寧夏)的邊境,為穩固邊塞而設的“安塞縣”和“安塞腰鼓”也由此得名。

百度百科-安塞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