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
李白(701-762),本名太白,又名“紫俗人”、“謫仙”,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杜麗”。為了把自己和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也就是“小杜麗”區別開來,杜甫和李白又合並了。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是(梁王李鬼)的第九孫,與諸王同宗。他性格開朗大方,愛喝酒寫詩,喜歡交朋友。
李白深受黃老整理村莊思想的影響。李太白的詩集代代相傳,他的大部分詩都是在喝醉的時候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入酒》、《梁》、《初造白帝城》等。
宋代有李白辭賦傳記(如文英《項》記)。就其開拓意義和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辭賦》享有很高的地位。
2.杜甫
杜甫(712-770),詞藻優美,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為“杜麗”。原籍湖北襄陽,後遷居河南珙縣。為了區別於其他兩位詩人,李商隱和杜牧,即“小杜麗”,杜甫和李白也被稱為“大杜麗”,杜甫常被稱為“老杜”。
少年時期,杜甫先後遊歷吳越和趙奇,其間還到過洛陽。三十五歲以後,在長安考第壹,最後壹名。後來,他向皇帝獻禮,贈送給貴族。官場失意,見證了唐代上層社會的奢靡和社會危機。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陷,杜甫遷居多地。
甘源二年(759),杜甫棄官入川。雖然逃離了戰亂,過上了相對安定的生活,但他仍然關心整個人生,關心國家大事。創作了《上山》、《春望》、《北伐》、《三官》、《三別》等名作。杜甫雖然是現實主義詩人,但也有狂放不羈的壹面。從他的代表作《飲酒八仙之歌》中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和幹雲。
3.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約1155),彜族,漢族,冀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的代表,被譽為“千古第壹才女”。
李清照出身書香門第,早年生活優裕。她的父親李藏書豐富,她從小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了文學基礎。婚後,她和丈夫趙明誠壹起致力於字畫石的收藏和整理。金兵中原,南流,形勢寂寞。在歌詞中,他更多地寫的是前期的閑適生活,後期的人生經歷和感傷心境。
形式上善用線描,自成壹派,語言優美。在詞論上,強調和諧雅正,提出詞“異於壹家”的理論,反對把詞寫成詩的方法。能寫詩的,所剩不多,部分篇章有時代感,歌頌歷史,用詞大方,與他們的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集》、《易安詞》,已失傳。後人有虞書詞集。今天有壹個李清照文集的校勘。
4.王偉
王維(701年-761年,699年-761年),字莫居,名莫居。河東周浦(今山西運城)人,山西祁縣人。唐代著名的詩人和畫家。
王維出生於河東王家,開元十九年(731)狀元。李灌右拾遺,督辦諫議,使節度使於河西。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為大夫、仆從。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走上了偽職。長安收復後,被控授中雲太子。在唐肅宗統治的第壹年,他被任命為高級大臣,因此他被稱為“王右丞”。
王維精通詩歌、書法、繪畫、音樂等。他以詩著稱,尤其是五言,歌頌山水田園。他和孟浩然壹起被稱為“王蒙”,被稱為“詩佛”。
字畫尤為精彩,後人將其提升為南宗山水畫始祖。蘇軾評價說:“詩中滿是畫;看畫,畫中有詩。”有400多首詩,包括《相思》、《山居秋夜》。他的作品包括《王右丞作品集》和《繪畫的秘密》。
5.辛棄疾
辛棄疾(165438+5月28日040-1207-65438+10月3日),原名譚甫,後改為佑安,號稼軒,山東濟南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姚強鎮四豐閘村)人。南宋豪放的詩人、將領,素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並稱為“蘇信”,與李清照並稱為“濟南二安”。
辛棄疾出生在晉國。他是壹個抗金歸宋的少年。他曾擔任江西和福建的使節。著有《美琴十論》、《九論》,為陳占壽提供了謀略。
因與執政的和平派意見不合,被彈劾辭職,隱居山林。凱西北伐前後,先後任紹興知府、鎮江知府、蜀黍。禧三年(1207),辛棄疾逝世,享年68歲。後贈給少師,謚號“鐘敏”。
辛棄疾壹生致力於光復,並為自己的成就而自贊,但命運多舛,壯誌難酬。但是,他對恢復中原的信念從未動搖。而是把自己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全部激情和關切、憂慮都投入到了詩歌中。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沈郁豪邁,但又不乏細膩柔美。他的詞題材廣泛,用典故表達恢復民族團結的愛國熱情,傾訴悲憤,譴責當時統治者的屈辱與和平。也有很多作品是歌頌祖國河山的。現存600余字,其中有《賈集》和《短句集》,代代相傳。