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徐州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徐州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屈原簡介(約公元前304- 278年)

楚國是戰國末期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他叫平,字子原,是熊通之子屈先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屈原是中國第壹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創了詩歌從集體歌唱到個人獨立寫作的新時代。他是中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創始人,是“世界文化四大名人”(波蘭的哥白尼、英國的莎士比亞、意大利的但丁)之壹。

屈原壹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清襄王三個時期,主要活動在楚懷王時期。這壹時期是中國即將統壹的前夕。"秦始皇是橫的,楚王是豎的."屈原出生於貴族家庭,善於治亂,所以早年受到楚懷王的青睞,是左派。為了實現統壹楚國的大業,三閭博士積極輔佐楚懷王改革國家。楚國壹度出現國富民強,諸侯難望的局面。但由於屈原與楚國腐朽的貴族集團在內政外交上的尖銳矛盾,以及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被壹幫小人物陷害,被楚懷王疏遠。

王懷十五年(前304年),張儀用壹大筆錢收買了晉商、子蘭、鄭袖等人為奸細。同時,他欺騙王懷斷絕外交關系。被騙後,惱羞成怒,兩次出兵秦國,都被打敗。於是屈原奉命出兵齊國,重建齊楚之間的良好關系。在這裏,張儀又壹次從秦國走到了楚國。

王懷三十年,屈原回到杜瑩。同年,秦約見武官,被秦扣留。最後死在秦國。王祥登基後,繼續執行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流放到江南,在袁和項之間徘徊。在二十壹年(公元前278年),秦國將白城攻破。

屈原的作品有《離騷》、《田文》、《九歌》(11)、《九章》(9)、《招魂》等,共23篇。此外,《蔔居》和《漁父》是否為屈原所作,學界尚有爭議。它用問題連續向天提出了172個問題,涉及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諸多領域,表現了詩人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九歌》是壹組以民歌為基礎的祭祀神的音樂歌曲,詩中塑造了大量的神的形象,其中大部分是人與神的情歌。

屈原的作品記錄了他對“美麗政治”理想的堅持和對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的鬥爭。他的“美政”理想在作品中有所表現,即“養才而賦能,惟隨索而不十分滿足”(《離騷》)。所謂“養賢任能”,就是選拔真正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國家,來反對天下的貴賤。說明選拔人才不分地位是合理的。所謂“遵法而不十分滿意”,就是要完善法度,即法不貴,限制舊貴族的特權。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對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的尖銳反對,表達了他擺脫不良政治的進步要求,其最終目的是挽救祖國危亡,使楚國富強。與此相關,屈原的作品也深刻地揭示了楚。同時,他表現出了關心國家和人民、熱愛國家、獻身祖國的決心。屈原雖然被流放甚至流放,但他始終想著祖國的興亡和人民的疾苦,希望楚王悔過自新,奮發圖強,做復興的主人。他知道忠於誠實和坦率會招致災難,但他總是“隱忍”。明知自己面臨重重危險,在“用楚料”的時代,他本可以遠赴他國尋找出路,但他卻不肯離開楚國,這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和“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誌。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壹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是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作為壹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者,屈原熱愛祖國和人民,堅持真理,視死如歸的精神,以及“日月爭光”的崇高人格,千百年來激勵和哺育了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在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作為壹個偉大的詩人,這種精神更加明顯。它不僅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從集體唱和到個人原創的新時代,而且他的新詩風——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詩歌創作開辟了壹片新天地。後人也把楚辭和《詩經》合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的詩。

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最受人民敬仰和愛戴的詩人。根據隋書延續和地理的和諧,屈原在農歷五月初五投江自盡。中國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源於人們對屈原的紀念。1938年至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壹,受到好評。

主要作品:

玖文,哀,離騷

九歌:九歌大司命,九歌東皇太乙,九歌董軍,九歌國喪,九歌河伯,九歌禮魂,九歌山鬼,九歌少司明,九歌祥符,九歌項峻,九歌雲中君。

離騷

《楚辭》是戰國時期楚人屈原的作品。關於文章的標題,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解釋為“留憂”;王毅解讀為《楚辭》中的“不要著急”;接近人要麽被解釋為“訴苦”,要麽被解釋為“楚國‘老商’這個名字的另壹種寫法”。關於寫作年代,有人認為是寫於楚懷王王朝,詩人被異化之後;有人認為,詩人在清朝被放生到江南的時候。到目前為止,尚無定論。《離騷》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浪漫主義政治抒情詩。詩人描寫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品德和理想,表達了自己被謀殺的苦悶和矛盾,斥責楚王昏庸、小集團橫行,未能表現出對“美麗政治”的堅守

