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杏園棗樹賞析

杏園棗樹賞析

“人言果多,惟棗俗,皮如龜手,葉如鼠耳。”詩人起初似乎是客觀地陳述了當時人們對棗樹的普遍看法:“在各種果樹中,只有棗樹是普通而卑微的,因為它的樹皮像凍僵的手壹樣開裂,它的葉子像老鼠的耳朵壹樣細小。”詩人用“龜手”的醜陋和老鼠耳朵的卑劣來描寫棗樹,非常真實生動,仿佛是為了突出它的“平凡”和“卑劣”,引起讀者的厭惡。以“人言”為序,既不可信,更令人懷疑。

詩人巧妙地利用了讀者的模糊感覺,為最後的急轉彎和無中生有的驚喜做了鋪墊。

“胡偉並不知道。在這個百花盛開的花園裏,爬上爬下玩耍是再合適不過了,也避免受到傷害。”這四句話是上壹部分的遞進和擴展。詩人首先以斥責和嘲笑的口吻批評了棗樹。“沒有自知之明,怎能在這杏園裏開花?”按照唐代科舉的習俗,新中國所有的進士都要去杏園設宴。花園裏有許多美麗的樹和美麗的風景。所以詩人嘲諷說,它不應該來這裏爭美,惹人發笑。詩人在這裏表達了他的憤怒情緒。那些驕橫的達官貴人,囂張跋扈,外表儒雅,內心卻空虛骯臟。詩人徜徉其中,難免感到孤獨,同時對這些人有著深深的鄙視。這裏的諷刺是明顯的諷刺。接著,詩人換了支筆,安慰棗樹:“哪裏適合人爬上去欣賞,還好沒有損壞。”詩人表達了對棗樹孤獨而不得誌的命運的同情,並在憤怒之余,用道家“無所不可得,無所不可得”的消極思想來安慰自己。

詩人在《雲居寺孤桐》中表達了類似的思想:“直從蓓蕾,高從初起,四面無枝,有理在中。妳說妳是站著的,就應該是壹個人。”這種思想與詩人後期避災有關。

“二月曲江頭,雜英紅旖旎;棗也在其間,如西。”曲江,即曲江池,位於長安城東南,是唐代著名景點,離興源不遠。詩人帶領讀者走出杏園,開闊視野,在更大範圍內進行比較,深化主題。“早春二月,曲江池畔,樹百樹美,棗樹孤懸,恰似與石遙遙相對。”古人常把和石作為醜與美的象征。詩人將棗樹置於婀娜多姿的二月春樹之中,更加凸顯了它的醜陋、卑鄙和尷尬處境。這是在開頭貶義之後的進壹步渲染,通過鮮明的對比形成強烈的藝術效果。同時,也引起讀者的參與聯想。陽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曲江池上,壹輛衣衫襤褸、猥瑣的出租車正行走在壹群衣著華麗、精神飽滿、歡聲笑語的才女中間。這是壹個非常奇怪的場景。以上是這首詩的第壹部分,通過議論,設問,對比,突出了棗樹的平凡,卑微,醜陋。

“東風不擇木,風長。看到要擁抱,就得生理。”如果說詩人對棗樹的同情還在棗樹的屈尊俯就中隱隱閃現,那麽從壹開始,詩人就直接表達了對它的喜愛:“東風無人嫌棄,它不停地吹,使它生生不息,很快它就變成了壹棵折疊的巨樹,它按照自己的本性完成了自己。”雖然詩人的語氣很平淡,感情色彩很淡,但卻蘊含著壹種驕傲自愛的氣息。不管人們的鄙視和嘲笑,棗樹不會枯萎,也不會改變它的自然本性。它頑強地生長,在沈默和孤獨中生長,以旺盛的生命力與對面的世界抗爭。

“發個春遊消息,求求妳回頭。妳愛到手軟從妳身邊憐惜劉啟;妳求順眼,不敢爭桃李;如果妳是大車,車軸材料壹定是這個。”這裏描述的是窈窕媚態。在白居易的詩中,扭指經常被用來貶損,用來諷刺那些隨大流的小人。比如《李杜威古劍》詩中有壹句話:“最珍貴的東西都有它的本性,可以壹寸壹寸折斷,但不能繞指手軟。”詩人說:“春遊的人,請回眸:如果妳喜歡柔順的媚態,請去觀賞柳樹和枸杞樹。如果妳追求美和美麗,沒有什麽比桃樹和李樹更好的了。妳要做大車,壹定是棗樹的樹幹。”這裏詩人用的是排比句,語氣催促他改變上壹篇文章舒緩的節奏。詩人先把人們的註意力從他身上引開,然後突然轉向,如瀑布,驚心動魄,指明了全詩的主題。

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讀者驚嘆之余,也反思上壹篇文章,恍然大悟,那柔順的楊柳,嬌嫩的桃李,真的是表面文章,其實用處不大,只是外表普通,質地結實。棗是真正能擔當重任的絕佳材料。

和白居易的許多詠物詩壹樣,這首詩也包含著深刻的寓意,或感嘆自己的人生經歷,或同情同路人,或諷刺權貴,或回望帝王,或詮釋詩人對人生的觀察,或兼而有之。就詩歌本身的內容而言,主要是表達了壹種對人們不能有才、不能爭名的不滿和憤慨,勸誡統治者看清賢愚,讓有誌之士獲得有用的素材,肩負起治國的重任。這是壹首哲理詩。棗樹平凡卑微,身上多刺,樣子也不好看。它誕生在壹個繁花似錦的杏園裏,讓春遊的客人對它不屑壹顧。但是,詩人的價值觀不同。他認為棗樹雖然沒有楊柳和手指那麽柔軟,也沒有桃李那麽賞心悅目,但是“如果妳是大車,就需要這種車軸材料。”批評以貌取人的做法。

這首詩在藝術表現上非常成功。從整體結構上看,詩歌采用先抑後揚,欲取第壹的寫法,即所謂“卒張先治”。這種結構常用於諷刺詩中。二是運用對比。全詩既有同壹事物的對比,如李與棗樹、與石的對比,又有事物與景物的對比,如棗樹杏園之美、曲江池之美,還有自身的對比,如棗樹外表之醜、內心之美。相比之下,棗樹的形象變得更加突出和鮮明,產生了良好的藝術效果。從語言上看,這首詩既有平實質樸的特點,又有用詞準確、描寫細致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