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如何理解活動素材的開放性?

如何理解活動素材的開放性?

“開放式教學活動”是指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和需求,通過選擇和設計開放性、層次性和挑戰性的活動內容和材料,引導幼兒通過開放式的活動組織,自主觀察、發現、學習和探索,並通過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讓幼兒主動發展的壹種教學活動形式。開放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開放的空間、開放的環境、開放的課程、開放的態度、開放的資源利用等。多年來,筆者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力求通過開放式的活動設計和組織,為不同層次的孩子提供最廣闊的學習、大膽探索、創造性表達和自主發展的空間,讓每壹個孩子都能從積極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滿足感,真正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第壹,構建開放的教學過程,需要建立開放的活動設計,創設探索性的問題情境,投放多樣的活動材料,營造開放的活動時空,實施激勵性的多元評價。1.在建立開放式活動設計的備課過程中,我壹直註重對原有教材內容的重新審視、分析、思考和把握,努力突破原有活動設計的局限,多方面挖掘和利用活動內容所蘊含的多元化教育價值,通過對教學內容的重組、拓展和結構,形成開放式的活動設計,營造開放的學習和發展空間,為幼兒提供更多的觀察、思考、想象、探索和表演。如在大課語言活動《小猴子的出租車》中,教材選用的童話故事《小猴子的出租車》以小猴子奇特多變的出租車為主線,描述了小猴子幫助壹位乘客解決問題順利上車的場景。故事新穎有趣,符合大班兒童的年齡特征。但如果在教學中只註重故事內容,只能被動地讓孩子了解猴子的做法,不能讓作為學習主體的孩子得到更多的發展。那麽,如何突破原有的活動設計,給孩子創造更多思考、想象、創造的機會呢?經過反復醞釀,我決定突破原來的故事,挑選了幾個特別的乘客——長頸長頸鹿、重象、滑蛋寶寶、水生金魚等。作為創作對象。通過誇大乘客的特殊性,突出乘坐過程中的矛盾,我很容易就引起了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自然而巧妙的為創作打下了基礎。活動是“這些特殊的乘客乘坐小猴子的出租車會遇到什麽樣的困難?”→“能不能幫小猴子想辦法解決這些乘客的問題?→“完全編故事”為主線,給孩子思考、討論、講述、創造故事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孩子大膽地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想辦法解決乘坐幾個特殊乘客的問題,嘗試自己編故事。開放式的活動設計有效地促進了兒童想象力和創造性講故事能力的充分發展。2.創造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在活動中,通過創設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情境,設計不同梯度的開放性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以合作、討論、探究的形式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從而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獲得各種能力的協調發展。比如中班的語言活動《小喜鵲是對的》,小熊幫媽媽做三次事的故事,生活化特征很強,蘊含著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技巧。為了充分調動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培養孩子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欣賞故事之前,我先放故事掛圖,引導孩子圍繞三個問題:①熊媽媽讓小熊幫忙澆水,但是水桶上有個洞。小熊該怎麽辦?②小熊去地裏幫媽媽收玉米棒子,應該怎麽做?(3)小熊幫媽媽運柴火到山腳需要什麽工具?充分討論,鼓勵孩子大膽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最後,通過師生的分析討論,總結出多種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幫助孩子學會正確處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3.放各種活動材料。在教學活動中,在活動材料的選擇、設計和利用上,要力求開放性、變化性、探索性和操作性。要求材料本身可以變化、重組並包含多種玩法,便於幼兒通過親身觀察、探索和操作實踐獲得真實具體的活動體驗,能夠為幼兒開展創造性探索和表演活動提供有效支持。如在“換沙袋”系列活動中,我園老師用舊牛仔褲等材料制作“換沙袋”,看起來像壹個大拳擊袋,可用於散打練習,增強臂力和腿部力量;打開大沙袋的拉鏈生產大豆種子,玩“扛豆”遊戲,練習負重爬行;豆子拉鏈壹開,就能制作出小沙袋和小布球,可以和辮子、彩杯等物品組合在壹起,玩“踢毽子”、“扔沙袋”等遊戲。同時,小布球還可以拼接成長長的毛毛蟲,供孩子拖拽追逐,發展他們躲閃和奔跑的能力。變化無窮的自制沙袋在多種多樣的變化中不斷給孩子們帶來新奇和驚喜,有效地引導孩子們繼續投入到新的探索活動中。同時,活動關註不同需求的兒童,提供不同層次、多樣化的活動素材供兒童自主選擇,滿足不同兒童的個性化需求。如中班綜合活動“春天的朋友”考慮不同幼兒的活動興趣和能力水平,在詩歌模仿後設計安排多樣化的小組活動:“畫畫——春天的朋友”、“制作頭飾——春天的小動物”、“表演——春天的朋友”等。,並提供紙板、紙袋、彩紙等各種材料,鼓勵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和呈現自己對詩歌的理解。4.為活動創造壹個開放的時間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