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照(414-470),本名明遠,東海縣(今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人,我國南朝、宋時期傑出的文學家、詩人。
宋元嘉中,臨川王劉義慶曰:“集文士者,必從近也。”鮑照因其詩之美而受到重視,因此被引用為“侍郎史”。元嘉十六年,被宋文帝起用為總秘書兼總秘書。大明五年入前軍,故稱“保參軍”。太史二年,劉子愷起兵反明帝,失敗。鮑照死在亂軍中。
鮑照是宋元時期著名的詩人,與顏延之、謝靈運並稱“元嘉三大家”。他的詩歌註重描寫山水,註重對仗和修辭。被譽為“袁家提”的世界,現存的《包沈駿集》代代相傳。
詩歌散文
代自冀北門旅遊
羽從側亭,篝火入鹹陽。
招兵動員,救援北方。
是強,而魯陣是精而強。
天子按劍,使者隔空相望。
雁行石徑邊,飛梁銼。
簫鼓流於韓之心,甲上霜。
風刮得很大,沙子在飛舞。
馬的毛會像刺猬壹樣收縮,它的角也無法伸展。
危難之際見臣節,天下大亂,忠義之士。
把生命獻給主,死時為國喪。
做出贊賞的評論
鮑照與謝靈運、顏延之並稱為“元嘉三傑”,是南朝劉宋時期成就最高的文學家。他所處的時代恰逢南北對峙:北魏太武帝滅北後,壹直覬覦南方;南方的宋文帝壹直在策劃北伐。南北雙方虎視眈眈的緊張氣氛,激發了鮑照慷慨報國的激情,促使他寫出了這部堪稱唐代邊塞詩鼻祖的作品。這首詩的題目是《代在北門行》。要知道,《代載北門行》是漢樂府的曲子名稱,《代載北門行》是鮑照模仿漢樂府的曲子而作的新詩。作品描寫了想象中的漢朝將士,在外敵入侵的危急時刻,奮不顧身奔赴戰場,歌頌了他們忠於使命、不怕犧牲的高尚情懷。
全詩二十句,分為三層。前八句是第壹層,寫的是緊張的戰前局勢。“羽太祖側閣,火燒鹹陽。招兵動員,救援北方。是強,而魯陣是精而強。天子怒劍,使者隔空相望。”寫外敵以馬壯之力悍然入侵我國。天子聞訊大怒,積極出兵。其中“分兵救北”的“救”字寫出了戰前局勢的危機;“天子怒劍”的“怒”字,表現了敵人的不公,也表現了我們的憤慨。
中間八句是第二層,說的是出征的士兵都是勇於上邊塞的。詩人描寫了西北獨特的石徑、山脊、小谷、雙虎、疾風、碎石等邊陲風光,以及“馬毛縮如刺猬,犄角伸不開”的艱難現象,突出了作戰環境的荒涼和氣候條件的惡劣。
然而,士兵們報國的雄心並沒有因為敵人的強硬和惡劣環境而衰減。詩的後四句是:“危難之際見臣節,天下大亂,忠義之士。把妳的身體丟給主,作為國喪而死。”在這裏,詩人對臨危不懼、誓死報國的軍人的熱情贊美,足以激勵當代官兵培養獻身使命、守護人民錦繡家園的愛國情懷。
來源:中國之聲《國防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