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唐和晚唐的幾位重要詩人中,和張應該是榜上有名的,人們常常將他們相提並論。也許他們的創作都經歷了被誤解和被理解的過程。程先生著《對張春江花月夜的理解與誤解》。目前,《春江花月夜》已被人們充分理解,但劉希夷的詩歌還有待進壹步理解。因此,劉希夷在詩歌史上的價值應該重新定位。
第壹,詩歌境界的發展
起初,人們不接受劉希夷的詩。蘇《大唐新語篇》載:《篇少,好為宮體,言旨悲而不為時代重。.....孫詒著《鄭聲集》後,伊稀的詩最為集中。它被人們叫做壹點點。”殷的弟子孫毅編撰的《鄭聲集》在開元時廣為流傳。這表明劉希夷的詩歌在開元時期逐漸被人們所欣賞。劉希夷的作品不被人欣賞的原因,可能是“情話”和“更倚重古曲,姿態不合時宜”。元代,新寫《唐代才子傳》說:“者,字亭之,潁川人.....是苦詩,尤擅閨簾,其詞悲涼,多以古調為主,不合時代。”無論是宋維泰還是明代,這些後唐詩評家對劉希夷的創作評價不高,沒有看到劉希夷的真正價值。只有幾個詩歌評論家稱贊他的個人作品。例如,阿清詩人趙翼在談到他的詩“花年年相似,人年年不同”時說:“這些句子都在每個人的腦海中,但他們沒有得到人道。壹旦說出來,就會隨心所欲地冒出來,而且很容易傳播,雖然足以傳播到後世。”
聞壹多確實肯定了劉希夷的立場。他的《宮體詩的救贖》壹文,詳細分析了柳石所表現出的情感價值,指出柳石蘊含著壹種“宇宙意識”,表現出玲瓏意象的意境。正如壹朵雲所說,“他從美的暫時提升中領悟到了形而上者所謂的‘永恒’——最縹緲、最現實、最令人驚訝、最令人恐懼的存在,壹切在他面前都變得無足輕重、蕩然無存。.....據傳說,劉希夷在背誦“今年花開花落”這句話時吃了壹驚...”,當他背誦“年復壹年”這句話時吃了壹驚..."......劉希夷泄露了秘密,應該受到天譴...所謂泄露秘密,就是宇宙意識的實現。”對劉希夷詩歌的這種解讀是前所未有的。
後來,張和羅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中卷指出,劉的詩包含著“更廣闊的人生哲學”:“他的代表作是《待北白頭翁》:...壹方面青春稍縱即逝,另壹方面萬物生生不息,衰與新。所以在悲傷中,流露出對大自然永恒生命力的向往。詩歌中的情感並不局限於女性的自憐,而是包含了更廣闊的人生哲理。”劉希夷對詩歌境界的探索創造了優美的意境。在袁興培、羅宗強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中,專門辟出壹個版面,題詞是:“張、創造的詩歌意境美,以及他們對盛唐詩歌精美美的影響。”卷中有雲:“其代表作《壹代悲白頭翁》觸景生情...在深深的嘆息中,隱約有生命意識的覺醒。詩人從對自然的反復認識和對青春轉瞬即逝的理解中,寫出了傳誦千古的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不同。’花相似人不同的意象,隱藏著詩人對生命短暫的哀思。這種帶著青春的感傷之情貫穿全篇,並通過花容月貌的美少年與鶴發白頭翁的對比描寫愈發強烈,營造出意象鮮明、韻味無窮的詩情畫意。又有雲:“張、在詩歌意境創造上所取得的進步,如將現實生活體驗融入優美意象,詩情與意境相結合,濃郁的情感氛圍和空靈純凈的詩歌境界,說明唐詩的詩歌意境創造已進入爐火純青的階段,為盛唐的到來作了充分的藝術準備。就很自然地出現了精妙絕倫的盛唐詩詞。”本文清晰地揭示了生命嘆息所引發的哲學思考與意境之間的關系,從而突出了劉石對創造“向星陵”風格的貢獻。然而,劉希夷在唐代詩歌史上的貢獻並不僅限於“向星玲瓏”體的創造。
