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文章由時有詩,時有詩組成。

文章由時有詩,時有詩組成。

白居易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山西]。白居易於唐代宗大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出生於東郭寨。武宗會昌六年(846)八月卒於【河南】洛陽,享年75歲。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為白傅、白文公。他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要及時寫,詩要為物寫。他寫了許多感嘆時代、反映人民疾苦的詩,對後世影響很大。他是中國文學史上非常重要的詩人。

人生以44歲被貶江州司馬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是濟世時期,後期是獨善其身時期。白居易是貞元二十六年(800)29歲的秀才。歷任省校書記、省校書記、翰林學士。元和年間,他出走拾遺,寫了大量諷刺詩,包括《秦中吟名篇十首》、《新樂府詩五十首》,令達官貴人咬牙切齒、悔腕變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親因精神失常在長安去世。按照當時的規矩,白居易回老家守孝三年,辦完喪事回到長安。皇帝安排他當大夫左贊善。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四十四歲時,宰相吳和欽差大臣鐘誠裴度遇刺身亡,吳當場死亡,裴度身負重傷。對於這麽大的事件,當時當權的宦官集團和舊官僚集團都保持冷靜,不急於處理。白居易很生氣,為了法紀,他敦促當局嚴令緝拿兇手。但掌權者非但不稱贊他熱心國事,反而說他是東宮的官員,在諫臣面前談論國事是擅闖的行為。他還說他媽媽在看花的時候掉進井裏死了。他寫了關於花和井的詩,傷害了孝道。這樣的人不配做大夫左贊善陪太子讀書,應該驅逐出北京。於是被貶為江州司馬。其實他得罪的原因就是那些諷刺詩。

宦降江州,對白居易打擊很大。他說自己是“消除了表面上的煩惱和快樂,消除了胸中的是非”,他早期的佛道思想也隨之成長。三年後,升任中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憲宗在長安猝死,唐穆宗繼位。穆宗愛才,召回長安,先後做了外交大臣、大夫、博士、國學。但當時朝鮮壹片混亂,大臣爭權奪利,內鬥不斷;穆宗在政治上懶惰,不聽勸告。於是催放,長慶二年任命穆宗為杭州刺史,杭州期滿後任命蘇州刺史。晚年被太子客分為東都。七十歲的官員。相比前期,他消極了很多,但畢竟是壹個曾經有所作為,積極為民請命的詩人。他此時的壹些詩作,仍然流露出他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懷。他依然勤於政事,做了很多好事,比如疏通了李泌開鑿的六口井,解決了人民的飲水問題;他在西湖上築起長堤蓄水灌溉田地,並寫下了通俗易懂的《錢塘江石頭記》,刻在石頭上告訴人們如何蓄水排水。他以為只要堤防如法,就不會遭受旱災。這就是著名的“白堤”。

白居易和李白、杜甫壹樣,嗜酒如命。張文倩在《苕溪魚藏從化》中說:陶淵明雖然愛喝酒,但由於家境貧寒,不能經常飲酒。和他壹起喝酒的都是撿柴火、抓魚、種地的農民,地點也在樹林和田地裏。白居易在家釀酒,每次飲酒必有絲竹相伴,妓女伺候。和他壹起喝酒的都是社會上的名人,比如裴度,劉禹錫。

67歲時,他寫了壹本醉音先生的傳記。這個醉酒的尹先生就是他自己。他在傳記中說,有壹個人叫醉音先生,不知道他的名字、家鄉和官職,只知道他做了三十年官,退休到了洛杉磯。他住在池塘,竹竿,樹,亭子,浮橋等等。他喜歡喝酒,朗誦詩歌,彈鋼琴,和酒鬼,詩歌空間社,鋼琴愛好者壹起玩。事實也是如此。白居易壹直漫遊在洛陽內外的寺廟、山崗、春石。

