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我不忍心回頭看。我嘆天地之言恨帝。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
雕花柵欄和玉磚應該還存在,但朱妍改變了它們。問妳能有多少悲傷,就像壹條向東流的河。
——李漁《幼美》
作為壹國之君,李煜無疑是壹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他懦弱無能,不思進取,又不懂人才,最終導致南唐的覆滅,失去了國家,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但是,歷史上像他這樣的皇帝數不勝數,歷史並不奇怪。偏偏李煜是最受後人同情和愛戴的,因為李煜作為詩人,是真正的王者。他開拓了詞的題材和意境,變壹個音樂家的詞為士大夫的詞,也創造了千古傳頌的不朽佳作。他的詩真摯感人,李煜本人也被稱為婉約派的“哀宗”。後人評價“他詩中仍是南王”,這些贊美給了他後來的酒泉主人壹些安慰。李煜生前嘗盡人間苦難,死後卻受人敬仰,鳳凰涅槃令後人唏噓。歷史的沈浮早已是昨日夢,唯有丹青用血淚鑄就的筆墨文章才是不朽的!
李煜出生於金代末年天府二年(公元937年)七夕之夜的金陵。多情的天時地利,註定了李漁多情的性格。
對於皇帝的位置,李玉本壹點欲望都沒有,冷漠得令人難以置信。作為壹個王子,他從心底裏從來不想肩負起壹個國家的重任,只想在父親和哥哥的庇護下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李煜對多少人爭了幾千年的皇位不屑壹顧,多少兄弟自相殘殺,多少人為之流血。他天性淳樸善良,擅長詩詞書畫棋藝,愛吟風吟月,沒有立國之誌,也知道自己沒有立國之才,只對山川有興趣。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做壹個隱士,給自己起壹個“中山隱士”的外號,但最後這個想躲在熱鬧背後的人卻無可奈何地被推到了歷史的風口浪尖!
本來,李玉的願望是可以實現的。他有他的大哥李弘基,而王位還沒輪到他。李弘基剛毅勇敢,有軍事功勛。他確是寶座的主。壹切似乎也很完美。李煜和大哥各有所需,李煜是他的隱士,李弘基是他的皇帝,各得其所,兩全其美。但李玉的出現讓生性多疑的大哥很不安。陸遊《南唐書》記載,李煜是“重瞳”,天生壹副異像。因為歷史上明確記載的壹只眼睛兩只眼睛的人只有兩個,就是舜和項羽,所以被認為是壹個帝王的雕像。這讓李弘基很擔心,他非常關心王位。即使他的弟弟沒有看到任何皇帝的樣子,仍然處處設防,心懷惡意。李玉在這裏很無奈,也不反駁。他只是更忘我地沈溺於山川。“扮豬”不想“吃老虎”。他需要的只是平靜的生活。李煜每天載歌載舞,終日彈唱竹絲,在自己的世外桃源裏逍遙自在。
如果事情就這樣穩步發展下去,就不會再發生了,謠言也終將有停止的那壹天,但命運似乎要為自己的這個錯誤所賦予的遠見付出代價,毅然將李煜放在與舜、項羽同等的位置上,而李卻無法完成與舜、項羽同樣的成就。公元959年,南唐的王子李弘基毒死了威脅他皇位的叔叔李景穗。他的背部有心理負擔,壹直活在恐懼中,死了。鷸蚌相爭,李漁讓占便宜的漁翁毫無防備。李煜在上面沒有兄弟叔伯,自然成了太子。公元961年7月,南唐中主李靜秋、李煜基入駐金陵,他夾雜著屈辱的皇帝生活開始了,人生的悲劇開始了。
