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於堅說得更清楚。“冰冷,無心,修辭空轉,東句西句隨意組合,缺乏形象的內在邏輯,軟詞浮動,枯燥油嘴滑舌,素材來自平庸的句子。這個軟件對詩歌的理解是電視詩歌朗誦的水平。這個軟件設計不出靈性,也設計不出‘詩仙哭’。”他在壹篇文章中寫道。
詩人歐陽何江也同意這種說法。“不是人,不是人。”在歐陽何江看來,蕭冰不過是對現存詩歌的重新判斷和組合。“在這個過程中,人的品味,人的性格,詩背後的東西都被過濾掉了,只剩下修辭的組合和文字的遊戲。”
對於這樣的詩歌,歐陽何江認為,隨著蕭冰的不斷學習,他的詩歌可能會達到二流詩人的水平。“但永遠不會是原始意義上的偉大詩人。”歐陽何江認為,在詩歌中,人工智能永遠無法對人類構成威脅。在詩歌面前,蕭冰不具備人類偉大詩人的“獨創性和獨特性”。
“熟讀杜甫所有的詩,就能成為杜甫嗎?學會組合所有李白的詩,能成為半個李白嗎?這是零可能性。所以這就是人工智能寫不出真實的、原創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