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李聘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李聘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曹嵩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曹嵩(828-903),晚唐詩人。字夢簽。周樹(今安徽桐城,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避亂,居洪都西山。後來,他建州刺史李聘。李死後,生活在江湖,什麽都沒遇到。光華四年(901),秀才,七十多歲,授校對員(省書記)銜,卒。

李品筆下的人物生活

李聘(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他主管武學的時候,當地* * *橫行。他發現了當地惡霸的真相,並向上級報告,嚴厲懲罰了他們。遇到饑荒,他們就開倉救災,然後教育百姓發展水利,用水灌溉田地,這樣糧食才能豐收,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唐朝時盛傳善政,宗彜皇帝給他嘉獎。後來升任欽差大臣,調任官職。幹甫年內自薦於上表,故請任建州刺史。當時黃巢起義軍從浙江衢州700裏處越過建州,由於宦官專權和唐朝藩鎮割據,建州局勢相當混亂。李聘上臺後,首先公布了政教條例,嚴格執行官制,懲治盜賊,禮法並行,使得立國社會安定,民生太平。李品初抵建州時,有壹首詩,名為《任建安蘆溪亭上偶作詩二首》:“入鄉時,正是春商,耕蠶生意如火如荼。每溪飲馬難,過坎更費力。要帶李太,不交錢不扯平。我不知道我成為政府後誰會是我的鄰居。”說明李品非常重視農業生產,同情人民疾苦。李品死後,建州的長輩把他葬在“郡內永樂島”。念及李頻生前非常喜愛驪山風光,在驪山建了壹座廟,用殿前的大梨子雕了壹尊李頻像,立在廟裏供奉。宋人有詩,“建安老梨木,刻為唐州牧”。這座寺廟現在已經廢棄了。李聘整頓吏治,穩定社會,發放官倉救助災民,雇傭村民疏通六門堰,按老辦法灌溉田地。唐懿宗被授予費邑和銀魚,並被調至北京任顧問。後來,他被提升為官員和外交部長。不久,任建州(今福建建甌)刺史。在禮數頻出的法治下,深受百姓喜愛。李品病逝後。建州人民哀悼這座城市,建造了李越廟來祭拜它。壽長隨棺葬於永樂(今李氏),建都官祠作為紀念。隨後幾年(901 ~ 904),李品的兒子將父母的棺木運回老家安葬,但由於途中戰亂無法奔走,只好葬在大梧州。於是李聘的後代也定居在光澤,今天人們稱之為“李山李氏”。

李品簡介

李聘(818—876),字德信,唐大中元年(847)生。唐壽昌長汀(今建德李佳鎮)人,葬於永樂(今李佳),晚唐詩人。幼兒讀詩書,博覽群書,學到很多東西。壽昌縣令穆鈞遊覽靈棲洞,當即吟詩道:“壹路入雙崖,我初疑有幾處。不見窮人,便坐久。”得到這四句話後,我沒有繼續。這時候,李品又繼續吟道:“山石上有筍,池中落異花。我不得不在壹個小屋裏結束,來這裏學習如何吃飯。”穆鈞非常感激。但據史家考證,這首詩是李品自己寫的。

張旭、李、張密、李頻、顧匡、劉、劉長卿、金昌緒是哪個朝代的人?

1.字,是唐代書法家,與、李、齊名。2.李商隱是晚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他擅長駢文寫作,詩歌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他和杜牧被稱為“小杜麗”,文被稱為“文禮”。3.晚唐作家。唐代詩人。唐代詩人、畫家和鑒賞家。未知生卒年,唐代詩人7。唐代詩人,擅長五律五言之作8。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

李品在《春天》中表達的詩人的特點是什麽?

春天的同學會

李品

如果春情總是被聯系在壹起,他會想念他的寺廟壹段時間。

壯誌未酬,故鄉離萬重山。

琴書斷交後,親友夢裏相逢。

但我欣賞浮雲和飛鳥,它們被風吹走又回來。

最後壹副對聯運用了聯想的藝術手法,表達了希望能像雲雀壹樣自由往返。

盛唐時期的詩人有哪些?

