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長方形,由兩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上藍下黃,長寬比為3: 2。烏克蘭於1917年成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成為前蘇聯成員國。自1952起,采用類似前蘇聯的五角星、鐮刀、錘子圖案的紅旗,只是旗的下部有寬闊的藍色邊框。1991宣布獨立,1992年烏克蘭恢復獨立時的國旗是藍黃兩色。
國徽:是盾形紋章。藍盾上的金色三叉戟是國徽的主體。它是弗拉基米爾大公時代基輔國家的象征,象征著烏克蘭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發展的連續性,也是烏克蘭民族觀念復興和爭取民族獨立的象征。
首都:基輔。1995 165438+10月23日,烏克蘭法律術語委員會決定將首都的拉丁拼寫由“基輔”改為“基輔”。人口:262.6萬(2002年65438人+2月365438人+0)。
重要節日:統壹日:65438+10月22日紀念東、西烏克蘭合並;東正教聖誕節:65438+10月7日;勝利日:5月9日(慶祝二戰戰勝德國法西斯,歐洲戰爭結束);憲法日:6月28日(紀念1996頒布獨立後制定的第壹部憲法);獨立日(國慶節):8月24日;基輔解放日:165438+10月3日(1943);烏克蘭火箭炮兵節:165438+10月3日(1997)
國家政要:維克托·尤先科總統於2005年6月5438+10月宣誓就職,同年2月就職;最高蘇維埃主席沃洛德梅爾·利特溫於2002年5月當選;維克托·亞努科維奇總理於2006年8月就職。
人口:47.65438億(截至2005年6月)。烏克蘭是壹個多民族國家,有110多個民族。主要民族是烏克蘭人(約占70%),其他還有俄羅斯人、猶太人、白俄羅斯人、摩爾多瓦人、波蘭人和保加利亞人。官方語言是烏克蘭語,俄語也廣泛使用。主要宗教有東正教和天主教。
自然地理:面積60.37萬平方公裏(占前蘇聯的2.7%),東西長1.300公裏,南北長900公裏。它位於歐洲東部,黑海和亞速海的北岸。它北面與白俄羅斯接壤,東北面與俄羅斯接壤,西面與波蘭、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接壤,南面與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接壤。大部分地區屬於東歐平原。西部喀爾巴阡山脈的高維爾拉山海拔2061米,為最高峰;在南方,有克裏米亞山脈中的羅馬-科什山。東北部是俄羅斯中部高地的壹部分,東南部有亞速海和多涅茨海脊沿海丘陵。境內有116條河流100多公裏,第聶伯河最長,流經烏克蘭的長度為981公裏。其他還有南布格河、德涅斯特河左岸、北頓涅茨河、普魯特河、多瑙河(河口部分)等。中國有3000多個天然湖泊,主要有雅爾帕格湖、蘇塞克湖、卡古爾湖和阿裏貝湖。受大西洋暖濕氣流影響,大部分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克裏米亞南部為亞熱帶氣候。1年平均氣溫為-7.4℃,7月平均氣溫為19.6℃。年降水量東南部300毫米,西北部600-700毫米,多在6月和7月。
基輔街頭的雕塑
簡史:烏克蘭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條件良好。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烏克蘭飽受戰亂之苦。烏克蘭民族是古魯的壹個分支。“烏克蘭”壹詞最早出現在《史記》羅斯(1187)。9-12世紀,烏克蘭大部分地區並入基輔俄羅斯。1237至1241,蒙古金帳汗國(巴鬥)入侵占領基輔,城毀人亡。14世紀由立陶宛和波蘭大公國統治。15世紀,烏克蘭民族大體形成。1654年,烏克蘭東部並入俄羅斯,烏克蘭西部獲得俄羅斯內部的自治權。65438+上世紀90年代,烏克蘭西部也被並入俄羅斯。1917 12 12,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從1918到1920,烏克蘭西部被波蘭白匪占領。蘇聯成立於1922年,烏克蘭東部加入聯盟,成為蘇聯的創始國之壹。1939,165438+10月,烏克蘭西部與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並。1940年8月,北布科維納和壹部分比薩拉比亞並入烏克蘭。1941年烏克蘭被德國法西斯占領,1944年10年烏克蘭全境解放。1945 10 10月,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作為非獨立國家與蘇聯壹起加入聯合國。1990 16年7月,烏克蘭最高蘇維埃通過了《烏克蘭國家主權宣言》,宣布烏克蘭憲法和法律優於聯盟法律;並有權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1991 8月24日,烏克蘭脫離蘇聯,宣布獨立,更名為烏克蘭。1996年通過了新憲法。切爾諾貝利核事故