世界大勢分久必合,這是不變的真理。到了唐朝,三百年過去了,四海興盛,然後五代頻繁,南方十國獨立,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李煜生活的時代是亂世的終結。北方的趙匡胤黃袍人奪得皇位,建立了大宋,結束了五代統治,基本清除了北方的割據勢力。國力強盛,對南方虎視眈眈。歷史選擇了趙匡胤作為亂世五代十國的終結者,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而李煜作為壹個弱小的君主也無能為力。
李煜對治國壹竅不通,也無心治國興國。唱歌跳舞寫詩是他最喜歡的事情,所以李煜經常玩個沒完沒了,不問國事。是南唐傳到李煜的第三代。此時的南唐已經積貧積弱,國力大不如前。長江以北早已在李靖手中敗給了大宋。南唐對宋百依百順多年,唯獨對,不敢怠慢,以免與宋接觸。這時候就算在位的是秦皇漢武,恐怕也沒什麽可做的,何況是小李煜。
李玉是個明智的人。他延續了父親對宋的附庸地位,甚至有所超越。李煜對北方的宋釗虎狼可謂孝子。大事小事他都報道,對宋的意誌也是尊重的。在禮儀、規格、稱呼上,李煜甚至主動比父親在位時降了壹級。他是壹個皇帝,但他也是壹個合格的奴隸。對宋來說,是“每月小禮,三月大禮”,公元962年三次進貢,慷慨大方。到了宋朝,芝麻大壹點的李煜盡到了臣子的職責,不停地獻上禮物,只求趙匡胤幸福,讓南唐繼續茍延殘喘。李所做的壹切,都是為了保住他的祖業。李煜也知道南唐危在旦夕,但他不想把南唐丟在自己手裏,不想做壹個屈辱憋屈的亡國之君。但是,命運喜歡和李玉開玩笑。
老天壹直對李玉很好。前半生給了他山山水水,給了他美貌,讓他享受了很多人羨慕的幸福。在外受盡屈辱的李玉,在家裏總能找到些許安慰,因為家裏有壹個和他壹樣愛好的妻子,琴棋書畫壹絲不茍,溫柔賢惠,藍顏知己,貌美如花,還有壹個星期後的周娥皇。
李煜在成為王子前22歲時嫁給了周娥皇。丈夫和妻子彼此相愛,很幸福。娥皇是南唐重要官員周宗的女兒,她與李煜的婚姻在父母眼中具有政治色彩。不過,這些封建家長這次沒看錯,他們把兩個誌趣相投的人才撮合到了壹起。史載周娥皇“通曉歷史,能歌善舞,尤擅琵琶”。至於下棋,他是欲罷不能的”,而且文靜聰慧,氣質高雅,容貌秀麗,又能歌善舞,詩畫俱佳。這樣的尤物,地球上恐怕只有南唐第壹才子李煜配得上。也許他們是天造地設的壹對。
風情萬種的娥皇,總能給趙宋受盡屈辱的李煜壹些安慰,讓他暫時忘記壹切,壹頭紮進後宮的奢華生活。李玉和娥皇誌同道合。用今天的話說,他們都是典型的青年藝術家。兩個藝術家生活在壹起,永遠不會缺少情趣。兩個人如魚得水,壹個是深情機智,壹個是多才多藝的姑娘。娥皇在李漁身上找到了知音,李漁在娥皇找到了創作的源泉。這樣的生活充實又甜蜜。再加上壹個皇帝壹個皇後,人與人之間最受尊敬的,可以在沒有任何客觀條件的情況下,縱情奢華,歌舞升平。真是壹對神仙眷侶。我想如果李玉和趙匡胤在這個時候互換位置,李玉絕對不會願意,趙匡胤甚至可能會嗤之以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皇帝也是。李玉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他認為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像趙匡胤這樣的人,即使他們擁有整個世界,也不會滿足。人的欲望壹打開,就永遠關不上天。
