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國家還在搞戰爭信息和描寫和平的詩詞?
權威回答:海灣戰爭是指第壹次波斯灣戰爭。參與者(包括伊拉克)是35個國家:阿富汗、阿根廷、澳大利亞、巴林、孟加拉國、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麥、埃及、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洪都拉斯、意大利、科威特、摩洛哥、荷蘭、尼日爾、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蘭、葡萄牙、卡塔爾、沙特阿拉伯和塞內加爾。還有伊拉克。20世紀90年代初,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東歐劇變,兩德統壹,美蘇長期冷戰結束,維持了40多年的兩極格局迅速瓦解,世界戰略格局向多極化轉變。舊格局的解體造成了國際政治力量的不平衡,造成了地方力量的真空和不平衡,壹些地區大國躍躍欲試。為了解決與科威特的邊界糾紛和石油糾紛,伊拉克派出1990000軍隊入侵科威特這個只有17800平方公裏的彈丸小國,引發了海灣危機。海灣危機是伊拉克和科威特爭端激化的結果,其主要原因有:1,領土爭端。其實伊拉克和科威特同屬壹個物種,歷史上屬於同壹個國家。8世紀時,科威特是以巴格達為首都的阿拉伯帝國的壹部分。1871年,科威特成為奧斯曼帝國巴士拉省的壹個郡。後來伊拉克和科威特都是英國殖民地。1923英國計劃分別建立伊拉克王國和科威特埃米爾王國。1961年,科威特宣布獨立,但伊拉克拒絕承認。長期以來,兩國領土爭端不斷。盡管科威特不時用金錢“孝敬”伊拉克,但伊拉克朝野始終認為科威特是伊拉克領土的壹部分,科威特是因為英國殖民主義者的分而治之政策而被分離的,並壹心要盡快收復。此外,在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間120公裏長的陸地邊界上,有壹段產油沙漠地區尚未劃界。伊拉克指責科威特竊取屬於伊拉克的魯邁拉油田價值24億美元的石油。科威特認為,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威特境內,屬於科威特領土。2.關於石油政策。伊拉克指責科威特和阿聯酋石油生產過剩,導致油價下跌,使伊拉克蒙受6543.8+04億美元的損失。3.債務問題。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欠科威特、阿聯酋和其他海灣國家300億美元。伊拉克通過提議與伊拉克開戰來捍衛阿拉伯民族,並要求正式取消其欠科威特的50億美元債務。科威特、阿聯酋等國難以接受。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可避免地與美國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美國在海灣地區有著巨大的戰略利益,並尋求建立“國際新秩序”。此外,海灣地區壹直是美國和西方的生命線(美國20%的石油進口、西歐35%的石油進口和日本70%的石油進口都來自海灣)。為了控制海灣地區的石油資源,從經濟上和軍事上擊敗伊拉克,維護中東地區的穩定和均勢,顯示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作用,重新確立美國在世界上的主導地位,美國打著“主持正義”的旗號,打出了海灣戰爭“解放科威特”的特點:海灣戰爭是壹場高水平的高技術戰爭,是壹場主要使用高技術武器裝備和相應作戰方法的現代化戰爭。這場戰爭改變了傳統的作戰樣式,對二戰以來形成的傳統戰爭觀念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它有兩個基本特點:壹是投入了大量的高科技武器裝備,以戰爭中的高科技物資裝備為支撐;壹是采用了與高科技武器裝備相適應的作戰方法,整個戰爭面貌煥然壹新。即在作戰理論、組織體系、戰略戰術、指揮原則、後勤保障等方面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表現在:(1)空中力量起了決定性作用。海灣戰爭開創了以空中力量為主體打贏戰爭的先河,說明戰略空襲和反空襲是未來戰爭的主要作戰樣式,有時甚至是唯壹的樣式(像科索沃戰爭)。(2)電子戰將成為未來戰爭的核心,對戰爭的進程和結果產生重要影響,因此電磁優勢將成為雙方在現代戰場上激烈競爭的制高點。