每當天公作美,或下雪,他就邀請客人到他家,先刷壇子,再開詩,再捧絹竹。於是壹邊喝酒,壹邊背詩,彈鋼琴。有壹個男孩在玩“穿著禮服和羽毛”和壹個小妓女唱“楊柳枝”,這是壹種很大的樂趣。直到大家都喝醉了才停下來。白居易有時心血來潮去野外,在車上放壹架琴和壹個枕頭,在車兩邊的竹竿上掛兩個酒壺,抱著琴喝酒,高高興興地回來。

據《可憐的紀悠》記載,白居易有壹個池塘,他可以在那裏劃船。他招待客人,有時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掛壹百多個空袋,裏面裝著酒和佳肴,隨船同行。當他想吃或喝的時候,他把它們拉起來,當他吃完或喝完時,他又拉起壹個,直到他吃完或喝完。

方紹《翟波辨》卷上說:白樂天寫的二千八百首詩中,有八百首是醉的。這個數字不小。

他喝酒的時候,有時候壹個人喝。比如他在蘇州做刺史的時候,公務繁忙,用酒罷免他。他喝了壹天酒來緩解他九天的辛苦。他說:別小看壹天的醉酒,那是消除九天的疲勞。如果妳沒有九天的疲勞,妳怎麽能治好國家的人民?壹天不醉,如何娛樂身心?他用酒來結合工作和休息。

更多的是和朋友喝酒。他在《與李十壹醉記元九》詩中說;花時醉斷春愁,醉時折枝作酒。《致元稹》詩中說:花遊鞍馬,雪中壹杯酒。在《飲酒飲酒與夢及約後期》詩中,他說;* * *放壹桶壹萬,三年看七十。他在《憶袁九與李十壹醉》詩中說:舊瓶中有壹線綠,靜爐中有壹抹紅。隨著黃昏,雪即將來臨,來杯酒怎麽樣?等等,等等。

白居易享年75歲。葬於龍門山。他死後,唐玄宗寫了壹首詩悼念他,說:“誰教明路作詩六十年,作玉連珠?”浮雲不出名好住,自然是幸福的。男生演繹《長恨歌》,胡二會唱《琵琶行》。文章充斥著人們的耳朵“有壹段時間,我悲傷地想念妳。”

魯鎮,河南伊寧人,用石頭刻了醉陰先生的傳記,立在墓旁。傳說洛陽人和各地遊客都知道白居易壹生嗜酒如命,所以都來掃墓敬酒作為紀念。墓前的廣闊土地經常潮濕,從不幹燥。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傑出的詩人。他的詩歌思想和創作,突出強調通俗性和現實主義,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九書·同元》中,他明確地說:“仆從旨在助二者,其為獨立。永遠服務的是道,發明的是詩。稱之為諷刺詩,也是誌在助人;叫閑適詩,也不錯。”由此可見,在白居易的諷刺、閑適、感傷、雜律四種詩中,前兩種詩最受重視,因為它們體現了他的“為民服務,時時向善”。他的詩歌思想主要建立在早期諷刺詩的基礎上。

早在元初,白居易就表現出壹種強調現實主義、通俗性和諷刺性的傾向:“今褒今貶若無考證,懲勸之道有所欠缺;如果《美人刺》這首詩不考政治,那補考的意義就廢了。.....賜辭賦並以諫、諷之者,雖質野也。“詩歌的作用是懲惡勸善,彌補時政。詩歌的手段是褒貶,是訓誡和諷刺,所以他主張:“設官集詩,開諷道,察其得失,通其情懷。”(《詩六十九》)他反對單純追求“高宮律動”和沒有內容的“奇筆”,更反對齊梁以來“嘲風弄花”的華麗詩風。在《新樂府序》中,他明確指出寫詩的標準是:“其言之質與徑,欲見者易辨;“他的話直截了當,對想聽的人深加訓誡;它的事是有核的、真實的,所以采用它的人可以傳信;它的身體很光滑,可以在音樂歌曲中播放。”這裏的“質與徑”、“直與切”、“芯與實”、“順與順”分別強調語言要樸實通俗,論述要直白外露,文筆要絕對虛假純粹,形式要流暢通順,具有歌謠的色彩。換句話說,詩歌必須真實可信,通俗易懂,易於傳唱,才能被認為是極致。