王波,字安,是“初唐四傑”(與羅、、陸、、楊炯並稱)之壹。主要作品是《王子安集》,其中最著名的是《送別副都督赴蜀任職》和《膝王閣序》。他取得了“四傑”中的最高成就。他張之,字甄姬,自封死命狂熱者。主要作品有紀靈王之煥的《歌唱的柳樹》和《我的故鄉書》。主要著作有《涼州詞》、《登合闕樓》。絕句《涼州詞》被譽為“唐代絕句之代表作”。屬於邊塞詩派。孟浩然,襄陽人。唐代大量寫山水詩的第壹人,與王維齊名,被世人譽為“王蒙”。他的主要作品有《路過老人村》、《肖春》等。他名叫孟向陽,收藏王長齡,名叫邵伯,是江寧人。他曾經是龍彪彪的壹個隊長,在國際上被稱為王龍彪,七足高手。主要作品有《出塞外》、《參軍》,後人在《王昌齡集》中有關於好邊塞、宮怨的詩文。王維,字莫傑,右撇子官,故稱王右撇子。詩人兼畫家。與孟浩然壹起,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宋元二使安西》又名《陽關曲門飛鳥鳴溪》、《相思》、《狩獵守望》、《王右魔女集》,被蘇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高適子大夫,原名石三常侍,以高常侍聞名於世。他與齊名,又名高、岑,是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葛炎行》、《別動大》等。,後人編《高昌白》,字太白,別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他和杜甫壹樣,被稱為“杜麗”。唐代三大詩人之壹。主要作品有《夢裏登天目山》、《蜀道難》、《子夜》、《天門山望》、《秋浦歌》、《秋登宣城謝朓北樓》等。,使李太白集成為浪漫奔放的壹派,古典詩歌藝術的高蜂,韓愈稱贊:“杜麗文章在,烈焰無窮。”杜··子美,字少陵夜老,曾與左士毅、袁外郎同為工部校對員,人稱杜士毅、杜工部。與李白同名,被稱為“詩聖”。唐代三大詩人之壹。主要作品有《車店》、《春天的希望》、《茅屋被秋風吹破》、《黃河兩岸被皇軍收復》、《三吏》。新安李、、潼關李)。三告別新婚,告別舊日,無家可歸等。被杜工部收藏。現實主義詩歌藝術的頂峰被稱為“詩史”。首當其沖的樂府詩,直接推動了後來以白居易為首的新樂府運動。曾任嘉州刺客的岑參,人稱岑嘉州。邊塞詩派的重要代表。他的主要作品有《白雪之歌》、《送別田務吳歸鄉》、《迎京使者》等。,名曰《岑家洲詩話》。余嬌,字東野。還有著名詩人賈島。主要作品有《秋淮》、《貧女詞》、《遊子詩》等。,而他的詩名叫孟冬野。:郊區島薄。“比五個字更長,聽起來更苦。韓愈,字退,是吏部侍郎,文藝,人稱韓吏部,韓文公,郡望昌黎,又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劉漢”。主要作品有《世說》、《馬碩》、《元殤》、《金學傑》、《祭十二郎文》等。,這是昌黎先生的收藏。他主張恢復先秦兩漢的散文傳統,摒棄南北朝以來的狂放散文。主張豐富文章內容,“只去陳述的東西。”在詩歌創作上,他主張“以散文為詩”,力求新奇。劉禹錫,名叫孟德,曾是太子的座上賓,人稱劉斌。與柳宗元合稱“劉瀏”,與白居易合稱“白柳”。主要作品有《陋室銘》、《武夷香》、《支竹詞》等。,由劉斌科收藏和柳夢德收藏組成。白居易,字樂天。不是。香山居士。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唐代三大詩人之壹,與元稹並稱為“白元”。他的主要作品是《秦中吟與新> 》;

王維是哪個朝代的?同壹個朝代的詩人有哪些?

唐朝。妳可以這麽問。唐代詩人最多。

張九齡(673-740),字子壽,韶州(今韶關)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名青蓮居士。祖籍隴西季承(今甘肅秦安)

杜甫(712-770),字美,從襄陽(今湖北)遷到珙縣(今河南),是初唐詩人杜的孫子。

王維(701-761),字莫,原籍齊(今山西祁縣),父遷(今山西永濟西),故名河東人。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

王昌齡(約690-756?),字邵伯,今陜西Xi人,據說是陜西南靖或太原人。

秋微(694-789?),蘇州嘉興(今浙江)人。

不要潛水(692-749?),字曉桐,湖北江陵人,說的是江西南康人。

常健(708-765?),籍貫不詳,開元十五年以秀才身份加入王長齡,只做過徐儀偉的士官。

南陽人岑參(715-770)說自己是湖北江陵人,年輕時住在河南松陽。

元傑(719-772),字慈善,號滿郎、沛伯,祖籍河南,曾在洞中避難。

魏(737-791?),趙靜長安(今陜西Xi安)

柳宗元(773-819),字劉合東,山西鄆城縣解州鎮人。

孟郊(751-814)出生於湖州(今浙江德清)武康東野。

陳子昂(661-702),字子州射洪(今四川)人。

李奇(690-751),東川(今四川三臺)人,少年時曾居河南登封。

韓愈(768-824),河南合陽(今河南孟縣)人。

白居易(772-846),本名樂天,晚年是壹位名叫香山的學者。它的前身是太原人。

李商隱(813-858),字壹山,玉溪人。淮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

高適(702-765),字達夫,德州周(今河北景縣)人。

唐玄宗(685-762),又名唐,姓,李旦之子,公元712年禪位即位,次年十二月改開元。當初任命姚崇、宋敬等賢人,政治上很明確,史稱開元之治。

王波(649-676),江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羅(640-?),梧州義烏(今浙江)人。

杜(約646-708),字須簡,襄陽(今屬湖北)人,遷居河南珙縣。他是偉大詩人杜甫的祖父。

沈其全(約656-714),襄州內黃(今河南)人。

宋·文誌(約656-712),少連人,本名延慶,汾州(今山西汾陽)人,祖籍弘農(今河南靈寶)。

王婉(?-750),河南洛陽人。

劉長卿(709-790?),字書房,河間(今河北)人。

錢起(722-780),吳興(今浙江湖州)人。

韓熊(左)於(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南陽(今河南)人。

劉遼(右上)日(704-745?),江東(今江西奉新)人

戴樹倫(732-789),金壇(今江蘇)人。

魯倫(748-800?),字允字,河浦(今山西永濟)人。

李益(748-827),陜西古藏(今甘肅武威)人。

司空舒(約720-790?),字文明,壹作文開頭,廣平(縣轄河北永年東南)。

劉禹錫(772-842),洛陽(今河南)人。

張繼(768-830?),字文昌,祖籍吳軍(今江蘇宿州),住在吳江(今安徽吳江鎮)。

杜牧(803-852),京兆萬年(今陜西Xi)牧之人。

徐混(生卒年不詳),潤州丹陽(今江蘇鎮江)人。

......& gt&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