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截梅,紅蓮藕,香殘玉秋。
宋朝:李清照
紅藕香,玉在秋日纏綿。輕輕解開羅尚,獨自去蘭。誰送雲錦書,詞雁歸來,月滿西樓。
花開花落,流水潺潺。壹種相思,兩處閑情。沒有什麽辦法可以消除這種情況,只能皺眉,只能介意。
翻譯
荷花已盡,清香已消,竹席寒如玉,透著濃濃的秋意。輕輕脫下絲裙,獨自躺在床上。仰望遠方的天空,那裏白雲翻滾,誰來送錦書?大雁該排成“人”字隊,壹行壹行地返回南方了。月色皎潔浸人,滿西這孤亭。
花,自己漂泊,水,自己漂泊壹種離別相思,牽動兩個閑愁。啊,不能排除的是,這份相思,這份悲傷,剛剛從緊皺的眉宇間消失,隱隱糾結在心頭。
給…作註解
紅藕:紅蓮。Diàn:精美的竹席,光滑如玉。
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藍舟:這裏是船的昵稱。
小冊子:前秦的蘇慧曾經寫過壹首織錦詩《玄寂圖詩》,送給她的丈夫陶都,有840字,可以反復讀,字裏行間都是傷感。後人把妻子和丈夫稱為錦字,或錦書;也就是廣為人知的信譽度。
鵝字:鵝經常以“壹”或“人”字飛行。詩歌中因有“鵝”字而稱之為群飛的大雁。
西樓月滿:指鴻雁飛返時,西樓月滿。
壹種相思,兩處閑情:是說我們倆都很想念對方,卻又不能和對方說說話,只好壹個人,郁悶。
我只是皺了皺眉頭,卻又往心裏去:意思是眉毛上的雲剛剛消失,心裏又開始擔心了。
創作背景
這個詞的創作時間是首先要確定的問題。據元代人易世貞所著《天庫故事》引自傳說:“易安久未嫁,誠若遠行。易安舒不忍道別,便在金帕書裏找了“壹截梅子”四個字送去。“有些選集認為這種理論”大體上與作品的內容壹致。"
文學欣賞
這是壹句說相思不憂的話。這首詩在黃生的《華安詩選》中被命名為《別急》。這是李清照寫給她的丈夫趙明誠的,趙明誠在她的婚禮後不久離開了家。她訴說著自己壹個人生活的孤獨,渴望丈夫早日歸來。易世貞《天庫列傳》說:“易安未嫁久,明誠負之旅。易安舒不忍道別,便在金帕書裏找了“壹截梅子”四個字送去。“在她的詞中,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到了稍縱即逝的真實感受,用淺顯易懂、耐人尋味的語言表現出了抽象而難以捉摸的思想感情。
《秋紅蓮葉香玉》這首詞,寫在荷花雕零,竹席浸寒的秋天,空靈雋永。“紅藕”,即粉蓮。“玉簪”是壹張漂亮的竹席。這句話含義極其豐富,既點出了蕭舒秋天的季節,又渲染了環境氛圍,烘托了作者的孤獨與閑適。從表面上看,寫荷花渣、竹席涼之類的俗事,隱含著青春易逝、美人易老、“人往席涼”的意境。梁少仁《兩種秋雨寺隨筆》稱贊這句話“有吞梅嚼雪之氣象,不食煙火。”《松羅衣輕,獨上青船》講的是他白天泛舟水上的事:詩人解開綢衣,換上便服,獨劃船玩。“輕解”和“獨立”生動地展現了她的風度和行為。“輕”,寫字手腳動作靈巧靈敏,表現出怕打擾別人,小心翼翼又有些害羞的心情。因為是“光”,所以沒人知道,連女傭都沒跟上。“獨”字是對上壹句“輕”字的回應,指出了下壹句“憂”字的癥結所在。《獨在藍船上》正是她想借船消愁,而不是閑情逸致的戲碼。以前可能兩個人都在劃船,現在是壹個人在戰鬥。那個深愛著,日夜相伴的老公,盼了好久都沒有回來。為什麽不教她充滿悲傷?“雲何人送錦書?”想念老公,渴望佩戴,真是“壹條家信,抵得上壹噸黃金”。“‘雁’字歸來,月滿西樓”是她焦慮情緒和突然自我出現的外在表現。作者借助《於鴻雁傳》的傳說,畫面清晰,形象生動,渲染了壹個月充滿燈光的美麗夜景。然而,喜悅的背後,是相思的淚水。《西樓滿月光》寫的是月夜思女,望籬。月亮已經西沈,說明她已經站在樓頂很久了,說明她更擔心丈夫,更擔心。期待收到她的來信,她擡起頭嘆了口氣,卻有壹種重返書本的遐想。難怪她不理夜露,站著發呆,直到月圓,不省人事。
下午“花飄水自流”,說眼前的落花流水,無論心情如何,都能自流。這句話其實包含了兩層意思:“花開花落”,意思是她的青春像花壹樣空虛;“水自流”是指丈夫遠行,如長河自流。只要我們細細琢磨,不難發現,李清照不僅僅是為自己的美貌惋惜,更是為丈夫不能和自己壹起享受青春,讓青春白白消逝而難過。這種復雜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來自於兩個“自我”字。這是她感嘆“花開花落”的關鍵原因,也是他們真摯愛情的具體表現。當然,它所指的世間萬物,比如離別,都給人壹種無奈感。“壹種相思,兩處閑情。”從自己到別人,我想念對方。這是戀人的心靈感應,是情分,是柔情。她覺得丈夫離開壹定也同樣心疼。這種獨特的意境,體現了李清照與趙明誠之間的情分,以及思念對方的無奈之思。“這種情況沒辦法消除,只能皺眉,只能往心裏去。”這種相思籠罩著我的心,揮之不去。緊鎖的眉頭只是舒展,思緒又回到心頭,內心的悲傷揮之不去,揮之不去。“就在下面”和“其實在上面”這兩個詞用得好,把真摯的感情從外露變成了內向。快速的情感變化打破了假裝平靜的心境,將相思之苦展現到壹個極其真實的形象中,表達出無盡的相思與悲傷。孤獨和寂寞壹個人住在空蕩蕩的房間裏,充滿了臺詞和感動。這和李漁的《夜啼》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剪不斷,理還亂,留愁,尤在心頭壹般滋味”,有異曲同工之妙,成為千古絕唱。
總之,《壹截梅》格調清新,格調細膩,賦予景物以情感,景物反映了她的心境,表現了她的形象特征。詩人對景物感同身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