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對唐代山水畫的認識

對唐代山水畫的認識

先秦時期的《詩經》、《楚辭》中出現了大量描寫山水的詩歌,但它們並不是作為獨立的審美對象來描寫的,而是作為勞動生活的背景或比較的媒介。

建安年間,出現了第壹首完整的山水詩《曹操觀滄海》,描繪了山、海、秋的壯麗景色。但這壹時期的山水田園並沒有成為詩歌中專門描寫的主題之壹,而僅限於個別的片段和篇章。

山水詩和田園詩的興起和發展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魏晉時期,“世間有許多道理,但鮮有名人有壹個完整的人”。許多文人吟詠山林,隱逸之風盛行。東晉陶淵明退居農村,用質樸自然的語言歌頌田園風光和農家生活,在詩歌中開辟了新的藝術天地,宣告了田園詩歌的誕生。

“宋初有文詠,體變。莊老告退,而山水婉約。”魏晉玄學興起,受老莊思想影響,文人由崇尚閑言變為熱愛山川,希望企業通過觀賞自然來欣賞玄理,從而逐漸以描寫自然為主的山水詩取代玄言詩。因為政治上的失意,謝靈運遊走於山川之間,成為第壹個大量創作山水詩的詩人,並由此奠定了山水詩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此後,在南朝詩人謝等人的努力下,山水詩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它以清新優美的風格區別於其他邊塞詩和宮怨詩。初唐時期,王績以超越六朝的韻味獨樹壹幟,質樸清新的山水田園詩成為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開創者。

盛唐時期,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壹大批詩人繼承了陶淵明田園詩和謝靈運山水詩的傳統,融合了兩派的特點,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達到了文學史上的高峰。

2.社會基礎和思想基礎

(1)富裕的社會經濟為士人提供了舒適的生活條件,形成了別墅式的生活環境。遊春林、遊山玩水成為壹種社會風尚,這是山水田園詩派形成的重要社會因素。

(2)追求功名理想,保持獨立人格和超脫精神,盛唐人的生育原則和生活觀念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極為繁榮的重要心理來源。

(3)佛道並存的思想局面和玄宗熱衷於招賢納士的政治局面,造成了普遍的隱逸風尚。對於唐人來說,從隱居到做官往往是壹條“南下捷徑”;從做官到成名,歸山設田也成為壹種理想的人生範式。這樣的生活方式使廣大文人始終保持壹種從容淡雅的心態去欣賞田園山水的自然情趣,形成了官宦和隱士都加入田園山水詩創作行列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