用昏君來形容李煜壹點也不為過。李煜在位14年間,幾乎沒有做過壹件對國家有益的大事。他每天只想著如何討好宋朝皇帝,以保住自己在南唐小家國繼續奢靡放蕩的權利。這壹階段李煜的詞基本都是描寫男女之情和奢靡的生活,藝術價值不大,但其詞的風格和語言生動有趣,比五代詞好得多。
《壹個互助》描述了李漁和周娥皇幸福甜蜜的生活。“曉妝初起,沈譚輕註些,微露丁香予人,壹曲歡歌,暫引櫻碎。袖子穿破了。杯被香醪深旋,繡床倚嬌,嚼紅絨笑檀郎。”。寥寥數語描述了周娥皇的天真、浪漫、柔美、可愛,以及壹系列可愛的動作和風情,至今我仍心生憐惜。壹旁的李玉無疑是聽得入迷,心神蕩漾,作詞也是壹揮手。
然後歷史也沒有偏袒李煜,讓李煜壹直自得其樂,硬生生的給了李煜壹記暗箭。周娥皇身體虛弱。她有壹次感冒臥床不起,如果長期不治,幾個月後就有生命危險。壹個平時跳舞羞澀動人的美女,在疾病的折磨下憔悴不堪,讓人心酸。李玉自然是傷心欲絕,仿佛壹切都失去了希望。他壹絲不掛,被娥皇守護著,懷戀著過去。
我們想把李煜視為壹代賢明之君,但他不是。我們也要把李玉當成壹個專壹的愛人。不幸的是,他不是。這是歷史。人無完人。也許是我們對李煜太苛刻了,忘記了李煜皇帝的身份。三宮六院並不少見。但李玉同情的是娥皇的姐姐,壹個李玉看著長大的女孩。這是命運的又壹個玩笑。
在娥皇病重期間,娥皇的家人去了皇宮,包括她比娥皇小14歲的姐姐。當李玉和娥皇壹拍即合的時候,娥皇的妹妹還是壹個少女,但是當魔術師突然在李玉面前把壹個小女孩變成了壹個亭亭玉立的女孩,李玉感動了。為了娥皇的妹妹,李玉愛上了她,直到無法自拔。多情的人從不掩飾自己的感情,但他對待感情並不魯莽。對我妹妹的愛不會減少我對娥皇的愛。多情的人從來不會善變。身患重病的娥皇失去了往日的輝煌,但李玉仍然關心她。李煜和他的妹妹都懷著對娥皇的愧疚,秘密地愛著壹個人,但最終,紙包不住火。李漁關於幽會的抒情言詞傳到了娥皇的耳朵裏。娥皇傷心欲絕,壹句話也沒說。她背對著李玉,用沈默反抗。
公元964年,李煜和娥皇的次子李忠選不幸去世,這對李煜夫婦打擊很大,直接導致了娥皇病情的加重。11月,娥皇去世,壹代美人,香消玉殞。失去了心愛的兒子和妻子的李玉,深感悲痛和內疚。他自己寫了《周易》,自稱“鰥夫余”。在文章中,他回憶往事,心酸流血,表達了對娥皇的深切思念,催人淚下。次年,李煜母親受福後,鐘病逝,對李煜的打擊更大。不到30歲的李玉身材苗條,面容憔悴。
娥皇的姐姐成了李玉唯壹的希望,也是他生命中唯壹的希望。李煜在為母親守喪三年後,立即娶了娥皇的妹妹,並立即成為皇後,為了“小周”。周曉和姐姐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而且更加青春活力,這給了李玉很大的安慰。李玉愛周曉就像他愛娥皇壹樣,周曉也深愛著他多才多藝的姐夫。他們生活的甜蜜並不比娥皇活著的時候遜色,但是江山的內憂外患讓他們無法像以前那樣享受了。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周曉都是壹個完美的妻子,尤其是在南唐崩潰後,在宋都的被俘生活中。周曉給了李煜屈辱而悲傷的精神安慰,這是偉大的。她和李玉壹起度過了最悲慘的日子,她為李玉忍辱負重,少有怨言。從與李煜結婚到去世,娥皇幾乎沒有遭受什麽痛苦,但周曉默默地看著李煜死去。在這方面,周曉更令人遺憾和可敬。
