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清星兒·風雨為花愁》作者趙秉文,元代袁
風雨為花愁。暴風雨過後,花兒也該休息了。我勸妳花之前不要喝醉。今年妳會褪色,明年妳會掉腦袋。
占兩三個便宜。撿山之利,追遊之利。但不如教人有酒無事,有花無花,擇春秋。
翻譯:
沒有必要擔心花。她經受了風雨。風雨停了,也是花該落的時候。別吝嗇花前酒後,人生難得喝這麽多。今年花雕零,明年花雕零。就是在這個時候,人變白了。
有興趣的時候喝個兩三杯。選擇壹個綠水青山如畫的地方,好好逛壹逛!只要妳身邊沒有酒,不管它有沒有花,不管是春天還是秋天,妳都要好好遊壹遊。
贊賞:
有些作家擅長描寫人物。雖然只有幾筆,但通過指出它們的顯著特征,壹下子就把它們生動起來了。有些作者擅長描寫風景,但也只是把它勾勒得活靈活現,水花四濺。在古詩詞中,以“遊春”“詠春”為題材的作品多達數千種。
但大部分內容無非是“傷春”“悵春”趙秉文的《清星兒》好的地方就在於它和前人不壹樣,風格清新,語句清晰,用線描的手法自然、流暢、自然。比起很多古代的情詩,真的有壹種清新的韻味。第壹句:“風雨代花”,凝練句,壹個“為”字。
生動地表達了作者對花的關註。暴風雨來襲,嬌嫩的花朵該怎麽辦?它們怎麽會被風雨摧毀?多情的詩人不禁為花深深擔憂。“在暴風雨中,花也應該休息。”我想,當肆虐的暴風雨過去,花兒到處都是紅色的,花期應該是過去的事了。
花開花落,人卻不惜花,賞花愛花的人也在這朵花裏白頭偕老,春去春來。於是,年復壹年,年復壹年,時光飛逝,莫負春淡淡,這也是“勸君莫醉方休花”的道理。第壹篇詞寫到這裏,不禁讓讀者和詞人壹起感到壹絲惆悵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