第二,風格多樣
在對唐詩史的描述中,人們習慣把盛唐詩歌的整體風格稱為盛唐之聲,以此為標準來看前面的詩歌是如何壹步步走向盛唐的,後面的詩歌相對於盛唐是如何發展變化的。從陳子昂、王維到李白、杜甫,他們詩歌的特點是雄健、細膩、浪漫、飄逸、自然。這些特征在初唐不斷積累,在盛唐充分形成,在中晚唐又有所變化。劉希夷是初唐詩人中唯壹具有這些特征的詩人。他是作為初唐詩歌創作的總結而出現的,所以劉希夷詩歌的價值也體現在這裏。
骨氣是初唐許多詩人追求的目標。去陳子昂提“吉星”二字,把表現性格的想法變成了可操作的方法,讓初唐詩人邁出了追求性格的最後壹步。唐代以前就出現了“向星玲瓏”的風格,陶淵明有很多“向星玲瓏”的作品。後來也有不少詩人偶有此類作品,但都不如陶的詩集中。進入唐朝以來,情況並沒有明顯改變。這種精致的形象復興風格主要得益於詩人的社會復興構想。浪漫典雅的風格在初唐是很少見的。只有王績刻意研究陶淵明的詩歌,寫了壹些具有這種特色的作品。初唐時期更多的詩人,雖然偶爾表現出瀟灑的欲望,但由於精神層面的低下,無法真正超越世俗,所以他們的詩歌中很少有浪漫飄逸的句子,只有少數人的壹兩部作品表現出這種神情。遊仙詩是這種風格的最好體現,但初唐遊仙詩很少。自然質樸的風格古往今來都有,詩經、楚辭、漢詩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作品。陶淵明的詩風以平淡著稱,平淡的語言是這種風格形成的必要條件。宮廷之外的詩人,如王績,對學陶很感興趣,有很多作品樸實自然。陳子昂的詩歌沒有南朝的優美,但他沒有寫出更多自然、平淡的作品,因為他的詩歌技巧還不完善。
壹般來說,在劉希夷之前沒有人具備這些特征。劉希夷的詩大多是樂府。他表現邊塞題材的樂府詩,形象生動,氣勢磅礴,渾厚雄渾,極其自然。比如《從軍》寫從軍報國的誌向,發出“我壹生有劍,我慷慨。”.....丈夫立下“誰能掃壹間房”的壯烈誓言。如《閨中春日》:“花鳥惜芳菲,鳥語花香。人今日有花鳥相伴,日落不能歸。赤月憐歌扇,山雲愛舞衣。禮柳千奇百怪,攜手不相悖。“這些詩既有南朝樂府的風格,又增添了細膩的筆法,風格浪漫,語言質樸自然。他的山水詩也很成功。比如《宋嶽文生》就體現了兩個特點:精致的意象和浪漫的優雅:
山東月出,月明山空。山人愛清景,放射秋風。晚上風停了怎麽會清楚?仙人無形,近月吹笙。絳唇吸靈氣,玉指調真聲。什麽是真正的聲音?三山滿是對鶴的愛。往事已成塵埃,想聽聽這首歌。今天我躺在宋岑,很高興聽到妳的聲音。仙人賞我事,吟我心。
寫嵩山月夜聞笙之感的詩詞,畫面空靈明朗,音樂優美,仿佛讓人步入仙境,帶來優雅與浪漫。這種意境在以前的詩中是很少見的。
他的詩歌語言采用了不同的修辭方法,這也使他的詩歌為盛唐做好了準備。如《壹代悲白頭翁》:“洛陽東有桃李,繞飛落。洛陽女子容顏絕美,獨坐庭院,看著散落的梅花,長長嘆息。今年花的顏色變了,明年誰在。.....古人自雒城東壹蹶不振,今人猶出風。年年花相似,年年人不同。”不僅使用重復的句式,而且重復同壹個意象,以此來強化年輕時代和流年的主題。再如《宮子行》,滑輪體、頂針格、疊詞或句中重復等修辭技巧都被運用到了極致。這些藝術特征既能滿足演唱者對唱和記憶的需要,又能滿足讀者的心理期待。
總之,劉希夷的詩歌具有朝氣蓬勃、意象細膩、浪漫典雅、自然質樸等特點。劉希夷是壹個名不見經傳的詩人,但他卻成為初唐詩歌發展的壹個總結。他為初唐詩歌的發展畫上了壹個完美的句號,並以自己的實際創作預示著新的詩歌高潮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