經過壹系列的打擊,李玉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也有點自暴自棄,自我放逐。他瘋狂地迷戀佛教,渴望從《南無阿彌陀佛》中找到精神寄托,從行善和禁欲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堂”。佛教徒講究戒酒戒色,但這壹切對李漁來說是不可能的。他假裝虔誠地學習佛經、佛學,弘揚佛法,其實只是自我逃避、自我麻痹。
公元969年,李玉普出家,解除了各地僧尼數量的限制。頒布了壹系列弘揚佛教、修建寺廟、造福僧侶的政策,這是很難看到的。他甚至在自己的宮殿裏建了壹座寺廟,請和尚當老師,裝模作樣,自欺欺人。大臣寫信把梁武帝和李煜相提並論,警告他不要餓死。他詛咒妳是否想成為魏徵。大臣嚴肅地說,我不是魏徵,妳也不是唐太宗。李玉聽後立刻發脾氣。他沒有再生氣,而是揮了揮手,陷入了痛苦之中。
我完全能理解李漁面對千裏江山明天將不復存在的無奈。他既不是孫浩,也不是陳。他不是傻瓜。他對南唐的感情很深,痛苦不明。靠我自己的能力改變不了這壹切。李所做的就是壹次又壹次地屈服,壹次又壹次地讓步。他不想成為失去祖業的罪人,不想成為趙宋的階下囚,不想失去做人最起碼的自由。如果李不想回去,毫無辦法,也不會有任何改革。生活的悲劇在於看到美好的東西壹點點破碎。李煜的政治無能和壹系列失誤也加速了南唐的覆滅。
九六三年,靖南,宋平。公元965年,蜀國被宋朝所滅。971年,南漢被宋朝滅。就在李煜還在為幼子感到傷痛的時候,趙、宋已經逐漸清除了南方割據勢力,統壹的大勢不可阻擋。最後南方只剩下兩個小國,南唐和吳越。李煜的好日子就要到頭了,奴性和頻繁的進貢都沒有效果。趙匡胤再也無法容忍李煜安睡在自己的榻邊,滅南唐提上了宋朝的議事日程。
到了南唐,這種破敗的衰落還在繼續,天災和苛捐雜稅讓百姓苦不堪言。而李煜卻不以為然,繼續過著頹廢的生活,繼續鼓吹佛教,繼續自欺欺人,享受著最後的享受。作為李煜的私人佛學講師,這位宋代間諜,成為著名的高僧“小長老”,不斷地向李煜灌輸佛教救世的理論,使得李煜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虛無縹緲的東西上。
公元972年,趙匡胤在汴京修建了禮賢樓,這是壹座純粹的南方建築風格。趙匡胤毫不諱言,禮賢樓是南唐李煜和吳越錢俶所建,只看誰最明智,先投降。對於這壹點李煜內心矛盾,他知道是趙匡胤給他臺階下,他遲早會住進禮賢樓。但是,人總有僥幸心理,更何況此時的李煜還是個皇帝,在南唐還能呼風喚雨。他怎麽會心甘情願地放棄自己的國家?對於李雨的冷漠,趙匡胤知道是時候給李雨動手術了。現在缺少的只是壹個借口和機會。
宋軼壹方面讓奸細“小長老”,也就是南唐佛教的領軍人物繼續麻痹李煜,壹方面加強軍事部署。南征在即。宋先是扣留了李煜派來給宋送禮的弟弟李,後又通過李的雙重間諜,除掉了南唐大將林。李可以容忍大臣對自己的不敬,可以容忍大臣的貪贓枉法,但是不能容忍大臣的篡位。當李告訴李煜林即將叛出的假消息時,這位懦弱的皇帝第壹次下了狠心,派人毒死了林。林是南唐少有的忠勇大將。李煜殺林,無異於自毀長城,加速南唐的滅亡。南唐國難之際,大臣潘佑上書直言敦促滅佛,最後被誣陷。大臣李平主張改革,但最終失敗了。李煜沒有殺文人,只是把潘友和李平關了起來。他們兩人不甘受辱自殺身亡。南唐朝廷剩下的只有李煜這樣的懦夫和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