理想,抨擊黑暗現實,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汙的戰鬥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詩中大量運用了古代神話傳說,通過想象和聯想,形成了壹個瑰麗奇特的幻想世界,也表現了詩人在幻想世界中漫遊,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詩中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借助具體生動的藝術形象表達深刻的內容,極具藝術魅力。《離騷》具有深刻而現實的積極浪漫精神,對後世影響深遠。

李白(701-762),字太白,是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壹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他經歷坎坷,思想復雜。他不僅是壹位才華橫溢的詩人,還是壹位遊俠、刺客、隱士、道士和謀士。儒道遊俠都在他身上有所體現。“功成身退”是主導他壹生的主導思想。

李白給後人留下了900多首詩。這些輝煌的詩篇展現了他壹生的心路歷程,是盛唐社會現實和精神生活的藝術寫照。李白壹生誌向遠大,他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對名利的向往。這在《傅亮吟》、《讀諸葛武侯傳》、《愛蔡舍人熊》等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李白從少年時代就喜歡任俠,寫了許多遊俠詩,其中《霹靂遊俠》是代表作。長安三年的政治生活對李白的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現實之間存在著尖銳的矛盾,難以言喻的痛苦和怨恨在他的胸中積聚。怒而作好詩,於是他寫了壹系列對古人的懷念,比如《難去》、《古風》、《答王十二寒夜》等等。為壹個人的壹生悲傷,難以送走的名句。李白大半輩子過著漂泊的生活,遊歷了全國許多名山大川,寫下了大量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優美詩篇,以此來表達自己熱愛自由、向往解放的情懷。在這類詩歌中,奇異的山川與他叛逆不羈的性格交相輝映。這類詩在李白的詩歌作品中占有很大數量,被歷代傳誦,其中《夢裏登天目山》是最傑出的代表作。詩人用淋漓暢快的詩句,自由地展開想象的翅膀,寫出了種種精神上的冒險和追求,讓壓抑壓抑的靈魂在夢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和“哦,我怎麽能嚴肅地向地位高的人和身居高位的人卑躬屈膝,他們永遠不會忍受被展示壹張誠實的臉!”詩中,也暴露出詩人的驕傲,成為後人審視李白偉大人格的重要依據。

蘇軾是中國北宋時期的文學家、畫家和書法家。子曰戰,號東坡居士。宋代梅州(今四川眉山市)人。他的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都是古代著名的文學家,在世界上被稱為“蘇三”。嘉佑進士,任鳳祥簽判,主張革除弊端。宗申反對變法,但在密州、徐州抗洪滅蝗,濟貧救孤,建樹良多。後來又以“謗朝廷”貶謫黃州。哲宗當時是翰林學士,認識杭、應、楊、丁。惠宗第壹次被赦免。詩、詞、散文都代表了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

蘇軾的詩多是抒發仕途坎坷的情懷,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現實黑暗的。詩風大膽清新,尤其在比喻上。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蘇軾的詞題材廣泛,有追思往事,有贈答,有送行,有說理,也突破了嚴格的節奏,促進了詞的發展。代表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開創了豪放派詞壇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蘇軾散文中的王陽議論文,隨意性強,敘事結構嚴謹清晰。如《石鐘山集》、《何方亭集》等都是與《赤壁賦》、《後赤壁賦》齊名的作品。與歐陽修並稱“甌塑”,是“唐宋八大家”之壹。文學思想強調“有所為有所不為”,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在法度上創新,在豪放之外放妙理”。投身升官之後,黃庭堅和秦觀都出了門。

蘇軾還擅長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曾師從晉、唐、五代名家,拜王僧虔、李詠、徐浩、顏真卿、楊凝式為師,自成壹家。紫雲:“我不可能出了壹本書”;又有雲:“要創新,不練古人。”黃庭堅說他:“早年筆力脫俗,不如老板自然”;又雲:“到了黃州,筆力甚大。”晚年受海外風浪影響。此外,他的學識、胸襟、學識處處出眾,壹生跌宕起伏。他的書法風格豐富而天真,妳可以通過看他的書法想象他是壹個人。人和書互相尊重。當時,他的兄弟、子侄、尤、麥、郭,以及他的朋友、趙靈之都曾師從他。後來著名的歷史人物如李綱、韓世忠、陸遊,以及明代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等也都向他取經,可見影響之大。