“花園城市”——基輔街頭的花花草草
綠植環繞的露天咖啡屋。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24個州,1個自治共和國,2個直轄市和27個行政區。具體如下:克裏米亞自治共和國、基輔、文尼察州、沃倫州、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頓涅茨克州、日托米爾州、外喀爾巴阡州、紮波羅熱、伊萬·弗蘭科夫、基洛夫格勒、盧甘斯克、利沃夫、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薩。
政治:1996年6月28日,烏克蘭議會通過了獨立後的第壹部憲法,確定烏克蘭為主權、獨立、民主的法治國家,實行* * *制度。總統是代表國家的最高國家元首;最高蘇維埃是立法機關;內閣是行政機關,對總統負責。議會由450名議員組成,實行壹院制,任期四年。烏克蘭議會通過了包括憲法修正案在內的壹攬子法案
雅爾塔黑海邊懸崖上的俄羅斯古堡。
經濟:烏克蘭的工業和農業都比較發達。主要工業部門有冶金、機械制造、石油加工、造船、航天和航空。盛產糧食和糖,經濟實力在前蘇聯排名第二,有前蘇聯“糧倉”之稱。頓涅茨克-第聶伯河沿岸三大經濟區:京基區、西南經濟區、南方經濟區,工業、農業、交通、旅遊業相對發達。煤炭、冶金、機械和化工是其經濟的四大支柱。這裏有森林和草原,有許多河流流經,水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為4.3%。礦產資源豐富,有72種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錳、鎳、鈦、汞、鉛、石油、天然氣、石灰石、白雲石、石墨、耐火土、石化原料、建築材料等。其中鐵礦石儲量為194萬噸,占整個蘇聯的30%,錳礦占80%,前蘇聯最大的煤礦也在烏克蘭。錳的儲量居世界前列,有390億噸無煙煤和煙煤,60億噸褐煤。黑土居世界首位,占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動物種類繁多,包括350多種鳥類,約100種哺乳動物,200多種魚類。能源嚴重短缺。僅天然氣每年就需要進口730億立方米,每年進口的能源總額約為80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二以上。俄羅斯是烏克蘭最大的能源供應商。近年來,烏克蘭對外貿易壹直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壹左右。主要出口黑色冶金產品、機械設備、電機、化肥、鐵礦石和農產品,進口天然氣、石油、成套設備、化纖、聚乙烯、木材和藥品。
基輔母親山上手持劍和盾的母親雕像和腳下的蘇聯衛國戰爭歷史博物館。
軍事:烏克蘭軍隊成立於8月24日,1991。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前蘇聯的大量先進武器裝備和戰略儲備物資。1992年,烏克蘭宣布其無核、中立、不結盟政策,開始進行大規模裁軍。根據蘇聯和美國簽署的《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所有核武器都是在俄羅斯和美國的幫助下銷毀的。截至2004年7月,烏克蘭武裝力量有35.5萬人,從人數上看世界排名13,但烏克蘭軍隊人均支出在世界上僅排名126。為改善士兵待遇,提高軍隊裝備水平,烏克蘭決定大幅裁減軍隊人數。
新聞出版:各大電視臺除國家電視臺1由政府出資外,均為民營股份制電視臺,“國際”電視臺和1+1影響力較大。較有影響的報紙:政府機關報:《政府信使報》、《工人報》和議會機關報《烏克蘭之聲》。民營綜合類報紙《事實與評論》獲得最佳報紙獎1998。《每日鏡報》和《鏡報》是有影響力的政治出版物。
外交:積極開展與歐洲國家的雙邊外交,參與歐洲壹體化進程,穩定並努力改善與俄羅斯的關系,保持東西方政策平衡。2000年,烏克蘭領導人宣布其外交的核心方向是“多元化、可預測性、穩定性和保持非集團地位”。外交的三大重中之重是:歐、俄、美,三個方向“都給予足夠的重視,相輔相成”。
俄羅斯-烏克蘭刻赤海峽爭端
烏克蘭-俄羅斯天然氣價格爭端
俄羅斯和烏克蘭愛恨交織了300年。
與中國關系:1991 65438+2月27日,中國承認烏克蘭獨立。1992 65438+10月4日,中國和烏克蘭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