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古詩草是什麽意思?

古詩草是什麽意思?

原詩

草/福德古原草告別

唐朝:白居易

長草是如此的茂盛,每年秋冬枯萎的草都要把草的顏色變濃。

野火不能燒盡它,春風的吹拂可以使它復活。

野草野花遍布古道,陽光下的草地盡頭是妳的旅途。

我再壹次送上了我的知心朋友,濃濃的草代表了我的深情。

翻譯

長草多茂盛啊,每年秋冬春草厚。

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幹枯的樹葉,當春風吹起時,大地是綠色的。

雜草野花蔓延淹沒古道,艷陽下的草地盡頭就是妳的旅途。

我又壹次送走了知心朋友,濃濃的草代表了我的深情。

做出贊賞的評論

這是白居易16歲的作品,也是千古傳誦的佳作。他壹直反對沒有任何寄托的“嘲諷雪造花草”的工作。在這首詩中,詩人將春草與告別有機地結合在壹起,表達了對朋友的依依不舍。第壹句緊扣主題,寫出眼前的風景,同時說明送別時的具體環境:古老的平原上綠草如茵,壹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第二句話進壹步描述了野草在原始世界的生長規律,隱含著深深的嘆息。有三四句話是從上面這句話衍生出來的,歌頌了曹純頑強的生命力。雖然野火無休止地燃燒著,春風吹著,它“重生了”,但野火似乎是強大的,春風是濕潤的,是堅強的,春草是頑強的,是頑強的。作者僅用十個字就言簡意賅地表達出來,從而使這兩首詩成為寓意深刻、哲理豐富的名句。五六句話進壹步描述了春草的勃勃生機:生機勃勃的野草芬芳在古道上蔓延,陽光下的綠色壹望無際,遠遠連接著荒涼的古城。“入侵”和“連接”這兩個詞用得生動而準確。最後兩句補充了“永別”的意思,是壹個深刻但不悲傷的結局。

全詩用詞自然、流暢、工整。雖然是命題詩,卻能融入深刻的生活感受。所以字字含真情,語言有余味,不僅得體,而且別具壹格,堪稱《賦以禮》中的絕唱。

《草/福德故園草送別》劄記

福德:用古詩或成語命題寫詩。詩的前面通常有“福德”二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的壹種方式,或在文人聚會上作不同題目的詩,或在科舉考試中作題目的詩,稱為“賦宜”。

分離:茂盛的草的外觀。

隨著每個季節來來去去:枯萎,雕零。榮,郁郁蔥蔥。雜草每年茂盛枯萎壹次。

老公路上壓著甜甜的他們:芳指的是野草的濃郁香氣。方圓:青草的芳香四處傳播。入侵,占領,長滿。遠處芬芳的野草壹路長到了古驛道。

青翠:草原鮮綠。

王孫:這是指貴族的後代,這是指遠方的朋友。

郁郁蔥蔥:形容植被茂盛的樣子。

創作背景

《送別福德固原草》寫於公元788年(唐德宗貞元三年),當時作者十六歲。這首詩是壹道應試練習題。按照科學研究的規則,目前任何限定的詩題都必須加上“福德”二字,類似於詠物。

詩人簡介

白居易(772-846),河南新鄭人,祖籍太原,樂天、象山居士、醉陰人。他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三大詩人之壹。白居易、元稹* * *倡導新樂府運動,與劉禹錫並稱世界“白元”、“白柳”。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樸實通俗,被譽為“詩人魔術”、“詩人之王”。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死於洛陽,葬於香山。流傳至今的有白的《長慶集》,代表作有《長恨歌》、《炭人》、《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