蘇軾在畫中畫墨畫竹,比文學更凝練,有舞蹈之勢。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到頂。我問:為什麽不分段分呢?說:竹生時,為何壹根壹根生?”他還擅長做古樹怪石,米芾也說:做枯枝,無端纏繞;石頭是硬的,而且很奇怪,很不合理,比如它胸前的凹陷。“可以看出他的畫很異想天開。他的書畫理論思想突出,畫論影響深遠。如重視神似,提倡畫外之情,畫要有寄托,反對形式的雷同和程式的限制,提倡“詩畫合壹,藝術性和清新性”,明確提出“文人畫”的概念,為“文人畫”的後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現存的書籍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謝謝老師的論文》和幾篇《祭黃隨筆》。幸存的畫作有《古木奇石》;近幾年發現的《瀟湘竹石卷》也是他的作品。詩有《東坡七章》,詩有《東坡樂府》。清代,王文豪對蘇文忠的公詩進行了完整的編纂和註釋。

蘇軾(1037-1101年),四川眉山人,北宋傑出的文學家、畫家,與父親蘇洵、哥哥蘇轍並稱“三蘇”。蘇軾二十壹歲時已是秀才。在宗申時期,他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和湖州工作。元豐三年(1080),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為甬團助理員。在黃州四年多,在城東坡耕地,故名“東坡居士”。哲宗即位後,歷任翰林學士、上座學士、禮部尚書,在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皆知。晚年被貶至惠州、儋州。大赦北歸,途中死於常州,葬於河南郟縣,追文仲公。

蘇軾任地方長官期間,關心百姓疾苦,做了許多惠民的好事,深受百姓擁護。蘇軾是壹位博學多才的散文家,是唐宋八大家之壹,他的文學作品標誌著北宋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蘇軾是著名詩人,與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並稱“蘇黃”。傑出詩人蘇軾開創了豪放詞風,與傑出詩人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對後世影響很大。蘇軾是壹位著名的書法家。他與黃庭堅、米菲、蔡襄並稱“宋四家”。蘇軾也是壹位著名的畫家。另外,杜甫(712-770),字美,河南珙縣人,在農田水利、教育、音樂、醫學、數學、金石學、美學、烹飪等方面都有很大成就。祖父杜是初唐著名詩人。青年時代,他遊歷江浙、河北、山東,兩次與李白相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唐玄宗天寶五年(746年),杜甫來到長安。第二年,他參加了唐玄宗的科舉考試。由於奸臣李的阻撓,沒有壹個考生被錄取。從此沒有辦法上進,生活貧困。直到天寶十四年(755),他才得到“由衛領府入”的職位,負責看守兵工廠。同年安史之亂爆發,杜甫正在鳳縣(今陜西蒲城)探親。第二年,把家安在鄞州(今陜西省富縣)羌村,投奔在靈武(今甘肅省)即位的肅宗。途中被起義軍俘虜,帶到被占領的長安,期間目睹了起義軍的殺掠暴行和人民的苦難。直到至德二年(757年)四月,他才冒險到肅宗的暫居地鳳翔(今陜西鳳翔縣),被授予官職左。不久後,他因幫忙看家,被貶為參軍化州書記。此後,他對現實政治非常失望,放棄了官職,舉家西移,最後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他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壹座草堂,名曰杜甫草堂。後來,他被嚴武推薦為校勘部的科員和員外郎。嚴武死後,離開成都,壹家人住在夔州(今四川奉節縣)。兩年後,從夔州到江陵、衡陽。唐太宗五年(770),詩人死於湘江壹舟。

他的詩歌在藝術上以豐富多樣著稱,時而豪放奔放,時而陰郁悲涼,或絢麗多姿,或質樸無華。他擅長格律詩,也是新樂府詩風的開創者。他的詩節奏和諧,遣詞造句精煉,“醉心於人間性善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他嚴謹創作態度的真實寫照。在中國文學史上,被譽為“詩聖”。他的1400多首詩流傳至今。這是杜少陵。

