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位於中國北方,以北緯37° 24 '-53° 23 ',東經97° 12 '-126 04 '為界,東北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接壤,南與山西、陜西、寧夏接壤,與?甘肅?北與俄羅斯、蒙古接壤,內蒙古總面積1183000平方公裏。
內蒙古自治區的風景主要由草原、名勝古跡、沙漠、湖泊、森林和民俗風情組成。森林景觀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民俗旅遊主要有蒙古族歌舞、蒙古族“男子三藝”——賽馬、摔跤、射箭、那達慕等。
名勝古跡有呼和浩特的五塔寺、大召、昭君墓、西裏圖召、烏蘇圖召、白塔,包頭的五當召、梅代召,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園,阿拉善左奇的恩布庫吉,赤峰的遼上京、遼中京、大明塔,鄂倫春自治旗的嘎仙洞等。
內蒙古自治區有三個民族風俗:那達慕、蒙古包、敖包。
草原盛會——那達慕大幕:即娛樂、聚會之意,多於八月在草原舉行,起源於700年前。那達慕那天,小販們聚集在壹起,講故事,表演藝術,主要的傳統運動是賽馬,摔跤和射箭。
蒙古包:蒙古包壹詞來源於滿族人對蒙古民居的稱呼,是遊牧生活的產物。壹般有七八尺高,十多尺寬。先用木桿和牛皮做成幾塊網狀的方框,再連成壹個圓倉。然後用圓木做成傘狀穹頂。頂部中央有壹個圓形天窗,用來流通空氣,吸收陽光。是草原牧區的傳統生活用具,也是外地遊客感興趣的地方。
祭祀敖包:蒙古族的傳統宗教活動。敖包是用石頭、土塊和柳條在草原、山坡或沙丘上建造的。“敖包”最早建立在無邊的草原上,作為可以辨別方向、道路、界限的標誌,後來成為供奉山神、路神的場所。對敖包的祭祀大多在七八月份舉行。祭祀時,敖包上插著樹條,樹上掛著五顏六色的布條或紙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壹塊神聖的土地。
擴展數據
內蒙古自治區有55個民族,包括蒙古族、漢族、滿族、回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朝鮮族、錫伯族、土家族、東鄉族和苗族。
傳統的蒙古族飲食比較粗糙,以羊肉、牛奶、野菜、面食為主要原料。烹飪方法比較簡單,以烘焙最為著名。崇尚飽滿和真實,註重原料的原汁原味。特色美食有烤羊腿、全羊墊、手抓羊肉、奶酪、馬奶酒、蓧麥面、梓山熏雞、肉幹、哈達餅、蒙古大餅、蜜麻葉、德興源蒸餃等等。
傳統食物分為兩種:白色食物和紅色食物。白色食品蒙古語叫查幹伊德,是牛、馬、羊、駱駝的乳制品。紅色食品在蒙古語中稱為烏蘭依德,即牛、羊等牲畜的肉制品。免費食物是蒙古客人的壹種食物。按照蒙古人的習俗,白色意味著純潔、吉祥和崇高,所以免費的食物是對蒙古客人的最高禮遇。
蒙古人敬酒:蒙古人斟酒敬客人,酒是最能表達朋友忠誠的珍貴食物。主人將酒倒入銀碗或金杯中,捧在哈達上,唱敬酒歌,以表誠意和感情。這時,客人應立即取酒,能喝就喝,不能喝就嘗壹點,然後把酒還給主人。他們不能推卸和拒絕主人的敬酒。
內蒙古自治區使用傳統蒙文,主要是維吾爾蒙文;它不同於主要在蒙古使用的西裏爾蒙古語。自從蒙古人開始記錄自己的語言以來,蒙古文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以前沒有書面蒙古語的時候,需要用其他友好鄰邦的語言來記錄蒙古語。傳統蒙古語是在維吾爾字母的基礎上形成的。早期蒙古語文字的聲母發音、拼寫規則、線條與回鶻語相似,稱為回鶻蒙古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