(3)作戰空域空前擴大,戰場向縱深、高度立體方向發展,無明顯前後。(4)高技術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戰能力,使作戰行動向高速、全天候、全時域發展。海灣戰爭不僅是從冷戰到後冷戰時期的轉折點,也是從機械化戰爭時代到信息化戰爭時代的重大轉折點。有人評價海灣戰爭是“第壹場信息化戰爭”,但現在看來,它應該算是機械化戰爭時代向信息化戰爭時代過渡中最典型的壹場戰爭。海灣戰爭保留了最先進的機械化戰爭風格。38天空襲是用空中力量和大量精確制導武器對敵人進行遠程打擊。它是非線性作戰,沒有前後,沒有明顯的戰線劃分,開辟了許多新的戰爭樣式。應該說,這是20世紀核威懾下最典型的高技術局部戰爭。海灣戰爭的影響:海灣戰爭期間,美國人死亡390人,受傷3336人,被俘21人,失蹤45人,損失飛機34架,直升機22架,坦克35輛,海軍艦艇2艘被雷電擊傷。英軍36人陣亡,43人受傷,8人失蹤,12人被俘,7架飛機損失。其他國家的軍隊也遭受了輕微的損失。伊拉克在科威特戰區部署的43個陸軍師中,36-38個師失去戰鬥力,傷亡8.5-65,438+萬人,被俘8.6萬人,坦克3874輛,裝甲車1.450輛,火炮2965438門,飛機324架(其中伊朗扣留1架),科威特直接戰爭損失600億美元;伊拉克的損失達2000多億美元;美國花了600億美元。海灣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現代化的戰爭,最先進的高科技武器裝備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被廣泛使用。戰爭是快節奏的,激烈的,立體的。戰爭表明,掌握電磁空間控制權對戰爭勝利意義重大;戰略空襲成為戰爭的壹個獨立階段,空戰時間占整個戰爭的十分之壹,對戰爭進程影響很大;在地面戰役中,實施戰役欺騙,加強海空配合,實施大規模迂回包圍,重點打擊對方全副武裝的集團,對迅速實現戰役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修建堅固的地下掩體和人防工事,埋設大量地雷、水雷,進行心理戰等傳統作戰方式,在現代條件下並沒有失去意義;高科技武器裝備雖然在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沒有可靠的技術支持和後勤保障,很難充分發揮其作用。這場戰爭是在特殊的國際地理條件和雙方實力懸殊的情況下進行的,其經驗教訓具有壹定的局限性。但它是“冷戰”結束後的第壹次大規模局部戰爭,是世界各種矛盾進壹步發展的結果,對國際形勢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海灣戰爭對美國影響:壹定程度上提升了美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了其幹預國際事務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長了其稱霸世界的野心。在海灣戰爭中,美國通過各種手段迅速建立了強大的反伊聯盟,扮演了領導者的角色,顯示了其在處理國際事務中的“領袖”作用;它把蘇聯撇在壹邊,無視多國和平解決海灣危機的建議和呼聲,執意發動戰爭,充分暴露了它稱霸世界、領導世界的野心。只是以286人死亡為代價贏得了戰爭的勝利,恢復了美國在軍事上的信心,在壹定程度上擺脫了多年來壹直影響自己的“越戰綜合癥”,大大增加了幹預國際事務的信心。海灣戰爭後,美國制定了“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的新地區防禦戰略,克林頓上臺後,加快了稱霸世界的步伐。海灣戰爭對世界的影響:它打破了世界格局,加速了蘇聯的解體和兩極格局的結束,客觀上促成了多極化趨勢的發展。蘇聯在海灣危機和戰爭中的表現表明,它作為兩極格局中的壹極已經名存實亡,昔日的超級大國只能任其發展。在壹定程度上,美國在海灣戰爭中既打了伊拉克,又打了蘇聯。海灣戰爭後,蘇聯終於解體,結束了兩極格局。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大獲全勝,成為冷戰後唯壹的超級大國,但這並沒有改變世界基本力量對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極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