白居易對詩歌的上述要求只有壹個目的,那就是彌補時政。於是他接著說:“總之,為君、為臣、為民、為事、為物,而不是為文。”(《新樂府序》)在《九書同元》中,他回顧了自己早期的創作情況,說:“自來朝後,年紀漸長,讀的東西也多了。每次和別人說話,他都多問時事;每讀史,多求真與道,方知文章寫在時,歌詩寫在物。”做給時間看,第壹件事就是做給國王看。他還說:“惟傷民病,不知何時避”(關於唐曲的兩首痛詩之二),創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諷刺詩,但總的方向是“惟歌使人病,望帝知”(寄唐生)。因為只有在天庭聽到了民情,皇帝開門,達到了民情,政治才會趨於平靜。

《琵琶行》和《長恨歌》是白居易最成功的作品,其藝術表現的突出特點是抒情因素的加強。與之前的敘事詩相比,這兩部作品雖然也是用敘事和描寫來表現事件,但卻不能再把事件簡單化,只用壹個中心事件和兩三個主要人物來架構整篇文章,比如作者即將接手的戲劇性的馬嵬事件,但在最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寫和環境氛圍的渲染上,卻潑墨如雨,以求自得其樂,盡管《琵琶行》就是這樣的故事。此外,這兩部作品的抒情性還表現在營造恰當的氛圍,用精選的意象烘托詩歌的意境。如《長恨歌》中的“他從臨時的宮殿裏凝視著荒涼的月亮,他聽到了晚雨中的鐘聲,在他的胸前切割”;琵琶中的“楓葉和成熟的燈心草在秋天沙沙作響”和“當河流神秘地向圓月擴展時”;或將慘淡的月光,夜雨的淅瀝聲和斷腸的鐘聲結合成壹個迷人的場景;或用沙沙的楓葉,鮮花和無邊的河流和月亮構成壹幅悲傷和孤獨的畫面,揭示了悲傷,悲傷和孤獨。

閑適詩和諷刺詩是白居易特別關註的兩類詩歌。兩者都有寫實、低俗、勤儉的特點,但在內容和情調上卻大相徑庭。諷刺詩以“扶二者”為宗旨,與社會政治密切相關,多寫豪情激奮;閑適詩的本意是“獨享”,“知足和諧,發揮性情”(玉元九書),從而表現出壹種淡泊、平和、閑適的心境。

白居易的閑適詩對後世影響很大。他樸實的語言風格和淡泊閑適的心境屢被人稱道。但相比之下,這些詩中隱退政治、安於太平的“閑適”思想,以及重歸佛門、效法陶淵明的態度,因為更符合後世文人的心理,所以影響深遠。比如,白居易有“爭兩螺角,妳得壹毛錢壹打”(《讓我們喝七曲》第七首)、“螺角上爭什麽,我就在石頭的火光裏送這具屍體”(《喝五曲》第二首)、“以後我就知道螺角怎麽了”(吳增《能變我飲食》第八卷)。也就是說,在宋人所給名稱的基礎上,“醉鬼、學究、東坡之名,皆出自白樂天之詩”(龔義正《芥子隱註》)。宋代詩人周必達指出:“本朝忠臣蘇文忠,不太註重許可,只愛樂天,屢次作詩。蓋奇的文章都是關於文字的,但是忠厚大度,口無遮攔,文字飽滿,與人有情,對事無動於衷,大致差不多。住在黃州,第壹個名字叫東坡,想必是從樂天中州開始的。”(《二老堂詩集》)這些都顯示了白居易及其詩歌的影響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