杜甫草堂是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壹,位於成都西門外的浣花河畔,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居住成都時的故居。

杜甫(公元712-770),字美,號少陵夜老,因任工部督學,又被稱為杜工部。河南珙縣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時期,壹生坎坷,最終失敗。因其詩歌創作的輝煌成就,被譽為“詩聖”,至今流傳詩歌1400余首。

公元759年冬末,杜甫為躲避安史之亂,流亡成都。第二年春天,在朋友的幫助下,他在美麗的浣花溪旁建起了壹座小屋,就是他詩中所說的“萬裏橋西府,百花潭北莊”的成都草堂。他在這裏生活了近四年,留下了240多首詩歌,如《春夜喜雨》、書香等名篇,其中《茅屋被秋風吹破》是千古佳作。

杜甫在成都生活交遊,詩文書畫,奇葩層出不窮。“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陵秋雪,吳棟萬裏船停門口。”這首《四絕句(第三)》生動地描繪了詩人在草堂看到的伯家的春色。765年,嚴武病逝,失去唯壹依靠的杜甫不得不忍痛告別成都。

如今的杜甫草堂經過多次修復,占地240多畝,是成都最集中的旅遊景點之壹。草堂內,楠木參天,梅竹成林,溪流蜿蜒,橋亭交錯,柴門花徑,曲徑通幽,園林格局典雅秀麗。建築從正門開始,依次是大廟、詩史殿、柴門、工部殿。其中大廟和柴門是杜甫詩中提到的草堂的原始建築。詩史殿正中是杜甫的塑像,殿內有歷代名人題寫的對聯和匾額。工部神龕裏有壹幅杜甫畫像,同行的還有陸遊和黃庭堅。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為杜甫草堂博物館,館藏各種資料圖書3萬余冊,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時期杜甫詩歌的精刻、影印、手抄本,以及各種現代印刷本,還有15種語言的外文譯本和韓國、日本出版的120多種中文版畫。杜甫壹生寫了1000多首詩,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吏》。杜甫的詩充分表達了他對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封建社會剝削者與被剝削者的尖銳對立:“朱門酒臭路凍死骨!”這首不朽的詩被中國人民世世代代銘記。“節約的時候敢愛死,孤獨的時候又害怕!”這是杜甫對祖國無比熱愛的充分表現,也是他的詩歌廣受歡迎的原因。杜甫的愛國熱枕在他的《春望》、《皇軍收復黃河兩岸》等名作中也十分豐富。在《三官》《三告別》中,他歌頌了廣大人民群眾忍受各種痛苦的愛國精神,甚至向讀者展示了他那顆愛國愛民的童心。出於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必然會對統治階級奢侈放蕩的嘴臉和禍國殃民的罪行產生強烈的仇恨。這壹點,在不朽名作《車店》、《兩為道》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壹個偉大的愛國者對國家和人民的關心必然會以其他方式表現出來。杜甫的壹些關於事物和風景的詩,甚至那些關於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詩,都滲透著對祖國和人民的深厚感情。總之,杜甫的詩是唐朝衰落的藝術記錄。杜甫以積極的入世精神,勇敢地、忠實地、深刻地反映了極其廣泛的社會現實。無論什麽樣的險惡形勢,他都沒有失去信心。在中國文學的歷史長河中,杜甫詩歌的認知功能、借鑒功能、教育功能和審美功能是不可企及的。

杜甫詩歌最大的藝術特色是詩人往往把主觀感受隱藏在客觀描寫中,讓事物自己打動讀者。比如《兩為道》中,詩人並沒有直接斥責楊兄妹的放蕩,但從他們的衣著、飲食等方面的具體描寫中,作者的愛恨態度已經充分顯露出來。

杜甫的詩樸實、通俗、寫實,但技巧性很強。他還經常使用獨白和諺語來突出人物的個性。

杜甫的詩在刻畫人物的時候,特別擅長描寫細節,比如有壹段描寫北伐戰爭中妻子兒女的話。

杜甫詩風多變,但總體上可以概括為沈郁頓挫。這裏的抑揚頓挫指的是文章的深層意蘊,而頓挫指的是感情、語氣、音節的起伏。

這些都奠定了杜甫在中國三千多年文學史上至高無上的“詩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