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100-200字詩《淑芬》賞析

100-200字詩《淑芬》賞析

這首詩寫於孝宗惜春十三年(1186)春,陸遊退居殷珊家中,已是62歲的老人。從惜春七年開始,他被罷官六年,隱居在家鄉,空有頭銜。直到寫了這首詩,它被投入使用,以服務醫生在朝鮮和知道兗州周俊。因此,詩的內容具有緬懷過去和再次立誓報國的雙重情懷。

這首詩的前四句是在回顧過去。“早年”這句話指的是隆興元年(1163)。三十九歲,在鎮江任法官、大道八年(1172)。四十八歲,在南鄭任王彥幕僚。當年,他親赴抗金前線,北望中原,收回壯誌豪情,堅定如山。下面兩句話描述了兩次難忘的經歷:隆興元年,主張抗金的張軍與右丞相掌管江淮路的軍馬,船過江,往來於建康與鎮江之間,軍事能力極強。詩人對收復故土充滿了勝利的希望,“氣山”壹詞形容了他當年的激動。但是很快,張俊俊在麗芙被打敗,他狼狽地退出了南方。第二年他被解雇了。詩人的願望落空了。回憶往事,怎能不令人遺憾!另壹個讓詩人印象深刻的是大道的八年歷史。當時,王彥作為唐朝派往四川的使節,積極打破了進入關中恢復中原的軍事部署。陸遊在部隊的時候,有壹次晚上騎馬上渭水。後來他回憶起這件事,寫道:“我十幾歲的時候,就很勇敢的去參軍了!”獨騎陶河馬,涉渭水,夜奪金榜”(《歲末風雨》)。他數次親臨大三關前線。後來,也有“我曾經從榮慶到渭河邊,我在賊附近。“《鐵衣上馬結堅冰,有時三日不食》(《江北村取米煮飯有感》)這首詩,就追溯了這種戰鬥生活。當時放眼北方中原,也是豪氣萬丈。然而,今年9月,王彥被調回臨安,他的傅玄特使在政府的幕僚也散了,北伐再次成為泡影。“夜裏船裏下雪,秋風散。”這十四個字裏包含著多麽豐富的憤怒和辛酸的感情啊!

歲月不活,壯年已過,壯誌未酬,鬢角先斑痕。這是那些為國奉獻的詩人日夜哀嘆的。陸遊不僅是壹個詩人,也是壹個自負的軍事家。可惜我這輩子壹層優秀的天賦都沒有。“不可輕視秀才,但上馬可殺賊”(《大呼小叫》);“萬裏之心,終其壹生,為紇王先行者”(《夜讀兵法》)是他永遠的心願。自稱“在長城上”是他壹生的誌向。《在長城上》,南史譚道濟傳記出版。南宋時,文帝殺了大將譚道濟,譚臨死前拋出壹句怒罵:“壞了萬裏長城!”陸遊雖然沒有像譚道濟那樣被冤殺,但卻因為主張抗金而被貶謫多年。“長城”只能是壹個空洞的期望。這種失望和普通文士的感覺截然不同。

但是,陸遊還是渴望以諸葛亮為榜樣“鞠躬盡瘁”,做好與伊、陸壹起報國的大事。這種永遠不會改變。即使到了禧年第二年(1206),82歲高齡的他依然躍躍欲試,當韓毅奮起抗金,“其勇猶在反”(《為房感》)。

《書怒》是陸遊七大名句之壹。全詩充滿了沈郁的情懷和渾厚的韻味,這顯然是杜甫的功勞。兩副對聯對作品穩定,尤其是對聯中的“造船”“鐵馬”二字,豪邁豪邁,廣為人們傳誦。這種詩來源於他的親身經歷,充滿了他對政治生活的感悟,是那些賣弄才華的作品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